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月亮 靜女夭夭
每晚八點四十 陪你看世事
“換頭術”,竟然就在我們身邊了。
你只要戴上一張人皮面具,瞬間就可以變成另一個人。
十分魔幻,也細思極恐。
01李月亮 ?
今年3月,上海某小區,有4戶人家接連被盜。
民警通過監控發現,有個“老人”,鬼鬼祟祟進了小區。
他戴著口罩和黑帽子,看起來60多歲的樣子。
離奇的是,監控里卻沒有老人出小區的畫面。
難道是本小區業主作案?
但大家都說不認識這老人。
警方反復偵查后,發現男子通某有作案嫌疑。
不過通某的年齡是40歲,容貌也和監控里老人完全對不上。
民警連夜找到通某入住的賓館。
一開始,通某還想狡辯。
但他偷的東西和作案工具都在身邊,只能老實交代。
一個40歲的男子,監控里為啥像個60多歲的老人?
原來,是他在網上買的“人皮面具”。
這面具一戴,再配上老頭帽,從監控里看,誰能看出他40歲。
要不是警方從其他方面發現線索,這案子太難破了。
02
李月亮 ?
最近,江蘇徐州警方也破獲了一起盜竊案。
男子一共偷了五家。
也是帶著從網上買的“人皮面具”,隨時“換臉”。
而他此前已經戴著“人皮面具”作案20多起。
作案20多起才被抓到,可見這東西多有迷惑性。
之前,廣東佛山有一起案子,有人在某網吧搶手機。
當時,監控里發現了三名可疑男子。
可是查看了附近上百次監控視頻,卻再也沒看到他們的蹤影。
原來,他們后來一直戴著“人皮面具”活動。
連開車、晚上出去吃飯的時候,都會戴著面具掩人耳目。
從遠處看,根本認不出來。
03
李月亮 ?
這個“人皮面具”,最近還挺火。
嚴格來說,它叫“硅膠人臉面具”,是用特種硅膠或類似材料制成,一般在影視劇里用。
幾年前,《絕命毒師》發布會上。
扮演毒師的男演員和觀眾打招呼。
看起來毫無異樣。
但是他隨后“摘下了自己的頭”,放在一邊。
把大伙嚇一跳。
原來是個人皮面具。
現在3D打印的“人皮面具”非常逼真。
據說在日本,30分鐘就可以做好一個連面部色斑都1:1還原的真人面具。
這東西用在影視或者醫療行業,當然沒問題。
但是現在它有了泛濫的趨勢。
普通人從網上就能買到仿真面具。
而且種類非常多。
有些商家推出了明星面容仿真面具。
宣傳可以“高度還原”明星的面部特征。
也就是說,只要花錢,你也可以體驗一把“明星臉”。
有的商家還可以“私人定制”。
你只需提供一張照片,或通過3D掃描技術獲取人臉圖像和360度人臉照片。
商家就能給你制作出一張人臉面具。
核心賣點就是“超級逼真”。
據說連人的皮膚紋理、眼球光澤,甚至瞳孔、虹膜都能被復刻。
“逼真”到啥程度呢?
商家宣傳是:能通過人臉識別。
甚至保證“如果沒通過人臉識別可以直接退貨。”
這種人臉面具的價格,一般大約是3000元至2.5萬元。
04
李月亮 ?
有一點非常可怕——
做這種面具,完全不需要提供個人信息。
商家也不會詢問購買面具的目的和用途。
那么如果真有人拿著我們的照片,或者掃碼的人臉照片。
去制作一個和我們的臉一模一樣的面具。
鬼知道他們會拿去干什么。
2019年底,美國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就曾宣稱:
他們做的3D面具,已經突破了支付寶、微信的識別系統,還能在火車站成功刷臉進站。
為了求證,深圳電視臺曾請團隊制作了一個造價10萬元的3D人臉面具做了實驗。
結果發現,2D門鎖、手機被秒開。
而3D的刷臉支付系統沒被攻破。
專家是這樣說的——
“目前,模型很可能攻克分辨率要求不高的場景,比如小區門禁,上班打卡。
但安檢和人臉支付,是通過紅外測溫加三維結構識別,人臉面具很難突破。”
現在,人臉面具和人臉識別技術,就是一場“攻防戰”。
一邊在攻,一邊在防,互相“斗法”。
而且雙方都一直在進階。
未來到底能“斗”到什么程度,誰也說不準。
而人臉面具的制作,目前在法規上還是一個模糊地帶。
沒有對制作面具的商家有什么規范。
廈門大學一位法學教授就建議:
在定制人臉面具時,應當要求制作方進行嚴格的身份驗證和用途審查。
對于高度逼真的面具,應當在公安部門進行備案和審核。
我覺得非常有必要。
希望相關部門及早出臺規定,嚴格限制人臉面具的制作,并且嚴查違規者。
畢竟一張逼真的人臉,可能帶來的犯罪太多了。
04
李月亮 ?
