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女星是天琴座中最亮的星,它也是北半球的夜空中第二亮的恒星。 "
I 那個讓David Bowie 著迷的音響?
"To be a fan of David Bowie is not just a fan of David Bowie, he is a portal into all kinds of other worlds. 成為大衛·鮑伊的粉絲不只意味著成為他的粉絲,他還是通往更多世界的入口。"
這句話是我對Bowie如此喜歡的原因,也在生活中多次得到了驗證。???????????????
Bowie不只是個音樂人,他還對很多事物感興趣,喜歡電影,喜歡讀書,喜歡藝術,并且積累了不少收藏。
在他去世后,蘇富比拍賣行曾將他的私人收藏策劃了一個世界巡回展,并且將其中數百件分成三部分進行拍賣。??????????????????????????????
前兩個部分的藏品我們也許熟悉些,大多是現當代藝術的畫作和雕塑,其中不乏杜尚、弗蘭克·奧爾巴赫( Frank Auerbach)、讓-米歇爾·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達米安·赫斯特(Damien Hurst)這些大師之作。
讓-米歇爾·巴斯奎特的《Air Power》
估價:2,500,000 - 3,500,000 英鎊
售出價:7,093,000 英鎊
弗蘭克·奧爾巴赫的《Head of Gerda Boehm》
估價:300,000 - 500,000 英鎊
售出價:3,789,000 英鎊達米安·赫斯特的畫作
估價:250,000 – 350,000 英鎊
售出價:755,000 英鎊
第三部分的藏品,大多是后現代主義的設計作品。 它們不僅是藝術設計,也是Bowie在日常生活里使用的物品。
看這些東西,也許會給你一些啟發,會想一想自己居家環境的可能性。
相比那些畫作和雕塑,這些物品在價格上(我是指Bowie當初購買的價格)相對沒那么高。它們體現的是Bowie的居家生活趣味——
多彩的、有幾何設計感的、不拘泥常規的、豐富的、有趣的…… 光是看這些東西,都能讓人心情明亮起來。
Bowie收藏的孟菲斯風格的家居物品(部分)
這當中有一件物品,我想特意介紹一下。
因為這些天你如果在上海的話,去「設計上海」展覽,就可以親身體驗同款實物的升級版。
這件物品,就是文章標題里提到的,一臺收音和唱片播放一體機——Brionvega RR126。
這是臺會讓人過目不忘的機子,是Bowie生前經常在家使用的物品。
它有種復古的未來科技感;
還有點可愛,像個機器人。
它的估價是800 - 1,200 英鎊,最后拍賣成交價是25.7萬英鎊。這個價格也讓本已有著極高聲望的Brionvega RR126,成為了世界上最昂貴的音響和設計作品之一。
那么,Bowie為什么會這么喜歡對Brionvega RR126呢?
也許在具體介紹這臺機器前,可以先了解下——
II Brionvega是個什么品牌?以及“意大利風格”的背景
Brionvega是于1945年在米蘭成立的,起初公司名為BP Radio S.r.l.,在1960年的時候,公司開始進入工業設計領域,并更名為Brion Vega Radio Televisione S.a.s。Brionvega品牌就這么誕生了,并且成為了意大利設計界最閃耀的明星之一。
事實上,品牌名里的“Vega”就是指“織女星”,北半球夜空里第二亮的恒星。
縱觀Brionvega的歷程,恰好經歷了“意大利風格”發展的重要階段。
三言兩語可能無法說清楚“意大利風格”是如何來的。簡而言之,它是在二戰之后開始蓬勃發展的,并且經歷了六、七十年代的黃金歲月。
二戰之后,各國的工業設計幾乎都在經歷危機——
德國的工業設計產生于魏瑪共和國,但隨后被納粹主義廢除;俄國的工業設計誕生于革命,后來被斯大林主義視為資本主義和修正主義而壓制;北歐的設計是一種模糊的民粹主義,擴展范圍有限;包豪斯的種子移植到了美國,但沒能結出預期的果實,它被簡化成了視覺教育和技術服務,失去了其尖銳的特點……
倒是意大利的設計,沒有種種包袱。
40年代末,意大利設計還停留在為了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功能主義階段,但進入50年代之后,意大利設計就開始實施“實用加美觀”的設計原則,在吸收各種風格的同時,又批判性地形成自身的設計美學。
