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大眾劇場的變遷
作者:趙炳清
長春大眾劇場,原名大眾藝園,1936年由偽滿新京商會會長王荊山出資興建,初名為“國泰國民會館”。1937年2月8日正式營業,遂定名為“新京國泰電影院”,屬國泰影業股份有限公司新京分公司。
影院為二層樓房,建筑結構為鋼筋混凝土,西北兩面臨街。內部設有仿天津法租界內的舞臺款式,兩側有較寬的輔臺,舞臺設有人力推動的轉臺。有座席1000個,樓下池坐,樓上設有包廂。歷史上曾兩次失火。1939年,著名京劇演員李少春曾率團在此演出。溥儀也曾來這里聽過戲。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大眾劇場,作者供圖。↑
1948年長春解放后由市人民政府接管,交由長春市文化局管轄,同時改名大眾藝園。1950年,經改擴建后,更名為大眾劇場,是市京劇團團址和演出場所。1969年,省、市京劇團合并,劃歸省京管理使用。劇場在1996年以前以電影公映及戲劇演出為主,自1997年起由于劇場年久失修,設置陳舊,消防不達標,加之電視的普及,影劇業受到沖擊,不能在適應市場需要,遂停業。
長春大眾劇場現隸屬吉林省京劇院的事業單位。在我童年少年的記憶中,大眾劇場可謂風光一時,每天這里車水馬龍,人頭攢動,人聲鼎沸,一天到晚喧鬧不休,尤其是每逢有領導來看戲,更是盛況空前,各種牌號的小汽車停滿街道兩側,引來周邊的人們觀看。
大眾劇場原貌,作者供圖。↑
20世紀50年代末,市京劇團招收小學員,每天學習排練,穿著一色的棉猴大衣進進出出的,令我們這些同齡人好生羨慕。閑暇時我們還有機會在一起玩耍,踢踢球。這些學員中,日后出了很多著名演員,如劉喜亮、歐陽甲仁、王風霞、徐楓等等,拍過《火焰山》《西游記》影視劇。
老演員孫震林、宋富林、王少朋、穆燕燕、張至云、李春芳、孔世昌,在當時的京劇界大有名氣,在全國京劇調演時也是頻頻獲獎。也經常有國內京劇名家來劇場演出。
大眾劇場經過修繕之后,作者供圖。↑
到了七八十年代,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改變了經營方式,白天全天演電影,晚上演京劇,不時還有一些話劇、吉劇、歌劇、曲藝、雜技等劇目。
進入90年代,特別是21世紀后,科技進步,電腦、電視各種新媒體的出現,大眾劇場也逐漸退出市場冷落下來,在春節偶爾演出幾場。再后來就成了招待所、倉庫。
修繕之后的大眾劇場,作者供圖。↑
2013年,歷經四年多的變遷,終于以嶄新華麗的面容展現出來。經歷四年來大眾劇場歷經動遷、拆除、協調、施工,可謂一波三折、困難重重,終得以圓滿落成。吉林省京劇院又有了全新的演出場所,劇場中西合璧,演出設施先進,觀眾席舒適,視覺聽覺上佳,休息大廳寬敞明亮。給春城的京劇迷們又添加了休閑娛樂的好場所。
修繕一新的大眾劇場舞臺,作者供圖。↑
這座老劇場,在過去的八十多年里,歷經風雨,見證了吉林省京劇藝術的巔峰時刻。這座長春市的地標性文化建筑,是長春市民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吉林省京劇藝術發展的搖籃。
現今大眾劇場盛裝回歸,不但將成為長春觀眾乃至省內外觀眾觀賞戲曲藝術、國粹京劇的重要演出場所,更將打造成吉林省又一張新的文化名片。
修繕之后的大眾劇場內,作者供圖。↑
2013年7月10日10:00時,長春大眾劇場內座無虛席。省文化廳和省京劇院主辦的大眾劇場開業盛典盛裝啟幕。
作者簡介:趙炳清,1951年生于長春市,踏查長春團隊成員,參加工作后一直從事建筑行業,于2011年退休,愛好歷史、建筑,攝影。
編者:李春昌
(本文原載《今古大觀》2019年增第1期《我與長春——踏查長春見證城市發展紀實專輯》)
【和平胡同-春發盛】推薦長春歷史文化圖文,歡迎閱讀分享留言。【胡同長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