這個時代,科技迅猛發展。
而我們在享受便利的同時,隱患也在飛速增加。
比如AI。
已經有人利用它來作惡了。
去年,廣州一女子在社交平臺上發了自己乘地鐵的照片。
她本來衣服穿得好好的。
沒想到,卻被人用AI“一鍵脫衣”,成了“地鐵裸照”女主。
還被造黃謠,各種謠言滿天飛。
比這更可怕的,是AI換臉詐騙。
就在一個多月前,寧夏男子小龍接到了“表哥”從QQ打來的視頻通話。
“表哥”說他在非洲務工,急需簽一個合同,自己網絡不穩定轉不了賬,讓小龍現幫他轉。
視頻里的人,正是表哥的臉。
小龍深信不疑,就轉了一萬五到對方賬戶。
結果他隨后在微信上找表哥,表哥很懵“你說的什么錢啊”。
小龍這才意識到自己上了當。
原來是騙子用AI換臉和擬聲技術,冒充表哥跟他視頻。
你看這事,是不是細思極恐。
過去我們說“眼見為實”。
現在你明明看到了他的樣子,但也未必是他本人。
一般人沒有那么高的警惕,太容易上當了。
小龍被騙,可能是因為他表哥的賬號被盜了。
騙子搜集到了表哥的人臉和聲音的信息,用AI合成了他的形象去騙人。
所以警方就說,如果有熟人視頻借錢,一定要用兩個辦法驗證:
一是讓他在臉前面揮揮手。
如果是AI的話,就會出現異常。
二是問他一些容易辨別真偽的問題。
比如“你家住幾樓啊?”
或者“我上個月不是剛給你打了30萬,還不夠啊?”
如果這個熟人只有一個上大學的兒子,你可以問他“你閨女今年初中幾年級?”
對方如果顯然答得不對,就立刻掛掉視頻。
當然,同時也必須注意,保護好我們自己的信息。
不要隨意在網絡上暴露人臉、指紋、聲音。
不登錄、不下載來路不明的網站、軟件。
不點擊不明平臺發來的廣告、中獎信息。
否則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就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損失。
05
李月亮 ?
你可能不知道,現在很多網站上,都在賣人臉數據。
很多照片還是手持身份證的人臉截圖。
這些照片,可能會被用來詐騙、換臉、解鎖各種賬號。
也可能用于很多我們想不到的場景。
之前就有一個“00后”男孩,繞過了廈門銀行App的人臉識別系統,使用虛假身份注冊多個賬戶牟利。
如果我們自己的人臉信息被泄露,帶來的可能是難以預料的麻煩。
說到最后,想起一件事。
大概四年前,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勞東燕家里小區的物業,要用人臉識別的門禁。
她強烈反對。
因為沒有人能保證物業不會泄露業主們的人臉信息。
而一旦泄露,就意味著巨大的風險。
當時很多人還覺得她多事,小題大做。
一般業主都是同意“刷臉進門”的,很少覺得這有什么不妥。
就算有人反對,也是反對上傳房產證信息。
但是勞教授就說,“人臉數據帶來的風險,可比上傳房產證大多了,根本沒法比。”
當時街道還請勞教授去談話,跟她講人臉識別怎么方便,怎么好。
而勞教授則列舉了種種風險,認為物業不應該收集業主的人臉數據。
她說,“如果人臉數據被泄露、被濫用,可能使相關的違法犯罪活動激增。”
而且更可怕的是,人臉是沒法更換的,一旦泄露就是終身泄露。
即便采取法律手段維權成功,麻煩也會一直存在。
現在各種軟件、各種部門,都在大肆收集人臉信息。
而相關的法律法規又非常不完善。
我們每交出一次自己的人臉信息,都等于埋下一個雷。
勞教授就說,這會給我們的人身財產安全,帶來無法估量的風險。
確實。
隨著科技的發展,犯罪手段越來越高明。
不斷刷新我們的認知。
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煩撲面而來。
希望相關部門盡快出臺有力的措施,加強監管,不要讓大眾一直毫不知情地“裸奔”。
同時,大家也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識,保護好自己這張臉。
如果你也認同,就點亮【贊】+【在看】吧。
──── 全文完 ────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李月亮。高人氣作家,微信公眾號【李月亮】每日解讀熱點,透析人性,以理性和智慧陪讀者成長。新書《活得清醒》當當網熱賣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