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影劇綜賽道,綜藝行業面臨更多重的市場挑戰,出爆款難、招商難等問題困擾著綜藝人,這導致大家在做項目時更傾向于打安全牌,新節目較之綜N代處境更不樂觀,有限的廣告資源也更容易向大IP集中,加劇新節目孵化的難度。
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冷眼發現了一檔名為《音你而來》的新節目——七位嘉賓一起進行四站的旅行,他們要在每一站旅行中選擇搭子,一起完成選歌、改編、磨合等環節,最終在一場小型音樂會上展示舞臺。
它是音綜,卻有著輕松愉快的氛圍;它也有點像旅綜,嘉賓們在不同城市游玩轉場,為了音樂尋找靈感;它甚至還有點社交綜藝的味道,能看到I人是如何成為E人的“玩具”,并被一步步“征服”。
更讓冷眼在意的是,作為一檔全新節目,《音你而來》的招商表現極為不錯,三星手機、沃爾沃汽車、喜臨門床墊、銀鷺等品牌都對它青睞有加。在全行業傾向于打安全牌的當下,這檔節目的方法論無疑有更強的啟示意義。
在節目收官后,冷眼請到了節目的總策劃多曉萌、音樂總導演Wien、節目總導演李迪以及背后的出品方兼節目總制片人,聚仁影視CEO湯玎,一起來聊聊《音你而來》究竟因何而來。
音綜也要“慢”下來
音綜仍舊是綜藝市場的大品類,但這幾年的音綜賽道已經出現了模式創新困局。
強競技固然能夠激發歌手的潛能,讓觀眾看得爽快聽得過癮,但就像大魚大肉吃多了會膩一樣,大招放多了觀眾也會覺得審美疲勞。特別是最近《歌手2024》熱播,冷眼一邊為音綜市場再跑出現象級綜藝開心,同時也擔心《歌手》系列的成功,會讓音綜陷入碼盤子的又一思維定勢。
那么真的“不競技不音綜”嗎?《音你而來》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如果說強競技節目主打的是緊張刺激,那么《音你而來》給冷眼的第一感覺就是隨性與快樂,嘉賓們“玩”得開心,觀眾看得也很開心。
很久沒有看過這樣的節目,嘉賓幾乎每期都在哈哈大笑,大家會因為一句玩笑話,一個接一個地跳進泳池里“發瘋”;也會像學生一樣,大開腦洞自制短劇,因為某個爛梗笑個不停;潘瑋柏更是連身材管理都不顧了,每天嘴上喊著減肥,身體誠實地“飯菜一掃光”。
排名、競技,這些在《音你而來》統統不存在,嘉賓的目標只有一個,和自己的搭子一起完成演出。唱什么、怎么唱,都由嘉賓自己決定。因為沒了排名帶來的生存壓迫,嘉賓反而容易放松下來,去做自己感興趣又很少嘗試的音樂。
比如武藝的rap舞臺。在大眾的印象里,武藝一直是個乖乖唱歌的站樁型歌手,很難想象他在臺上說rap,帶點痞勁兒的模樣,結果在潘瑋柏的rapper速成課改造下,最終舞臺的呈現效果意外地不錯。
幾位主創都坦言,節目給予藝人的自由度極高,會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比如說到了萬寧的時候,藝人提出來希望有更多個人時間自己做安排,節目組就真的給了他們四個小時,“想干嘛就干嘛”。
就像節目總策劃多曉萌說的,音樂人都是感性的,他們會被外界的事物所觸動,所以在這種環境下,你不給他們太多的規定或者壓力,他們反而會做出不一樣的東西。
音樂總導演Wien則告訴冷眼,因為整體氛圍太歡樂,所以音樂人的那種天馬行空在這檔節目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每天都有意外,藝人突然決定唱其他歌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作為音樂團隊,我能做的就是盡量幫大家去爭取他們想唱的歌,讓舞臺效果更好。”
像小鬼與張碧晨合作的《金風玉露》,就屬于這種“心血來潮”的產物,節目團隊還有藝人自己的團隊,緊急通過多方協調談授權,最終才促成了一次完美的舞臺,而這首歌在播出后,也迅速出了圈,成為節目留下的“名品舞臺”之一。
在這種輕松隨性的范圍下,藝人也展示出了更松弛隨意的一面,為節目、為藝人自身都創造了全新的看點。
像張碧晨,大家對她的印象一直就是唱將、大Vocal,而《音你而來》則發掘出了她“社交達人”的一面,和誰都能聊到一起、很會照顧人、也很愛張羅。
還有武藝,給人的印象一直就是有點憨憨的、性格很好很隨和,容易被人推著走,而在節目后期,武藝不僅學會“掀桌”了,還敢于告訴別人自己的想法了。“謝謝節目組,我們家武藝終于長嘴了。”有觀眾如是說道。以及好幾個藝人事后也私下說過,這是他們今年錄制最快樂開心的節目。
節目總策劃多曉萌這樣評論這七個人的表現,“我覺得他們在其他地方,恐怕很難表現出這個節目里的模樣了。”
把《桃花塢》的導演團隊請來做音綜?
