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標“醍醐”,和西藏保持聯系~
噓!西藏“魔女”
出沒……
“一位薩迦巴姆出逃了,擒獲之前,全體市民夜晚不要外出,不要在外面與漂亮的女人搭話,不要撿街上扔的東西。”否則,你將丟了肉身,失了魂魄。
如果夜晚看見點點火光,那便是魔女們聚集的信號,靠近了還能聽到她們在竊竊私語;把腦袋放在有慧眼人的胳膊下面,扭曲的面孔、帶血的獠牙、披散的頭發……就在眼前——
薩迦巴姆
深冬時節前往距離日喀則市區約150公里的薩迦,探訪這座位于西藏西部的小城。黃色的荒原一路綿延起伏,在空曠處不時形成一陣小型龍卷風,車輛持續穿梭在風沙與大山的陰影里,當路邊風景開始出現紅白灰三色民居,便知薩迦已至。
從八思巴路進入,薩迦的生活中心似乎就濃縮在這條街道上:學校、醫院、汽車站、人民政府……超市里還售賣著那段時間最時興的“醬香拿鐵”。僅一條街相隔的距離,薩迦寺肅穆端立,提醒著每一位來訪者,這里曾是,深藏著深厚文明歲月。
薩迦北寺一角
到時已是傍晚,太陽的余暉已無力抵御寒風刺入骨髓,此刻小城里幾乎不見行人,只有成群的鴿子躲在門楣上監視。走在昏暗空曠的街道上,缺氧的大腦浮現起這座千年古城的怪談:
這是游蕩在孩童枕邊的噩夢——薩迦巴姆,面目猙獰、披頭散發、吃人成性的魔女;有的手持著嬰孩的遺體;有的長著夸張的乳房,一邊搭在肩上,一邊拖在地上。
她們白天與常人無異,工作勞動,混跡于人群之中,到了晚上就會變成魔女在街上游走;或是變成美女吸人魂魄,或是在路上丟下物什,等待貪財者上鉤。如果夜里有人敲門,一定要等到三次或三次以上敲門聲后再開門,因為魔女只會敲兩下。據說,黑暗中燃起的點點火光,也是薩迦巴姆在活動,魔女們騎著箱子、風袋,趕赴屬于她們的聚會。
傍晚的薩迦南寺
想到此處不由加快腳步回到住所,但心中仍有好奇,于是在與一位那曲的藏族朋友閑聊中,又請其為我講起薩迦巴姆的故事:
其實我第一次聽說薩迦巴姆是在初中,一位同學告訴我的,他們從小就被長輩告誡,薩迦巴姆出現的時候,小孩子不能哭泣,否則會被抓走。
有一個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很久很久以前,扎什倫布寺里有一位叫久拉的官員,他與他的妻子伉儷情深,街坊鄰居無不稱贊。有一天久拉下班回家,卻被幾個老婦人攔住去路,勸他今晚千萬不要回家,否則會引來殺身之禍。久拉雖然感到奇怪,但還是拗不過,隨后被老婦人藏到了木箱之中。不久,他感到身體騰空,跟著木箱快速移動起來。
久拉透過木箱縫隙向外看去,自己竟身在一片荒山野嶺之中;更令他恐懼的是,一個個猙獰的女鬼正在此地匯集。今天輪到鬼王做東,請眾鬼吃肉,可鬼王卻是空手來的,她沮喪地宣布,自己家里原有一塊現成的肉,今晚卻找不著了。月光穿破云層灑向地面,眾鬼的面容逐漸清晰,久拉久久不能回神,眼前的鬼王,正是自己溫柔美麗的妻子。
古城的冬夜靜默無聲,窗外除了幾盞城市光再不見更多光源,我開始幻想魔女們的身影,一一在黑暗中顯現……
神魔之間
翌日拜訪薩迦寺,穿過長廊進入外觀形若堡壘的大殿,來自各地的信眾一大早便到此朝圣,排隊聆聽白海螺的清音,感受八萬四千經書墻的智慧撫頂。大殿門口一側是陡峭的解脫梯可上至二樓,通過天井一覽庭院景色。
西北角一隅,一道窄門在恢宏的建筑中毫不起眼,似乎隱藏著何種秘辛——這里是薩迦寺的秘密護法殿,主供白石大黑天;而不出意外地確有意外,我竟在護法殿內發現了薩迦巴姆的身影。
大殿二樓俯瞰
兇惡的魔女搖身一變,成為了薩迦寺的護法神?其中是何緣故?