這里頭經歷了一些里程碑式的事件——
比方說1951年及之后的 米蘭三年展 ,開始展示意大利自身的設計風格;
1954年,金圓規獎(Compasso d’oro)誕生,用以表彰意大利設計。它后來成了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也最負盛名的工業設計獎之一;
1972年,在Moma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意大利:居家新景象》展覽,勾勒了一個“多中心”的全景,讓人們開始重新思考和重塑整個居家空間。正是因為這次展覽,意大利一躍成為設計領域的先進標桿。
《意大利:居家新景象》展覽
而意大利的設計機制又是三位一體的,集合了大企業、小作坊和設計師的優點,后者當中有不少響當當的名字。比如創辦了《Domus》雜志的“意大利設計教父”吉奧·龐蒂(Gio Ponti)、孟菲斯設計團體的埃托雷·索特薩斯(Ettore Sottsass)、馬可·扎努索(Marco Zanuso)、貝里尼、卡斯蒂格利尼兄弟(Achille & Pier Giacomo Castiglioni)、馬里奧·貝里尼(Mario Bellini),等等。
這些人也許看名字不是每個人都很熟悉,但我相信你在網上刷家居用品時,燈、沙發、鏡子什么的,肯定碰到過他們的作品身影。
比如 這個Ultrafragola鏡子,是埃托雷·索特薩斯的作品;
這個Arco落地燈,出自卡斯蒂格利尼兄弟之手;
這個Camaleonda組合沙發,則來自馬里奧·貝里尼。
而馬可·扎努索(Marco Zanuso)、貝里尼、卡斯蒂格利尼兄弟(Achille & Pier Giacomo Castiglioni)、馬里奧·貝里尼(Mario Bellini)這四位,他們都在Brionvega留下過經典的杰作。
也許通過這些經典杰作,我們可以管中窺豹地了解一些Brionvega的設計美學和家居理念。
III Brionvega的經典杰作
20世紀60年代初,Brionvega開始和多名著名建筑師和工業設計師合作。這些合作為Brionvega帶來了設計創新,從而不斷推出了讓人耳目一新的設計產品,并使之成為意大利工業設計美學的典范。
時至今日,Brionvega出品的許多產品都被博物館收藏著,包括米蘭的ADI設計博物館、巴黎的蓬皮杜藝術中心,倫敦的V&A博物館、紐約的MoMA,等等。
● Algol 電視機和 radio.cubo 收音機
Brionvega第一次真正的成功來自一對搭檔——建筑師馬可·扎努索(Marco Zanuso)和工業設計師理查德·薩柏(Richard Sapper)。
他們和Brionvega后來的掌門人Ennio Brion曾一起到訪美國國家航天局。這趟經驗為Brionvega之后推出一系列富有太空美學的設計作品提供了靈感。這些設計以烏托邦式的想象呼應日常的生活持續,而所采用的新材質——色彩鮮艷的塑料又從形狀和顏色上開辟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1962年,扎努索和薩柏設計的Doney 14‘電視機獲得了金圓規獎,這是歐洲生產的第一臺便攜式晶體管電視機。
1964年則是忙碌的一年,扎努索和薩柏手上另外的項目在后來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Algol11‘電視機,有兩個獨特元素,傾斜的屏幕使得電視機可以直接放在地上,拉出式的提手則讓它便于移動。這讓它的樣子看起來像是個抬起頭來看著主人的小狗——這樣的設計讓Brionvega的產品更有陪伴感,更為親切,突破了家用電器一貫冰冷的特征。
radio.cubo收音機,由兩個立方體組成:一個包含揚聲器,另一個包含電子設備。打開播放會有立體聲效果,閉合起來,則是一個優雅的彩色方盒。
實際上,在上文提到的David Bowie的拍賣物品里,除了那臺RR 126,還有一件Brionvega的產品,就是這個raido.cubo。估價150-250英鎊,成交價3萬英鎊。
扎努索和薩柏這一對搭檔為Brionvega注入了新鮮活力,這股力量推動著Brionvega不斷前行。在此之后不久,Brionvega繼續與知名設計大師合作,其推出的另外兩件作品,一舉奠定了Brionvega作為意大利工藝設計的典范地位。