音綜之所以要引入強競技,是需要通過殘酷的淘汰賽制,“逼”音樂人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更好的音樂與舞臺,換言之是用未知性做催化劑激發潛能。而《音你而來》的催化劑則是人本身。
如果你是《桃花塢》系列IP的忠實觀眾就會發現,《音你而來》有一種熟悉的“塢學”味道,而導演團隊正是“塢中人”。
在初期策劃這個項目的時候,節目總制片人湯玎就有了“反常規”的想法,因為聚仁在戀綜、腦綜方面的經驗比較豐富,而做音綜還是頭一次,所以他想到了兩個思路,一是找專業的音綜團隊來一起做這件事,保證節目在音樂方面專業度;二是在音綜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長板——“我們的長板就是戀綜、強社交,所以想到了是不是可以有音綜+這個思路。”
總策劃多曉萌在音綜制作方面的經驗很豐富,《創造營》系列、《舞臺2023》等音綜,都出自他手。做了這么多年有競技性質的音綜,他覺得“單純的音綜其實已經很難撬動觀眾了,但大家對音樂內容確實又有強烈需求,所以我們就想到用音樂去疊加一種烈度更高的東西,來做點不一樣的。”
什么是烈度更高的東西?是旅行,或者說得更具體一些,是旅行中碰撞出的人與人之間的社交火花。
總導演李迪介紹,前期想了很多方向,最終還是覺得落在社交上,因為人是社會性動物,無論觀眾處于人生哪個階段,總是脫離不了社交的,以此切入能夠撬動更多觀眾,而且它的解讀方式和角度也更多樣。
具體到執行層面,他們想到了搭子和盲盒兩種玩法,作為社交元素的主線。
“這兩種玩法其實是依據同溫層社交這個說法提煉出來的,”所謂同溫層社交,就是大家有類似的興趣或生活背景,即使彼此之間并不熟稔也會因為身上那份“相似氣質”而彼此信任迅速混熟。
藝人們開始根本不知道自己會和誰成為搭子,而作為音樂人的他們又都有一份想做好音樂好舞臺的信念感,所以即使是和不那么熟的嘉賓結成搭子,大家為了最后舞臺的效果也會多溝通多交流,而人嘛,聊得多了,友誼自然也就發芽了。
“其實他們在泰國第二天一起去買早餐,我就感覺到了一種包裹感。”多曉萌說,那天早晨拍攝時,他就覺得這幾個人的關系不太一樣了,李迪也有同樣的感覺,“就是有一種他們七個人成為了一個整體的感覺。”
而當七個人因為社交催化形成了一個整體后,他們在此基礎上有了新的人物關系與看點延展,比如和制作團隊的“交鋒”。
Wien開玩笑說道,因為這七個人已經開始抱團了,所以經常和音樂老師們斗智斗勇,“比如他們在外面拍真人秀回不來,又怕我們音樂老師下班,就派提前回來的人拖住我們,紫寧一會問我們吃飯嗎、一會問喝不喝水,其實在其他節目里很少會這樣的。對于音樂團隊來說,這種體驗也是第一次。”
何以逆勢而上
如前文所說,《音你而來》最讓冷眼好奇的,其實是它的商業化能力,冠名商三星對節目非常肯定,這對于一檔新綜而言很難能可貴。因此在聊過了節目后,冷眼又和聚仁影視的湯玎湯總來了一次深度對話,去探尋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他們獲得品牌方認可的原因。
“我們核心團隊都是一線衛視出來的,在這個行業工作十多年以上,專業、靠譜、資源多,一直是我們的標簽,大家也愿意幫我去介紹更多更好的合作伙伴”,湯玎算是廣電行業老兵,在互聯網媒體也工作過,與業內同儕一直保持著不錯的關系,所以他有碼盤子需求時,總能找到適配度、配合度很高的團隊。
