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的最后一周,看起來和該年度其它53周沒有區別。
這一周的市場四海升平,并無事可敘,但我們的回顧,就從某些細枝末節開始。
?新增獨角獸怎么變少了
本周創投圈最熱門的討論話題,是跟著總書記發現創新與投資中的舊問題。
5月28日,《人民日報》發布了一篇關于總書記在山東調研座談會的報道。這場座談會發生于5月23日,與會代表有當地企業家和經濟、投資領域的專家學者。
報道中說到:
發言過程中,總書記同大家深入交流,現場氣氛熱烈活躍…他不僅聽得認真、記得仔細,還會時不時插話追問。
例如,從風險投資(VC)大佬華麗轉身為“國家隊領投人”的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左丁,即席作了《發展風險投資》的主題發言。總書記第一時間追問道:
我們的獨角獸企業新增數下降的主因是什么?
這里簡單解釋下,“獨角獸企業”是一個美帝提出來的腐朽概念,是在美國互聯網企業競相上市、動輒估值超過數十億美元時,由風險投資大佬Alileen Lee給出的一個獨特定義:
我們把“成立不到10年、估值已超10億美元,且尚未上市的科技創業公司”,稱之為獨角獸企業(Unicorn)。
從2013年到2021年,全球幾乎每天新增至少2家獨角獸企業,它們無一例外地成為投資機構追逐的熱點。
例如根據胡潤投資發布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單,字節跳動以1.56萬億元的估值,成為價值最高的獨角獸;而人工智能的領頭羊Open AI憑借ChatGPT等工具迭代,去年價值提升了5700億元,是進步最大的獨角獸。
2023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總數達到了316家,在全球位居第二(僅次于美國),但過去一年中,我國獨角獸企業僅僅:
新增15家。
這是個什么概念呢?
橫向對比,過去一年中,全球共誕生超過500家獨角獸企業,平均每周新增10家,其中美國就新增獨角獸179家。
縱向對比,2023年是我國新增獨角獸企業最少的一年(15家),比2022年的40家有所退步,比2018年的156家…相差甚大。
獨角獸企業代表數字經濟創新能力和未來發展的方向,但當下數字企業創新與投資活動卻正在減少,說明在這方面遇到了系統性的難題。
也許,這是總書記第一時間問及“為什么新增獨角獸變少了”的重要原因。
其實在今年3月份召開的全國兩會時,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曾提出了《關于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的提案,文中一口氣提出五條建議:
一是制度設計應以促創新促發展為導向,給予新興產業以政策空間。 二是加強中央指導,促使地方政府數字經濟產業政策立足當地比較優勢。 三是降低數字經濟企業運行的制度成本,為企業做大做強提供保障。 四是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落到實處。 五是落實多項制度鼓勵平臺企業發展,為平臺企業營造良好政策與經濟環境。
他甚至用大白話對以上關鍵點進行了進一步的總結:
政策出臺者,往往站在管理者的位置強調市場的規范化,甚至沒有意識到政策具有收縮性的導向…最終形成的結果是,大家都愿意去做一些比較安全的事情,對于有風險的領域不敢投入…所以,有關部門需要審慎出臺收縮性政策。
回顧一下我國新增獨角獸最多的2018年,那一年起,各地有關部門陸續做了以下大事:版號停發、整頓互聯網金融、一步到位的碳中和政策、貿易戰、全民造芯片、IPO關閘…
(以下省略207字)
有網友評論道:
他不知道獨角獸為什么變少了,這是尊嘟假嘟?如果是真的,那就更加驚悚了…
當然,也許情況沒有那么悲觀。
例如在我看來,至少在短期內(例如到2024年年末發布統計報告),我國獨角獸企業數量必然有所回升。
因為獨角獸的三大評判標準中,“估值超過10億美元”有點難度,需要夯實基礎,但“成立不到10年”和“未上市”其實很容易達成——尤其在“階段性收緊IPO”的827新政后:
有關部門已經在獨角獸“未上市”這條標準上,開始精準發力了。
? 留給普華永道的時間不多了
5月31日下班前,證監會通報了對“恒大地產債券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案”的處罰決定:
對恒大地產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罰款41.75億元,對恒大地產時任董事長、實際控制人許家印處以頂格罰款4700萬元并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這個問題我之前已經寫過長文(參見《》),因此過程不再贅述。這里簡單提點幾個有意思的細節。
首先是罰金的依據,官方解釋是:
證監會依法對恒大地產欺詐發行債券行為按照其所募集資金的20%進行處罰,對其信息披露違法行為處以頂格罰款。
