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久別重逢的故事與你相約
01
35歲時,我的婚姻走到了盡頭,深思熟慮后覺得沒必要和前夫繼續生活了。
前夫程皓是我在考研失利時遇到的,他是財經大學研究生畢業,在銀行工作,長相不是那種一眼就淪陷的帥哥,但有身高優勢。
在他面前我有種小鳥依人被保護的感覺,他低頭親吻我額頭的時候,又有種居高臨下被攻下被征服的欽佩之感。
原本我可以服從調劑,到一個偏遠地區去讀研究生,但我壓根看不上那個地方,既有名校情結作祟,又沉浸在戀愛的甜蜜中,所以我放棄了讀研的機會。畢業后,也沒有急著找工作,而是踏上了結婚懷孕生娃的高速列車。
前三年婚姻生活,我們一家三口還是幸福的。新房子的首付是靠兩家父母共同支出的,當時我父母還多出了十萬,房產證上寫的是我們兩個人的名字,每月的還貸是從我們共同的賬戶里抵扣。
所以我們沒有經濟上的紛爭,平時的開銷花費,程皓也很大方,無論是給女兒報昂貴的早教課程,還是去國外的奢侈旅行,他從沒有吝嗇過。
02
我們的分歧是在婆婆要求我們生二胎開始的。當時女兒快四歲了,正在上早教班,婆婆就明里暗里地催生:諾諾上學了,我又不上班,趁年輕趕緊再要一個。
做了這么多年的全職媽媽,我的心態還是比較平和的,還真沒有對全職媽媽這一人生定位產生過抵觸心理,但讓我再生個二胎,我真的不愿意。
月子出來后,我就一直一個人照顧女兒,完全知道照顧好一個孩子需要投入巨大的心力,我只想給予女兒全部的愛。況且我也想到過出去工作,大學同學調侃我畢業后馬上結婚,沒工作一天,這大學上得太沒勁了。我所在的一線城市,民營經濟活躍,只要不眼高手低,找一份工作還是可以的。
對婆婆的催生我并沒有放在心上,覺得只要我和老公感情好,他會理解和支持我的決定。
03
可是當婆婆把催生演變成咄咄逼人的架勢時,老公非但不理解我,還信誓旦旦地對我說,不工作,再生個孩子怎么了,何況再生一個才有希望是男孩,這樣才算完整。
我第一次聽到老公這樣的話,驚呆了。其實從公婆平時的言語中,我能隱約感受到他們都有點重男輕女的舊思想,但我沒想到老公居然也這樣,而且此后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我還想到這么多年都是我一個人在照顧女兒:每一次的親子活動,老公總是缺席;女兒感冒咳嗽,公婆很少來看;家庭聚會時,他們也很少抱女兒。
可能那時他們對女兒就有點嫌棄了,只是表現得沒有那么明目張膽。經過半年多的催生,老公一家要一個男孩的愿望越來越迫切。甚至在女兒面前說著“有了弟弟,就更幸福”的話。
04
我盡量不受他們影響,還是努力經營好自己的小家庭。
當時我和小區里的幾個寶媽一起學習烹飪,其實所謂的學習,就是聚在一起奉上自己的拿手好菜或是獻上自己新學的菜品,大家嘗嘗美食,聊聊育兒經驗,有時也會團購一些價廉物美的生活用品。
記得有個周五,老公說晚上有應酬,不回來吃飯了,我就和幾個寶媽在家里做起了糕點,再準備出去吃晚餐。
而那天老公卻是很早回來了,平時看到我們在聚會,他總是微笑著打招呼,然后就回到房間,不加入我們,也不打擾我們。
可那天當他走到凌亂的廚房時,臉上的不悅瞬間涌起,然后拿起一塊蛋糕就往我身上砸,嘴里還罵罵咧咧的:在家一天到晚做些沒用的,對這個家有啥貢獻……說著又把托盤里的蛋糕全推到了地上。
閨蜜見狀馬上就離開了。屋里只有驚魂未定的女兒,滿屋的狼藉,還有一時不知所措的我。
可能意識到自己的過分,老公的態度有些緩和,可是語氣還是充滿著斥責:有那么多的閑工夫,生個二胎就這么難嗎?
