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網絡
走進教室,別樣的氣息撲面而來。
褐色的墻壁,粗糙的紋理,實木質的地板,伸展的干花……仿佛置身在非洲的莽荒。
找一個座位坐下,左手邊的墻上掛了一副白色的面具。柔和的燈光灑落在純白的面具上,墻面上留有重重疊疊的影子。
左手為陽,陽主過去。此時此處,我們回首過去……
右手為陰,陰主未來。將來的壁仍是空白,任由我們潑墨揮毫。
面具的影子
一位父親前來求助:“我的孩子膽子那么小,長大以后怎么辦?”
“為什么你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是膽小的呢?如果給孩子的‘膽小’打一個分數,你感覺大概是幾分?”
其實這位父親年幼的時候也是一名“膽小者”。
“剛才,我們把‘膽小的往事’寫在了這張紙上,現在,請你拿起這張紙從頭到尾念一下,看看還有沒有遺漏……”
“好,如果現在再讓你給孩子的膽小打分,你會打多少分?”
經驗表明,這個分數會從80分降到50分。
無數種可能
開年會前,大家把自己購買的禮物放到一起。等到歡聚的那天,每個人都能把一份驚喜帶回家中。有個女孩買了一套內衣作為禮物。
她是想得到”關愛“?她是想展示自己?
似乎都有可能。如果再加上一個條件,她所在的單位有很多女孩子,那么推測的方向也許會大不相同。
“有個男的,條件不怎么好,說是一定要找個外國女友,現在還單身……”
也許他明白自己找不了外國女友,但他不會改口。因為這是一個理由。只要有了理由,哪怕不去找女朋友,對他而言,也是理直氣壯的。
諸如此類,分析起來會有無數種可能。如果你想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實的原因,或許要從他們年幼的時候開始追溯……
回到影子
柏拉圖說:“世界是‘理念’的投影。”
心里有什么樣的想法,就對別人有什么樣的看法。
這種“投射”的現象可以追溯到嬰兒時期——餓了就哭,哭了就有吃的。要吃的,哭;要拉了,哭;要玩具,哭;想洗澡,哭……只要哭了,“我”就能被滿足,“我”是“全能”的!
顯然,沒有人是全能的?!拔摇焙褪澜缡怯羞吔绲?,在成長的過程中,“滿足”的含義在不斷變化。過度寵愛,邊界不清,更容易向外界投射——都是你們不好!和我沒關系!
當然,如果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完全沒有滿足——被“世界”遺棄的人,會不會報復世界呢?所謂的“反社會人格”也是一點一點積累,慢慢演變出來的。
我們在說“投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現象——“看中我的人很多呢!我要仔細挑一挑……”于是,他們一直在“挑”……
大眾情人,并沒有那么容易找到歸宿。就像花花公子,其實心里很孤單。
為什么會覺得“看中我的人很多”?是“我”覺得如此?還是確實如此?是喜歡“我”?還是因為“我”勾起了他們的某種情懷?
里面的機理很復雜?!安隆?,并沒有那么簡單。
最后的留白
C老師:“大道理,能管很多‘小道理’。‘吃一塹長一智’,那是孔孟大家。普通人需要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也許是30-50年),經歷n次慘痛的經驗教訓(2871次失敗),才出真知?!?/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