而這兩件重磅作品,都可以在「設計上海」體驗。下午的時候,我去Brionvega的展位逛了逛。
那么接下來,就讓我詳細說說,帶大家先睹為快——
IV 在「設計上海」親身體驗Brionvega的經典之作
進了場館,我就直奔Brionvega所在的展位,世博展覽館南館二樓的3E04。
這次空間里云集了Brionvega多個杰作。
● "笑臉音響"radiofonografo RR226
David Bowie那臺“同款”收音和唱片播放一體機就在眼前。一臺藍色的升級版,全稱radiofonografo RR226。
我恰好碰到了品牌的人,他告訴我說。跟Bowie那臺RR126相比,現在升級版 RR226的外觀是一樣的(且有多種顏色可以選擇),不過里面的器件都有了革新。
radiofonografo是卡斯蒂格利尼兄弟(Achille & Pier Giacomo Castiglioni)在1965年創作推出的。
他倆都畢業于米蘭理工大學建筑系。兩人的合作始于1945年,自那之后,長期活躍于設計、城市規劃以及建筑領域,并且獲得了許多獎項,其中包括高達九個金圓規獎。
1965年的radiofonografo,是倆人合作的傳奇之作,也是意大利精湛工藝的象征。
它的誕生源自Achille Castiglioni的個人信念:“物品必須能夠陪伴我們”。 它可以給家中的每個角落都賦予個性,吸引目光,并且激發物品和人之間的關系。
它的外觀,無疑就是Achille個人信念的體現。主體正面那個由按鈕、旋鈕、刻度盤組成的機器人笑臉,看起來有些質樸,但又無比親切。
這個設計就像Algol11‘電視機那個抬頭看主人的小狗造型一樣,延續了Brionvega的富有情感的一面。它們不僅是機器,也是朋友。
radiofonografo的另一大特點,是它的移動性。
機身安裝在配有輪子的底座上,可以推著滾動。
兩邊的揚聲器可以拆卸并按照自己的喜好重新配置,從而獲得更身臨其境的聽感,或者,將它們放在“笑臉”上方,擺出另一個有趣的造型。
radiofonografo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它采用的面板的打磨、部件的涂漆、組裝、表面處理,等等,都是由工匠手工完成。也因此,可以說, 沒有兩臺radiofonografo是完全一樣的。
至于radiofonografo的聽感,它也足夠滿足樂迷對高保真聲音的需求。
有個小插曲,我帶了Bowie那張《Aladdin Sane》黑膠來試聽,沒想到Brionvega已經在現場準備了同一張。真是有心。
來再看一眼,真是美啊。
radiofonografo還有一些其他特點,我把技術參數列出來,供大家參考。
radiofonografo rr226 技術參數
- AM/FM收音機
- 配有Ortofon唱頭的Pro-Ject轉盤
- 125W+125W自限擴音器
- RCA連接器上的2個線路輸入,用于外部源的連接
- RCA連接器上的1個線路輸出,用于連接到外部擴音系統
- RCA連接器上的1個線路輸出,用于外部低音音箱的連接
- 6.3毫米立體聲插孔連接器上的1個耳機輸出
- 鍛造鋁制底座,配有輪子以便于移動
- 220v 50hz電源(應要求提供110V 60hz、220V 60HZ)
- 電源專用5V USB端口
- 顏色:白色、橙黃色、紅色、藍色和卡納萊托胡桃木
● 貝里尼的經典杰作 TOTEM 音響
Brionvega 展位的另一件重磅作品,是 totem 音響。
得說說它的設計者馬里奧·貝里尼(Mario Bellini)。
他也是一位大師級的人物。
1935年出生于米蘭,是一位建筑師、評論家和設計師。曾8次獲得過金圓規獎,有25件作品被MoMA藝術博物館作為永久藏品收藏。
還記得上文提到的那個1972年在MoMA舉辦的《意大利:居家新景象》展覽嗎?
貝里尼當時也參與了。他的作品是一輛多用途概念車。車的大小跟普通車輛無異,但是盡可能去除了內飾,而是以可拆卸可移動的的座墊代替。貝里尼將其描繪為“一個移動的人類空間,在里面可以躺下、睡覺、交談、享受陽光、打牌、拍照、吃喝、彈鋼琴……”
不難看出,貝里尼一貫的想法就是,通過設計,讓物品擺脫固定、預設的束縛。而在家居設計中,則是希望能從家具和室內設計入手,從物品與人的關系的角度,重新思考和塑造居家空間,建構一個“多中心”的環境。
幾乎在同一時期,1971年,貝里尼在Brionvega推出了他的經典之作——
totom .