如果那時意外懷孕了,我應該會把孩子生下來,可是被他們這樣要求著,這樣逼迫著,我所有的忍氣吞聲,所有的心甘情愿都消失殆盡。
我開始有意地避開老公,甚至在背地里服用了避孕藥。
05
我偷偷避孕的事一直是個秘密。
可是我也感受到了老公一家前所未有的冷漠,我感覺我和女兒被孤立了,好像被流放在了一個孤島。
過了半年,女兒五歲時,我聽到了關于老公的一些流言蜚語,我本不想理??墒抢瞎睦浔┝υ絹碓絿乐?,對我們母女倆視而不見,有時又像吃了火藥桶,惡語相向,喜歡砸爛杯子飯碗。
在女兒一次次的驚嚇和哭喊中,我有了離婚的想法。終于在一次混戰中,我爆發了,把壓抑許久的想法脫口而出。
老公卻是出奇的冷靜,他馬上叫來了公婆,仿佛就在等我主動提出離婚,而且他們一家好像早就商量好了一樣:孩子的撫養權和房子我只能選擇其一,如果我執意要女兒,那么就得放棄房產。
06
他們從來都沒有真正帶過女兒,怎么會這么想要女兒的撫養權呢?
而且他們完全知道我離不開女兒,根本不可能放棄女兒的撫養權。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讓我主動放棄房子。
可我覺得房子是婚內財產,理應一人一半;而女兒從來沒離開過我一天,和他們一點都不親近,要是換成他們撫養,女兒不知道要適應多久,要受多少委屈。
當我提出女兒歸我,房子平分時,老公就洋洋得意地說:“那就等著我起訴吧,你等著,你沒有工作,沒有收入,沒有見識,憑什么和我爭撫養權?”
當時我確實被怔住了,非常沮喪,非??謶郑睦镆恢焙芮宄何乙欢ㄒ玫脚畠旱膿狃B權。
為此我找過居委會,找到婦聯,還捧起婚姻法來研究。后來在一個朋友的引薦下,我認識了一個女律師,她對我的處境有著自覺的共情,在談到撫養權時,她的答案是當務之急我必須找份工作,到時能夠提供工資流水賬單,不然沒有收入怎么爭取撫養權呢?
“如果我有一筆數目不小的資產,那是不是就有把握爭取到撫養權?”
“什么資產?”女律師有些愕然,她想一探究竟。
07
關于資產,就不得不說到我的原生家庭。我的老家是江南的一個三線小城,爸爸是做裝潢的,算得上是一個小包工頭,我媽開了一個小超市,生意不怎么好。
小時候,鄉下的房子拆遷,分了兩套房,一套為了我在城里上學被轉賣了,還有一套一直是租出去的,不過租金不高,那邊是廠區,都是租給外來打工的。
我家不窮,可我爸媽很節省,從不鋪張浪費,吃穿用度甚至還有些摳門。他們還要求我把每個星期花費的零花錢記錄下來,對于他們認為的一些“浪費”,總是不予批準,還以此克扣下個星期的零花錢。
記得有次早餐后,我喝了牛奶,把瓶子往桌上一放,就準備和同學去玩??蓩寢尰沃D唐空f里面還剩一點呢,非得讓我把瓶底里的殘留都喝掉。
我不想喝,她就舉著瓶子追出來,特別尷尬,我根本拗不過媽媽絕不浪費的決心,就只好把殘留的那點牛奶都喝了。
同學把這件事宣揚了出去,順便給我取了個外號叫喝光光,還一直用這件事來嘲笑我,直到小學畢業。因此我一度很自卑。
08
在家里,父母嚴禁浪費,他們覺得錢不是用來吃喝享樂的。一個名牌包和一個普通包,他們覺得功能一樣;吃一頓大餐和吃一頓家常菜,他們覺得在家里吃干凈實惠。
除了人情往來,親戚走動,父母表現得大方一點,其余方面都是節省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直到大學,我的生活費才得以自由支配,不過每次和媽媽通電話,總是叮囑我不要虧待自己,但千萬不能浪費,她還說做人要低調,不可炫富。