注意了,證監會這次處罰,是針對恒大地產在A股先后五次發債、募資超過200億元,而不是針對恒大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與信息披露失實(恒大沒有在A股上市)。因此此次巨額罰金將用于賠償恒大地產債券的投資者,而不涉及恒大集團的供應商及爛尾樓業主。
其次是證監會透露,當事人許家印參加了聽證會,并提出了陳述申辯意見。這說明許老板:
目前還健在,沒有躺板板。
而許家印的陳述申辯意見總結下來共有三條,均被證監會駁回。
第一是,許家印認為恒大地產“在2019、2020年年報存在虛假記載,通過提前確認收入的方式造假”與事實不符。
證監會復核后列出了恒大地產在財報中造假的明細數據:
根據恒大地產《關于提供收入、成本結轉及合并報表相關資料的情況說明》:恒大地產2019年虛增收入2,139.89億元,對應調整成本1,401.74億元,對應調整稅金及費用330.93億元。 2020年…虛增收入3,501.57億元,對應調整成本2,527.21億元,對應調整稅金及費用461.47億元。
證監會還提出,中國恒大集團和恒大地產提供的相關情況說明均符合合法性、真實性、關聯性要求:
中國恒大集團和恒大地產提供的相關情況說明均有經辦人簽字和單位加蓋印章,其中涉及到的數據均有中國恒大集團和恒大地產提供的電子化證據材料為依據,是由電子數據的制作者制作的與原件一致的副本,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可以作為定案證據。
第二是,許家印提出,恒大地產的違法行為已超出行政處罰追責時效,不應予以行政處罰。
證監會認為,《行政處罰法》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但只要違法行為的線索已經進入有權機關的視野,即應認定違法行為“被發現”。
在案證據足以證明,恒大地產的五只債券的發行時間均不早于2020年5月26日,距離發現時點(2022年3月)均未超過2年。在此期間,許家印作為恒大地產董事長和實際控制人,安排、組織財務造假事項,對欺詐發行以及年報虛假記載行為承擔責任。
第三是,許家印辯稱,恒大地產發債報告中財務數據的錯誤,是審計機構解除合作關系等多方面因素綜合導致的,對于恒大地產來說屬于不可抗力,應由審計機構承擔責任。
證監會認為,許家印是中國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恒大地產董事長,是恒大地產日常運營、重大決策、信息披露等相關事項的最終決策人。有證據表明,許家印決策并組織實施財務造假,例如對調整收入后的經營指標水平提出要求、決定采用何種指標數據等,該相關事項均是財務造假流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證監會駁回所謂的“不可抗力”因素辯解。
但許家印的陳述,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效果。例如證監會就明確提到:
恒大地產的會計責任和審計機構的審計責任是兩種不同的責任,無論什么機構但凡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必定徹查追責。
這一條是本次證監會通報的關鍵點。因為無論是恒大還是許家印,其實已經掏不出罰金來,參與恒大審計的某機構,是最有能力繳納罰金的當事人。
我們需要認識到,恒大地產已經事實性破產了。按照《破產法》,恒大地產繳納的證監會罰金屬于普通破產債權,優先級低于:
1,破產費用,包括破產案件的訴訟費用、管理和分配債務人財產的費用。管理人執行職務的費用、報酬和聘用工作人員的費用,這些屬于破產清算中的成本性支出。 2,公益債務,包括管理人或者相關人員執行職務致人損害所產生的債務等。 3,勞動債權,例如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以及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的費用。
可見,在恒大破產重整結算后,證監會得到足額罰金的可能性無限趨于零,有掛部門開出41.75億元的天價處罰金額,更多的是為后來者提供一個處罰判例,以儆效尤。
但普華永道不一樣。
先明確提出一個概念,在恒大財務造假系列案中,普華永道永不缺席,被罰是一點都不冤枉。
即使不算普華永道在恒大地產A股發債中的背書,該事務所參與恒大的重大貓膩還包括:
1,恒大在赴港上市前,就已經聘用普華永道擔任審計師,參與IPO招股書材料的制作,它是了解恒大真實財務狀況的。
2,恒大物業在香港上市時,普華永道也是特聘的審計師。恒大物業是2020年下半年才上市的,而恒大物業134億元存款“消失”案恰好發生于2020年,扣劃資金給恒大汽車發生于2021年——這說明恒大物業134億元的賬面資金,除了物業預付款,至少有相當一部分資金是IPO募集資金,是侵占股民的錢。
根據資本市場集體訴訟的原則,在當時申購了恒大物業股票的機構與散戶,都可以搭便車投訴恒大物業及其中介機構(包括保薦人、會計師事務所)。
而且,普華永道還同時擔任了恒大集團、恒大地產、恒大物業、恒大汽車的審計師,任何一個財務造假環節都涉及它的工作范圍,被處罰是一點都不冤枉!