一眼看過去,它有著Brionvega特有的太空科幻感,猶如庫布里克的電影《2001:太空漫游》里的黑色石碑,簡約的線條和顏色勾勒出一個沉默的形狀,透著神秘氣息。
貝里尼將立體聲音響還原到了最基本、最古老的形狀——立方體。這么做,是將復古帶到了現代日常。而因為它的材質特性,totem又避免了在家居空間中為了融入而融入,而是成為一塊“礁石”般的存在,改變著空間的流動性和氛圍。
“totem”,是圖騰的意思。它包含了不可見的秘密,但又很容易讓人與其產生聯系,是一個能引起崇拜的對象。
貝里尼將對音樂的聆聽提升到一種使命召喚的氛圍,借由totem發出一份邀請。 于是打開totem,放入唱片播放音樂的過程,近乎一種儀式。
totem有著雕塑一般的外觀,其播放的音樂不啻為雕刻的聲音。
展位上來了三臺限定特別版,分別是紅、藍、銀灰色,而目前在售的,是黑色和白色。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我試了下那臺銀灰色的。
totem關閉時的外表看起來安靜低調,但打開的一瞬間,露出揚聲器、控制面板和唱片轉盤的時候,會讓人在心里“哇——”地一下。
仔細看下面,其實底部是有輪子的。方便這個大家伙在室內的移動。
頂部的兩個揚聲器,打開后像是一對翅膀。 每個揚聲器配備一個機械反射負載低音揚聲器,一個中低音揚聲器和一個高音揚聲器。
并且可以旋轉。可以調整它們之間的距離,以確保出色的音質。
同時, 這兩個“翅膀”是可以拆卸的,所以還可以將它們放置在房間里其他地方。聲音功率足以覆蓋中型和大型的房間。
底座上集合了唱片轉盤和控制面板。
我在totem上試著聽了下《星際牛仔》的原聲,配它這個造型,似乎也挺合適。
最后,我也把totem的技術參數列出來,供大家參考。
totem rr231 技術參數
- 箱體由MDF木制成,手工上漆和拋光
- ProJect 33/45 rpm手動轉盤
- 自動系統,僅適用于DAB
- 存儲程序: - 調頻模式下的數值:24 - 在AM模式下的數值:8
- 在DAB模式下的數值:24
- 集成立體聲放大器2x125W(自限)。
- 2個RCA音頻輸入,用于外部資源
- 1個RCA音頻輸出,用于連接外部擴音系統
- 1個RCA音頻輸出,用于連接外部重低音揚聲器
- 1個6.3毫米有耳功放大的插孔輸出,用于收聽耳機
- 1個USB 5V輸出(最大500mA)。
- 尺寸(寬x高x深):52.5 x 52.5 x 52.5厘米(封閉箱體) 52.5 x 26 x 26厘米(揚聲器)離地面2厘米高度
- 重量:45.5公斤
V Brionvega 的魔力
好了,在介紹了Brionvega這一系列的產品——尤其是經典的radiofonografo和totem之后,相信你跟我一樣,多少能理解David Bowie為什么會那么喜歡這個品牌了。
它有一種復古未來感。這種未來感比較有趣,不像現在很多家庭音響以及科技產品那樣,一味追求流線型、光滑、曲線等等,導致了設計的同質化和單調;
它有意大利工藝美學的積淀。強調材料的特殊和手工制作,可以說沒有兩臺產品是一模一樣的。
它不會為了刻意融入家居空間而融入。Brionvega的產品不只是功能性物品,即便在不使用的時候,它們也像是杰出的藝術品,或是裝點家居空間,或是成為空間的中心。
它還很有人情味,有陪伴感。每一件Brionvega的產品都像是一個邀請,讓人樂于與之互動。
意大利的工藝美學一言難盡,但通過Brionvega這個高端設計品牌,可以窺見其中的一些秘密。
所以,這兩天有空的,來「設計上海」逛逛吧。 親眼看看,親耳聽聽,親手體驗,可比聽我說有意思多了。
Brionvega所在的展位,在世博展覽館南館二樓的3E04。
對嘍,差點忘了說。
除了 radiofonografo rr226 和 totem,展位還有raido.cubo。所以,上面提到Bowie的被拍賣的兩件物品的升級版,都可以在現場一睹為快。
齊活了。
看!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