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山又叫紫金山,背靠長江,俯視金陵,幾代帝王,幾世廟堂,都落于山上。六朝往事就在鐘山上俯拾即是。今天要去鐘山風景區(qū),天氣預報是有雨,夜里還聽到下雨聲,出門的時候陰天,馬路上地板是濕的,對于出太陽已經沒有奢求了,只要不下雨就好。
做攻略的時候了解到,南京的景點6:30之前都是可以免費進入,但是如果坐地鐵的話,首班車是趕不上6:30,打車一般在20多元錢,查了一下日出時間6:30天還沒亮呢,這個6:30之前免費還是留給夏天早起的人吧。
鐘山風景區(qū)包括:中山陵景區(qū)、明孝陵景區(qū)、靈谷景區(qū)。游客常玩的景點包括:中山陵、明孝陵、梅花山(實際和明孝陵在一起)、美齡宮、音樂臺。中山陵早年以前去過,今天的重點是明孝陵。
南京的諸多歷史都與朱元璋有關,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馬氏的陵墓。建陵工程始于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前后歷時30余年之久。規(guī)模宏大,當時南朝七十寺有一半被圍入陵園內,是中國現(xiàn)存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建筑和石刻藝術代表了明代最高成就,其規(guī)制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500多年帝王陵寢的形制。
石像路神道
號稱“南京最美600米”的石像路神道,這里是明孝陵景區(qū)里最美的一段,經過昨夜的雨樹葉已經七零八落,不過還是很美。
600多歲的石象路是明孝陵神道的第一段,由依次排列的獅、獬豸、駱駝、象、麒麟、馬六種石獸夾道守護,每種石獸有蹲姿和站姿各一對,六種石獸共十二對。這些石獸用整塊巨石雕刻,風格粗獷氣魄宏大,起著保衛(wèi)、辟邪、禮儀的象征作用。
翁仲路神道
走完石像路神道接著是翁仲路神道,這是明孝陵神道的第二段,起點是一對望柱、接下來依次排列恭迎的兩對武將和兩對文臣。
望柱頂置圓柱形冠,柱身雕滿云龍紋。
武將威嚴、文臣端莊,是陵墓的忠實守護者。
翁仲路神道的盡頭是陵宮的入口金水橋
文武方門
文武方門是明孝陵陵宮的第一道門。
文武方門內的碑殿建于康熙年間,碑上是康熙御書的“治隆唐宋”四字,碑的兩側是乾隆皇帝的題書。
享殿之前東西各有一座由黃綠琉璃建成的神帛爐。
東西配殿只剩下基址,臺基還保存著全部的柱礎。
享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之一,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用來供奉朱元璋及其皇后、嬪妃的牌位。
從保留下來的基址和56個石柱礎可以看出這是一座擁有三層石造須彌座臺基,面闊九間、進深五間的巨大殿宇。
現(xiàn)在只重修了個一開間的小殿,里面掛了張朱元璋的畫像,主要是用來賣貨的售貨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