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豪宅砸盤
最近綠城黃浦灣14萬砸盤成交在網上火了,之前成交單價基本都在20萬以上,上海豪宅砸盤了。
蟈蟈之前寫過一篇,這篇文章是專門回答一位星球用戶的提問。
核心觀點:上海豪宅處于懸空資產的狀態,并不是真的抗跌。
查一下綠城黃浦灣冰山指數就會發現,綠城黃浦灣的價格沒怎么跌,但是冰山活躍指數非常低,說明買家并不接受目前的價格,這就是懸空資產的典型特點。
文章寫到這本來就可以完美結束了,上海豪宅在砸盤,蟈蟈又預見了這種砸盤。
但我們還要仔細分析下:綠城黃浦灣成交14萬真的算砸盤嗎?
真的砸盤了嗎?
要分析是否真的砸盤了,就要搞清楚豪宅的定價邏輯。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蟈蟈先介紹下這周去香港看房的見聞。
1、看了一個剛需樓盤,單價十幾萬,前面50米有一個一線海景豪宅樓盤,單價四五十萬,頂樓單價六七十萬。
2、看了一個改善樓盤,同一樓層,同樣戶型,看海的一個房單價30萬,不看海的一個房單價20萬。
我的感受:香港樓市對空間充分定價,這個空間包含:室內空間+眼睛看到的空間
空間可以分為三擋:
生存空間:特點就是小,主流戶型套內40平米,小臥室4平米,單價十幾萬。眼睛看出去基本就是很近的樓。
生活空間:戶型有點寬松了,主流戶型套內60平米,小臥室也有6平米,單價二三十萬。眼睛看出去如果是好的景觀,要支付高額溢價,甚至50%的溢價。
奢華空間:主流戶型套內100平米+,香港的千尺豪宅,單價四五十萬,頂樓一般是復式,有露臺空間,單價要比下面樓層貴30-50%。眼睛看到的空間價格可能占了總價的一半。
香港樓市為什么會發展成這樣?邏輯可能是:
香港大部分人被人為的壓縮到了很小的空間,讓人對空間極度渴望,任何一點空間都被人們用錢投票到極高的價格。
國內的豪宅市場是比較接近香港樓市的,因為富人有錢為空間充分的投票。
以綠城黃浦灣為例,高樓層看江景的房子和低樓層不看江景的房子價差一半都是合理的。
最近成交的兩套綠城黃浦灣位于1號樓的3樓、4樓,是12年建的;最好的是7號樓是18年建的,15樓以上是可以看一線江景的,看江的價格基本在25萬左右。14萬對比25萬,我認為14萬一點都不劃算。
因為25萬既有樓層溢價,又有江景溢價,江景溢價甚至都可以占一半價格,這才是豪宅啊。
所以,綠城黃浦灣這兩套真算不上砸盤,這就是市場價。
豪宅的定價是非常復雜的,功夫在窗外,不能用剛需的邏輯來看。蟈蟈也去看過一些江景豪宅,同一小區價差一半都是正常的。
上海豪宅最近確實在跌,但這兩套房子真算不砸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