2023年8月的時候,日本開始向大海排放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水,在當時就引起了全球多個國家的反對。畢竟誰都知道,核污染的危害有多大。這個事情過去了已經半年多的時間了,但時間并沒有沖淡人們的記憶。
根據最新的消息,日本在這半年多的時間里,已經完成三次排放,僅這三次的排放量就超過了2.3萬噸。
而這也只是開始,根據日本公布的排放計劃,預計2024年要排放7次,大約5.46萬噸核污水,而福島核污水已經存到了130萬噸,要把這些水全部排到大海,會對海洋生物造成什么樣的后果?誰又能說清楚?
這不,前兩天香飄飄就對這個事進行了諷刺,他們在日本銷售的果汁產品上印上了諷刺日本核污水排海的標語,也再次引發了人們關于核污染的討論。
可能核污染會對海洋造成影響有多大,現在人們還意識不到,但看看切爾諾貝利,或許就明白了,核災難最后的受害者可能只有人類。
切爾諾貝利為啥輻射越強動物越多?
切爾諾貝利,這個名字一出來,大家腦海里就蹦出“核事故”、“災難區”這些詞語。沒錯,1986年那場爆炸,徹底改變了烏克蘭北部這片30公里的土地。不過核事故后,這片地區的生命,卻往人們想象不到的方向發展了,人類的離開,讓動物們仿佛找到了生存的樂土。
現在這里生活著狼、熊、野牛、駝鹿、野豬等等各種野生動物,數量甚至比事故前還要多,鳥類的數量更是翻了4倍還多??吹竭@幅生機勃勃的景象,很多人心里就有一個疑惑了,都說核輻射危害大,為何動物能在核無人區生活的這么好?
不僅我們普通人弄不明白,連科學家們都驚呆了:這輻射區是咋回事兒,怎么輻射越強動物越多?
科學家們也是一頭霧水的研究了很久,才給出一個還不是很確定的答案。他們認為,可能是因為沒有了人類活動干擾,動物們不用擔心被捕獵,也不用跟人搶地盤。再加上植物瘋長,食物也充足,所以它們在這里就過得非常滋潤。
科學家們還推測出,因為越是輻射劇烈的地帶,反而更容易淘汰掉那些無法忍受放射線的"弱者"。而那些體質強健、基因變異使其能抵御這種環境的個體,就成為了贏家,得以在這片無人區里瘋狂繁衍。
難道核輻射只對人類有影響?
雖然研究發現,切爾諾貝利目前的輻射強度已不再危及生命,但那里的動植物的遺傳,仍然來自1986年親歷核泄漏的“祖先”,所以它們今天所承受的是祖輩的"詛咒"。比如當年懷孕的田鼠后代,即便出生的時候就遠離了這片區域,但骨髓細胞中的遺傳突變率仍然非常高。
另一伙人則提出不同的觀點。他們發現,一些物種似乎正在主動"進化",來適應這種惡劣的環境。比如當地的歐洲樹蛙體色比外圍同類更深,樺樹花粉和草種也在變異,修復自身DNA的能力更強。
對于上面的那些說法,烏克蘭生的物學家維什涅夫斯基也給出了補充,他說:當地人從沒親眼見過因基因變異而產生的動物“怪胎”。這是因為,自然界的物競天擇,那些受到輻射的不健康胚胎通常在母體中就夭折了,即便出生,也會迅速死亡,或者被食物鏈上端的捕食者獵殺”。
所以,這里的動物壽命,普遍只有正常狀態下的1/3。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不管哪種說法,都足以說明,核輻射對動物仍有影響,而且是會遺傳的。動物能夠很快的適應或進化,但人類可以嗎?
面對人類制造的這場"滅頂之災",大自然并沒有如我們所想的那樣荒廢,反而在核災難中尋找出路,展現出了難以置信的恢復力。但毫無疑問,核污染的危害是很明顯的。
也許,當人類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出代價時,這個星球將被新的生命形態重新代替。不過在那之前,我們更應避免核污染不會再次降臨人世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