當時聽到這句話,我在電話里笑出了聲,媽媽終于能用一個高級一點的理由說服我了,我欣然接受。
09
但我的婆家是截然相反的。
他們有兩個建材門市。婆婆平時打扮得就像貴婦,唯恐別人把她當作窮人;公婆的兩輛轎車當時可以抵上小縣城的一套房了。
我爸爸開的是一輛面包車,是用來裝材料和拉工人的,平時和我媽都是乘公交或地鐵,他們覺得每年用大幾萬去養一輛車不劃算。
可老公覺得就是沒錢買好車,他不相信有了錢還不享受的,開一輛破車出去簡直就是丟臉。在他眼里,我父母就是寒酸。
戀愛時,老公出手闊綽,每次給我爸媽的禮物也都是價值不菲。這讓他感覺特別有面子,臉上特有光。后來公婆給的彩禮首飾,置辦婚禮都很體面。
我媽當時說過一句話:這樣的家庭不要只是表面風光,底子可沒那么好哇。我媽有這樣的疑慮,也提醒過我,可我當時就覺得媽媽多想了。
10
婚后,我和老公花銷很大,沒有存款,名下最值錢的就是房子了。
所以他們一家認準我為了女兒會放棄房子,或者說用女兒的撫養權來逼迫我放棄房子。
可我不同意這樣的方案。
當我向律師說明父母能給我一筆資產時,是不是就意味著我拿到女兒的撫養權有很大的勝算?
律師稍稍思考了一下,抬了抬眼睛說:“果真是這樣的話,先暫時別急著找工作,你最大的優勢就是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輔導孩子學習和照顧孩子的起居,學歷也高,我們可以向法官強調你作為全職媽媽的實力?!?/p>
這樣,我的心里慢慢有了底氣,不再懼怕他們一家虎視眈眈的要挾。正當我準備萬全,迎接司法程序時,他們一家反而同意協議了。
房子商定平分,我用父母給的錢買下了前夫手里那一半的房,并完全過戶到我的名下。
女兒的撫養權歸我,但是離婚后半年,我就沒有收到過前夫的撫養費。我又找到了律師,她說對方拒不執行的話只得上訴。這個過程不但漫長,而且心累。
當時我爸拍板決定:不要和那家人糾纏了,早離早解脫,那點撫養費他愛給不給,為了那么點錢,別找氣受,咱家不缺那點錢。
11
當時我真的體會到了鈔能力帶來的安全感,我所有的底氣都來自父母攢的錢。
我爸常說賺錢時別矯情,苦活累活都不算什么。我媽說花錢時別鋪張,別為了面子而敗了里子。
如果我既沒工作又沒有錢,那我可能根本不敢離婚,忍氣吞聲生二胎,如果不是男孩,還不是遭到婆家的冷眼,仍然是自己累死累活地帶。有時還會被罵“沒用,都靠我來養”。
就算咬牙離婚了,我會因為沒收入而拿不到女兒的撫養權,就意味著女兒要適應新生活,要面對后媽,要被弟弟分走關愛。
要是我拿房子換撫養權,但我們娘倆買不起一線城市的房子,女兒上不到好的學校,生活質量直線下降,每個月還要看人臉色拿撫養費。
父母給了我巨大的經濟支持,讓我免于后顧之憂,讓我有勇氣離婚,“你們看我不順眼,我還不想看到你們呢?!?/p>
12
現在,我做著自己感興趣的事,只見和自己合拍的人,在保證女兒物質生活的前提下,我有更多的自由去陪伴她。
我不提前透支對未來生活的擔憂,而是帶著女兒一起體驗生活的美好!
在我人生進退兩難時,是父母的勤勞節儉幫我渡過了難關;在關乎生命轉折的重要節點上,是父母的勇于擔當再次托舉起了我和女兒的生活。
爸爸媽媽,我可以不為人妻,但一定是個好女兒,好母親!
讀一個故事,品一段人生。本故事來源于現實,文中名字均為化名。作者如沐芳華,文字耕耘者,致力于用故事探索人生意義,書寫溫暖,相信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