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自研,靠抱團模式的大眾汽車集團,賭對了嗎?
撰文丨JR
責編丨YU
設計丨PinZwo
?繼投資小鵬50億人民幣后,大眾汽車集團斥資超360億元入股造車新勢力Rivian的消息,再次引發了熱議。6月26日,大眾汽車集團計劃向美國造車新勢力Rivian Automotive投資高達50億美元(當前約363億元人民幣),共同成立合資企業,共享電動汽車架構與軟件技術。
對于雙方來說,這是再好不過的“雙贏”策略。比如對Rivian來說,新資本進來可以使現金流變得更充裕;而大眾汽車既能利用合作伙伴已有的技術資源,又能在接下來的“美國之行”走得更為順暢。但業內也在擔憂,放棄自研,靠抱團模式的大眾汽車集團賭對了嗎?
超363億元!大眾集團再投一家新造車
也許大家對Rivian這個車企比較陌生,畢竟作為一家美國造車新勢力,它目前還未進入中國市場。不過,Rivian也算是華爾街的寵兒,市值曾突破千億,甚至被稱為特斯拉勁敵。雖然得到了投資方和市場的關注,但Rivian旗下產品還未形成實際的口碑和規模效應,至今仍處于虧損階段,而且現金儲備薄弱,接受大眾的入股也是迫不得已。
所以從雙方的協議可看到,無論對定價模式還是付款節奏,均對大眾汽車非常有利。
根據雙方的協議,這次50億美元的投資并不是一次性注入,將分為三筆資金,先立即投資10億美元,以可轉換債券的形式持有Rivian的股份。剩余的40億美元,分別在2025年和2026年分兩批購買Rivian的普通股,每批10億美元,隨后再單獨投入剩余的20億美元,用于成立合資企業。
這也意味著,大眾最終投入多少資金還取決于Rivian能否達到某些財務和技術里程碑。比如Rivian在接下來的銷量、財報表現,會決定最終拿到多少資金,這能大大降低大眾的風險。總之,合作關系已確定,而且還是深度綁定,接下來,要看Rivian的賦能效果如何。
大眾看上的遠不止技術
正如上文所述,雖然此次雙方合作成為大眾汽車對新勢力品牌單筆投資最大金額,但與跨國車企聯姻并非首例,去年大眾和小鵬的合作還恍如昨日。不過,大眾與Rivian的合作其實有別于與小鵬的合作。大眾與小鵬雖然也是基于技術合作,但僅限于中國本土市場。
相比之下,此次雙方所達成的技術合作,在深度和廣度都是前所未有。據悉,Rivian先進的整車電動平臺和軟件技術將會對大眾集團進行全面的反哺。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多個品牌,包括奧迪、保時捷、蘭博基尼和賓利等品牌車型未來都可以搭載新合資公司的技術。
換言之,大眾花費大價錢投資Rivian,顯然是想要Rivian在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領域的技術,以彌補大眾智電化上的短板。或許,稱其為“花錢拜師學藝”,也不為過。在有了Rivian這樣的合作伙伴,也能進一步賦能大眾的全新品牌Scout。該品牌主要面向純電動越野車和純電動皮卡兩大方向,是大眾集團在美國市場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抱團合作會形成風氣嗎?
坦率來說,大眾此次“牽手”Rivian,雖然手筆之大令人驚訝,但動機卻極為充分。隨著新能源時代的到來,外部環境已然發生變化,傳統車企巨頭在智能化、電動化上的步伐緩慢,要想在短時間內獲得轉型成果,必須放下身段向新勢力學習,并吸收它們的技術。
從成立大眾安徽、與小鵬汽車、Rivian深度合作等動作中我們也能看到,大眾比誰都更清楚汽車行業的未來在哪。今年3月,大眾汽車集團管理層在2024年度媒體溝通會上重申,大眾汽車堅信未來(出行)是電動化的。
傳統車企巨頭可能不及他人高調,但能步步為營。大眾的新目標是從燃油車時代的霸主轉型為新能源時代的領先者。我們也相信,主動拿出真金白銀,尋求各方資源的互補與合作,大眾汽車集團造出可以真正走入千家萬戶的新能源汽車,只是時間問題。
大眾汽車集團與Rivian的合作雖然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卻給了兩家企業各取所需的機會。投資Rivian并獲得Rivian在車用架構和軟件方面的技術,不僅將能夠提升大眾旗下產品的競爭力,也能幫助大眾盡快提升在美國的電動車的市場份額。這種模式目前來看是正確的,但未來如何發展,中間是否存在問題,還需驗證。
9家車企準許上路測試L3,自動駕駛時代將來臨?
車企熱推高保值回購政策,是真劃算還是大陷阱?
電動化浪潮下,豐田、斯巴魯、馬自達站隊搞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