像音樂總導演Wien來自國內頭部音綜,本身就是個音樂才女,節目背后的音樂團隊牛班更是《聲生不息》《天賜的聲音》等一線音綜御用團隊;節目總策劃多曉萌有著多檔S級音綜操盤經歷,經驗很豐富;節目總導演李迪則是《桃花塢》的總編劇,王牌制作人謝滌葵團隊的核心骨干,她內秀且細膩,是那種在后方運籌帷幄的角色。
“說實話我在做《音你而來》之前確實不太懂音綜,但我知道什么位置放什么樣的人最合適。不同團隊的長短板是什么,如何互補我也比較清楚。”
那么話說回來,體制內出走創業的團隊不少,聚仁為什么在整合綜藝項目資源有明顯優勢,而且業內同僚對他們的能力也很信任?湯玎笑著說,這是因為“我們和其他人真的不一樣”。
湯玎是廣告營銷背景出身,他承認自己可能在內容上不一定能做到極致,但他知道品牌想要的是什么,也更愿意站在商業化的角度去想問題。
“大家總在說行業困境,其實我覺得有時候我們自己反思,平臺也是要經濟回報的,那么我們能不能在藝術性和經濟性之間找到那個平衡點呢?”湯玎認為聚仁不是藝術家團隊,而是平衡者的角色,盡量讓大家都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是為了把某一方面做到極致去犧牲其他東西。
“所以我們商業化方面一直都走得比較好,平臺、客戶也很認可。其實大家有個誤解,覺得商業化就是拉廣告,其實不是的,它要求的是一個很強的整合能力,去用適配的人去做適配的事情,而這個恰好就是聚仁最擅長的地方。我們創業這些年,做了三四十季綜藝,沒有一個賠錢的。尤其今年聚仁在加入音你文化集團以后,我們在客戶資源,媒體資源,包括資金等方面更是得到了飛躍的提升”
或者說得更直白一點,因為聚仁的整合與操盤能力,品牌客戶對他們的認可度會比較高。在資金比較充裕的情況下,其實給制作團隊和藝人的自由度都是更高的,大家不用戴著鐐銬跳舞,反而容易出來不一樣的東西,繼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也許這也是綜藝行業不景氣的環境下,聚仁還能走的踏實又穩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而說回到節目本身,湯玎透露,在《音你而來》第一季收官后,他與大量的業內優秀制作人以及藝人進行了深度的探討和復盤,第二季的《音你而來》一定會有更全新的形象。
“歸根結底,我們還是一檔音綜。”湯玎說,這一季真人秀場面出圈多,而舞臺相對較少,對他來說是個遺憾,下一季可能會做到每期都有一個舞臺,打造更多有傳唱度出圈的歌曲。
另外,在海外可能會帶來更多化學反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語言,這也是一種社交,“所以下一次我們會在一個更大的社交場里,去做這種多線的音樂社交”。
說到音綜其實會自然地聯想到音樂節、演唱會,湯玎也準備在下一季以此為抓手打造后鏈路。比如說前十期在海外做路演小舞臺,最后兩期回國來做演唱會或者圍繞藝人和他們的朋友定制規模較大的音樂節,“還在規劃中,但一定會有(后鏈路)延展。”
在節目模式上,他也希望做出些不一樣的新東西。“像《音你而來》我想把它分成兩種模式,一種大《音你而來》就是現在這樣的結構和邏輯,可能最后落地音樂節或者演唱會;另一種小《音你而來》,更聚焦圈層,比如做rapper版或者什么小愛豆版,然后我們去打C端做平臺會員付費。”
插句題外話,湯玎告訴冷眼,聚仁還有一檔很不一樣的年輕人的國藥綜藝,正在籌備中。冷眼期待《音你而來第二季》的同時,也會持續關注這檔不一樣的國藥綜藝的新動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