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鞠躬。
再造假!道歉。
日本制造的神話,早已破滅!
如今更是成為了貶義詞,造假丑聞不斷。
單單是年內,先有小林制藥紅曲風波,后有“正露丸”連續造假30年,現在又被爆出多家日本車企違規造假......
埋頭造假,再躬身道歉!
還是熟悉的套路,熟悉的“躬匠”精神。
不過,這次動了真格:暫停出貨、突擊檢查豐田總部。
為了日系車的明天,甚至是日本制造業的未來,他們也不得不這樣做。
但是,已經晚了!
日系車的輝煌只屬于昨天,日本制造的“工匠精神”早已消耗殆盡;中國汽車正星光璀璨,中國制造也逐漸成為了新的答案。
01
日本,已經有多少年,沒有制造出令全世界尖叫的產品了?
不僅沒有,日本汽車工業,再一次爆出了驚天造假丑聞!
據央視新聞援引日本國土交通省6月3日發布的消息,豐田、本田、鈴木、馬自達、雅馬哈發動機5家車企在車輛性能測試中均存在違規行為,日本國土交通省指示共85家汽車生產公司調查是否存在類似情況,并對位于愛知縣的豐田總部啟動調查。
作為日本車企的支柱,豐田一直都是日本對外賣得最好的汽車品牌,被政府如此入內檢查,可見問題之大。
同時,鑒于豐田、本田等5家日本主要車企在量產認證申請過程中存在違規操作,共38種車型存在認證欺詐問題。豐田、馬自達和雅馬哈發動機3家車企的6種車型出貨已被叫停。
這5家車企在世界上都鼎鼎有名,可以說是日本車企的牌面,可惜在車市激烈競爭中也淪陷了!
毫無意外的是,通報發布后,豐田、本田和馬自達三家企業立馬就相關事件鞠躬道歉。
不過,很明顯豐田CEO豐田章男并不想認賬,豐田汽車在公告中致歉,并表示相關車輛已通過徹底的內部驗證,不存在違反法律法規的性能問題。
已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豐田有3款目前仍在生產的車型,在行人保護測試中存在數據造假等行為;4款已停產的車型,在車輛碰撞測試中存在違規加工測試車輛等行為。
做錯了事就得認,造假這種行為本身就損害了日本汽車工業的信譽,如今居然還狡辯,真是臉都不要了!
也怪不得,日本制造業的神話一步步墜入了深淵。
02
日本汽車,怕是要日暮西山了啊!
近年來,日系汽車制造商質量丑聞不斷,以豐田汽車為例,子公司日野汽車、大發汽車、豐田自動織機公司等相繼曝出在產品質量檢測中存在違規行為,即便豐田汽車公司董事長豐田章男屢屢鞠躬道歉,也難以挽回丑聞對于豐田的負面影響。
作為日本最大汽車制造商,豐田此次共有約170萬輛車受認證違規問題影響,生產日期均為2014年至今年4月之間。
而本田汽車則表示,自2009年以來,其在車輛噪音測試、發動機測試等方面存在不當行為,涉及的車輛總數超430萬輛。
不過本田公司還稱,但這些車在性能上沒有缺陷,都符合相關標準。
其實,高產品質量的競爭力一度成就了“日本制造”效應,質優價廉以及與本土零部件企業的相互成就也讓日本汽車業在全球汽車競爭中具有了獨特優勢,然而丑聞的頻發在消磨消費者的信任之余,也將為其產品競爭力帶來反噬,頻繁的鞠躬道歉只會讓“豐田們”搖搖欲墜的信譽加速坍塌。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豐田在全球共召回逾185萬輛。
2月份以來,豐田在全球的銷量已經連續三個月下滑,下滑幅度分別為12.1%、15.9%、4.5%。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所以豐田全球銷量下跌與其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息息相關。
我們可以看到,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日系車的日子似乎越來越不好過了。
最新數據顯示,作為全球汽車巨頭的豐田,其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出現大幅下滑,同比減少了27%。
而且豐田并非個例,其他日系車企在華的市場份額也持續萎縮,4月份已降至15.2%的新低。
究其根本,日本制造業造假成災是原罪,高傲不肯舍身投入新能源布局更是直接原因。
03
日本制造,大事不妙!
