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真的是彈指一瞬間。從我1995年高考上大學,到今天,一晃兒快30年了。當我回望這30年的時候,一個最大的感慨就是歷史是極其相似的,甚至是可以循環往復的。我作為時代洪流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草根,從今天開始,嘗試分享“一個小人物的30年記”,一家之言,非虛構故事。
1995年這一年,我20歲,正是青春激揚的年齡。在我的記憶之中,家里最大的事情就是如何能夠頓頓吃飽飯,以及為孩子的上學湊夠學費。那時的我們,還要給國家繳納公糧。想一想,我們真正能吃飽飯,其實也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的,真正的經濟發展也是從21世紀初入世開始的,迄今也只不過二十多年的時間。
而中國開始實行雙休日也是從1995年這一年才開始的,時間是5月1日。周星馳的《大話西游之大圣娶親》在香港上映,可惜那時候我壓根兒就沒條件進過電影院看場電影。
還記得1995年那一年,大學開始雙軌制了,家里為了能讓我上大學,硬是東借西借湊夠了學費。這一年,除了很多人還是為了吃飽一頓飯而發愁之外,一個很特別的事情就是當年中國利用外資規模列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當時,引進外資的熱情十分高漲,甚至喊出了“靚女先嫁”的口號。廣州市長公開表示,廣州要在利用外資上讓市場、讓股票、讓利益,大家一起賺錢。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對此意見很大,反對國有資產流失。那時候,是外資和國資的沖突和矛盾。但這些并沒有實質性影響到外資來到中國的熱情。在比較長的時間里,外資企業都是人們艷羨和爭著搶著去的地方。
當然,1995年還有一件大事就是中國堅決反對國外勢力和臺灣當局制造兩個中國和一中一臺,中國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當年,中國進行了軍事演習。
那時候,還沒有高鐵,公共交通十分不便。我記得我一個人是坐著綠皮火車去大學報到,火車走的很慢,很慢。這也是我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到大城市里讀書。
我記得那時候,父母和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只有好好讀書,才能走出農村。不然,面朝黃土背朝天,太苦了。”
當時的中國,即將迎來中美貿易戰。而中國的經濟,也處于十分微妙的時刻。是山重水復疑無路,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里是水哥講故事,一個小人物的30年記系列分享第一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