追溯至第二十三任薩迦法王貢嘎仁欽的時代,一則關于初代薩迦巴姆的記錄,透露出端倪。
此時的薩迦已失去了元朝西藏政權中心的光環,日漸式微,四周敵人虎視眈眈。貢嘎仁欽被推上法王的寶座后,薩迦派為保護法王安全,找到了一位容貌身形與貢嘎仁欽都十分相似的僧人作為替身,他也逐漸成為了學識淵博、聲名遠揚的大學者。
在一次勢力沖突中,“法王”落入敵人之手,他的胸前被綁上鐵盒,隨后亂箭從四方射來,刺穿身體的每個部分,但又無法傷及要害處,殘酷的折磨使“法王”痛苦不堪,于是發下誓愿:“死后必要轉生成魔女,吃掉這些傷害我的人。”
而真正的法王貢嘎仁欽,聽到了這臨終前的祈禱,感到非常痛苦——因為自己,一個無辜者竟轉生成為了兇殘的魔女——他也發下誓愿,來世成為消滅魔女的人,助其獲得解脫。
于是在巴塘地區,一位名為南卡卓瑪的女子誕生了,她的美貌令無數人傾心,但總有與其接觸的男性離奇死亡;這便是轉世而來的魔女,也被認為是初代薩迦巴姆。貢嘎仁欽同樣轉世為活佛,聽聞魔女作亂人間的消息后遠赴巴塘將其擒獲,卻始終未能完全降伏。直至即將回到薩迦之際,活佛最終趁南卡卓瑪熟睡之際,用降魔杵刺入了她的心臟,將其收編為薩迦寺護法。
或是當局者出于鞏固薩迦派勢力與擴大宗教影響力的目的,具有雙重身份的薩迦巴姆誕生了——她們是會導致身體疾病與心靈虛弱的魔女,同時也是被薩迦派收服的護法神。
左圖:薩迦巴姆唐卡,19世紀,私人收藏
右圖:唐卡反面銘文
這幅19世紀的唐卡,就描繪了一位薩迦巴姆的形象。它由一個家庭委托創作,從而希望得到特別的祝福和守護;背面的銘文還記載著,這幅唐卡曾獲得兩次加持。畫面中,巴姆頭戴圓形飾品,這是她功勛的象征,只有在護衛佛法、法王等方面作出貢獻才能獲得,最多可佩戴三枚。
比如薩迦巴姆中的什吉和象雄多吉普尺,是薩迦法王的固定隨行,每次巡游時僧人都會帶上兩者的面具,這樣她們的靈魂可以時刻守護著法王。什吉的修行已達神界,象雄多吉普尺則擁有三枚頭飾。
民間流傳這樣一句老話:“噶廈有權,拉讓有財,薩迦有神。”作為薩迦護法神的一支,除魔迅猛的薩迦巴姆,也被認為在其中功不可沒。
生而為人
目前在薩迦寺內,供奉著幾大有名的薩迦巴姆:什吉、巴南卡卓瑪、象雄多吉普尺、扎瑪巧吉、雜來邊宗、卡窮吉南加、羊卓莫拉、查武莫拉等,除此之外還有上百位無名的魔女。如此規模的“魔女軍團”,究竟從何而來?
事實上,這些令人聞風喪膽的薩迦巴姆,歷史上都曾是真實存在的女性。著名的象雄多吉普尺,來自西藏南木林,她在擠奶的時候被法王召至薩迦,因而她的塑像也是手拿奶桶的造型;羊卓莫拉則是從羊湖邊上召來的。
從人到魔再到神,穿梭于三界的薩迦巴姆,成為了藏傳佛教神靈體系中極其特別的存在。
薩迦巴姆塑像
但由人入魔,總歸不是令人歡喜的過程。在眾人熱烈祝賀薩迦法王榮登法座的慶典上,婦女們卻憂心忡忡——隆重的“堆欽色熱”儀式將在此期間舉行,屆時百位頭戴魔女面具的僧人登臺,正可謂是“群魔亂舞”;與此同時,一場檢驗薩迦巴姆的儀式也將進行——
由黑羊心臟等材料制成的“夏欽”被點燃,其味道能使薩迦巴姆顯露真容;根據不同程度,有的巴姆會打哈欠、流眼淚,有的會惡心昏倒,有的直接跳上舞臺,與“魔女”共舞。
還有一種檢驗方法由法王親自執行,他能直接用雙眼分辨眼前之人是否為魔女,若是,法王就會給其戴上一條黑色手鏈。這些被判定為魔女的女性,被登記在冊,從此改變命運——作家平措扎西回憶起老家一位被認定為薩迦巴姆的美麗女子,即使她虔誠禮佛,廣修布施,卻也改變不了周遭的歧視。
法會上的魔女們,攝影:普次,圖源:《世俗西藏》
而“魔女”的標簽還將伴隨這些女性直至生后。據說薩迦巴姆的魂靈被鎮壓在薩迦寺中,平日里拉起鐵鏈緊緊鎖住她們的雕像,僧人們每日例行檢查,一旦發現有鏈條斷裂,就表示有魔女出逃。由于魔女經常往外跑,她們的家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送去新的鞋子,不久后又變得破破爛爛。
薩迦寺民管會副主任強巴熱旦曾表示在薩迦寺的一處老房子里發現許多鞋,款式是如今見不到的,極有可能就是過去獻給薩迦巴姆的。
有時候,薩迦巴姆也會擁有片刻的自由時間。在攝影家德木·旺久多吉的《慧眼照雪域》一書中,就有給薩迦巴姆象雄多吉普尺“放風”的一段描寫:
“丹杰林寺有一座薩迦巴姆殿——門鎖是用五色哈達做成的金剛結,金剛接上烙有藏政府、薩迦法王、德木活佛的火漆印,如果要打開小屋,必須三方共同將火漆印揭開,由薩迦法王親自解開金剛結,再打開鐵門。這是例行的給薩迦巴姆放風,她可以在外游蕩一個星期。”
但能去哪里呢?她曾是人,現在是鬼也是神,好像又誰也不是?她是誰?可能她自己也不清楚了。
參考資料:
1. 人鬼之間的薩迦魔女,《世俗西藏》,平措扎西
2. 何以成瘋魔:人文視野下的女神薩迦巴姆,嘎瑪文青
點擊圖片閱讀往期原文
陳丹青:老友裴莊欣
諾諾:在西藏,傳遞藝術的火種
藏語電影《江米兒》首獲全球重要兒童電影大獎
醍醐2023年開放招聘崗位
在百年神殿里上班,是什么樣的體驗?
點擊卡片即可轉至購買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