馬桶水可以喝、一輩子只做一道菜... 曾經日本人的執著,用“一生懸命”來形容并不為過;彼時的日本在電器、汽車、光伏、半導體、移動互聯網等等幾乎所有重要的行業,都做到了技術領先,甚至是世界第一。
潰敗,造假不斷!這恐怕是這些年,日本企業帶給人們最直觀的感受吧。
近年來,日本制造業質量丑聞層出不窮,涉及汽車、鋼鐵、化工等諸多領域:
2017年10月,鋼鐵生產企業神戶制鋼所承認篡改部分銅、鋁產品檢驗數據,以次充好;
同年11月,有色金屬巨頭三菱綜合材料公司承認其子公司存在篡改產品數據的造假行為;
2018年7月,日產汽車公司承認,該公司在日本國內的5家工廠存在尾氣排放和油耗測量數據造假問題;
2021年6月,三菱電機被曝數據造假長達30多年......
篡改質檢報告、安全問題頻出......日本制造業巨頭甚至專業造假幾十年,不得不說,日本引以為傲的制造產業正在逐漸沒落!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曾說,過去八年安倍政府虛報了大量建筑業訂單數據,這是一種自上而下、系統性的造假。
“工匠精神”早已粉碎,“躬匠精神”日益盛行。
究其根本,日本制造業失去了“創新”的動力。
創新迭代,是制造業持續向前的本源性驅動力。
匠之不存,技將安在!
沒了技術創新,何談什么“工匠精神”。
最后的結果就是,日本出品愈發彰顯“躬匠精神”,中國制造正在備受推崇!
而“躬匠精神”,最后只能崩掉!
04
眾所周知,汽車是全球第一大產業,而日本的汽車工業也曾輝煌過一個時代,彼時日本60%的GDP來自于(燃油)汽車產業。
但頻繁曝出的日本汽車巨頭造假事件,讓日系車信譽度一降再降,銷量直線下滑,更別說沒有跟上全球新能源汽車布局,頹勢一發不可收拾。
作為曾經的全球最大汽車制造商,豐田汽車骨子里也想擁抱新能源,但在氫能和電能上走錯了方向,之后一步錯步步錯,錯了撞南墻也不回頭,結果留下一句:“電動汽車,不是唯一的選擇”。
新能源的風浪,太高太險,哪怕是全球銷量第一的豐田,也多次翻船,始終沒有找到好的切入點,更別說像燃油車那樣頻出爆款。
說實話,豐田的電車水平真的很差,降價換不來銷量,還召回不少,有些車型都撲街了,最后只好“裁員過冬”。
擁有91年歷史的日本汽車龍頭豐田,拒絕豪賭電動車的后果,就是即成不了特斯拉,更壓不住比亞迪!
遙想日本車展上,豐田章男看到比亞迪展臺的表情,透露著多少無奈和心酸!
豐田在電動汽車市場的無力,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另一個時代的開啟。
新能源取代傳統燃油車的趨勢已無法阻擋,傳統燃油汽車大廠紛紛開啟了轉型新能源的“加速模式”,而造車新勢力也開啟了新車系的“車海”模式。
如今面對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整體繁榮,令歐洲、中東大資本紛紛側目投入,甚至不惜斥巨資購買中國企業股權、技術、資源等,降低姿態尋求合作,小鵬、蔚來、零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比亞迪去年銷量突破300萬,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比亞迪4月單月以31.27萬輛的銷量躋身全球汽車銷量第四,并成為銷量前五名中唯一正增長的企業。
恭喜比亞迪!恭喜中國汽車行業!
幾十年披荊斬棘,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從此走上康莊大道!
別忘點個“在看”
參考資料:
《三大車企道歉!日本政府啟動調查》,央視財經
《多家日本汽車公司違規造假,豐田、本田和馬自達公開道歉》,界面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