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數據顯示中國第一季度人均存款達到近11萬元,這一數據引發了廣泛討論和熱議。
數據顯示,截至三月末,中國第一季度人均存款高達10.84萬元,接近11萬元。
如果按照大約14億人口來計算,第一季度的人均增加存款約6114元。
這些看起來令人振奮的數字,實際上遠不能代表每個人的真實經濟狀況。
許多人紛紛表示,對這些數據感到“被平均”了。
01
人均存款增加6114元
數據背后的真相
首先來看的人均增加存款約6114元的數據。
在一個工資墊底甚至拖后腿,許多人常常入不敷出的情況下,這一數字讓不少人感到既驚訝又無奈。
即使收入再低,按理說這種“人均增量”也應分攤給每一個人,但實際上,很多人連這筆錢放進口袋里捂捂的機會都沒有。
這一現象讓我想起了經常看到的“平均薪酬”數據,每次發布后都會有人在評論區自嘲自己“平均”到哪里去了。
實際上,這種“人均”概念并沒有真正反映出個人的實際經濟狀況,而更可能是被少數高收入群體的財富極大地拉高了整體平均值。
02
存款高達10.84萬元
引發的全民吐槽
截至第一季度,人均存款高達10.84萬元,接近11萬元。
理論上,一個四口之家應當有44萬左右的存款,才不會拖了國家的后腿。
這一數據公布后,不少網友紛紛表示:“誰拿了我的錢麻煩還一下,急用!”
對許多為了買房、結婚而口袋空空,甚至負債累累的人來說,這一數據似乎顯得特別諷刺。
專家也指出:“以人均存款多少萬來估計全民的經濟實力,是以偏概全的做法。”
確實,如此高的人均存款數額顯然不具備參考性。
富豪、機關事業單位、國企等高收入人群與農村低保戶、五保戶等沒有太多經濟來源的人,共享這一“人均”數據,顯然是不現實的。
同時,不要忘記了還有平均負債的問題。
數據顯示,中國有8億人負債,其中包括4億房奴,總負債超過200萬億元,人均負債約14.285萬元。
這表明,大部分人的經濟壓力始終存在,他們不僅無力增加存款,反而面臨著巨大的債務負擔。
也進一步說明,身邊有很多人處境一樣,大部分人都拉后腿了。
03
存款分布
居民、企業與政府
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現在大約有296萬億元存款,這些存款的主體主要分為居民、企業和政府三大部門。
具體來說,居民存款占49%,企業存款占27%,政府存款占14%。
換句話說,全國一半的存款在老百姓手里。
實際上,大家都聽說過“二八定律”。
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剩下的80%人則只能分享20%的財富。
這一點在銀行存款的分布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可以說,80%以上的存款其實都是20%,甚至是10%的有錢客戶存的。剩下的20%存款,才是大多數普通人儲蓄的全部。
這樣的存款結構進一步凸顯了國內的貧富差距問題。
更有趣的一點是,央行還公布了存款的一個重要趨勢,那就是定期存款的比重正在增加。
數據顯示,現在70%的存款是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只有30%。
不可否認,中國人民自古就有存錢的習慣,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們不想花錢享受生活。
對于許多家庭來說,即使有少數的存款,也就會選擇將錢儲蓄起來以應對養老、子女教育和預防重大疾病等。
可以說,這些統計數字無疑是遙不可及的天方夜譚,也讓他們更加意識到自身的經濟脆弱性。
總之,央行發布的存款數據固然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質疑,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透過這些數據看清背后的社會現實。
希望大家在面對類似信息時,能夠更加理性地看待,并作出符合自身情況的決策。
那么,你家里的存款,超過平均水平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