證監會通報中對恒大財務造假案的結論,用上了非常富有時代氣息的話語:
手段特別惡劣,情節特別嚴重。
出生于上個世紀的人們自然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它通常都跟著一個后綴結論:
不鯊,不足平民憤。
有外媒根據消息靈通人士的透露,認為普華永道將接受“罰款10億元、暫停中國審計業務”的沉重處罰。
而在“普華永道被暫停審計業務”的預期中,部分客戶及已經開始了最新的切割式反饋。
截至6月1日,決定取消與普華永道合作的A股上市公司已達21家,流失的審計收入超過了2億元。
例如中國石油5月30日披露,將取消審議聘用2024年度境內外會計師事務所議案。今年3月25日,中國石油曾宣布續聘普華永道為2024年度審計機構,費用預計為4850萬元。
除中石油外,近日已有中國人保、招商港口、中國太平、中國中鐵、邁瑞醫療、滬硅產業、青島港、粵電力A、東鵬飲料等多家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宣布取消聘用或續聘普華永道的提案,或將年報審計機構由普華永道變更為其它會計所。
據悉,2023年,普華永道A股年報審計客戶數共有107家,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收入總額為人民幣74.21億元,其中審計業務收入為68.54億元。
此外,普華永道的行業競爭對手,已經開始了“針對性招聘”。
五月份以來,無論是國內八大所,還是四大外資所中的其它“三大”,都已經發布了最新社招信息,招募審計等相關職位。
就連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中最佛系、市場占有率排名最低的畢馬威,也流傳出“每個team至少挖過來一個審計項目、挖來一位資深審計師”的聊天記錄。
你敢想象,在審計圈素有“咸魚之王”等雅號的畢馬威都行動起來了。
天啦擼,這世道怎么了?!
夭壽啦,萬年“畢老六”的排名,看來要上提一個名次了。
果然是:
只要鋤頭舞得好,哪有墻頭挖不倒…
只是普華永道這一關,可就難辦了啊。
要不,難辦那就別辦了?
——(全文完)——
寫在后面的話:
1,有很多讀者發私信給我說,寫的文章內容很過癮,就是文章太長了,讀起來累,能不能搞點短平快且輕松的?我覺得也不是不行。
我打算在周末的時候,把這一周值得點評的新聞列出來,搞成一個“串燒”。
2,周末雜談的篇幅,初步暫定為3000字左右,由3個左右的新聞組合而成。其實在去年我曾嘗試過這種寫作方式,當時效果反饋還不錯的。
不過今天的文章嘛,只寫了兩個新聞故事,字數就大大的超出了。剩下來的內容,只好下周單獨寫了,例如第三個故事,就是談一談從樓市新政衍生出來的金融創新——氣球貸。
一般說來,先立flag,文章才能如期整出來。你懂的…
覺得有趣,請關注公眾號:將軍箭
2 Jun 2024
點擊“分享”和“贊”,感謝你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