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內閣始于朱元璋時期,最初為侍從顧問,協助政務但不決策。朱棣時,選翰林院官員為殿閣大學士,入文淵閣,隨侍皇帝并參與決策,內閣由此誕生。
圖片點擊可放大
明朝內閣組織架構圖
因一直是皇帝的私人秘書團隊,內閣大學士品級不高,僅正五品。后來,內閣成為實權團體,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各部尚書兼任閣臣。
明朝大學士們統稱【殿閣大學士】,他們之間在職級上并無實質性差異,其主要區別在于皇帝對擔任者的資歷和榮譽的認可。
按照明朝官員間約定俗成的排序規則,從高到低依次排列為:中極殿大學士、建極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內閣具體工作流程為:內閣負責票擬,隨后皇帝進行批紅,最終形成決策文件,并下發至以六部為代表的政府行政機關。
明朝內閣的工作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文書處理:上達下的文書,如詔書、誥命、制度文件等,都需要內閣起草并審核,然后下發到相關部門。
下達上的文書,如題本、奏章、表文等,內閣需要審查、簽署并修改,確保無誤后才能執行。
隨侍皇帝:在皇帝進行郊祀、巡幸等重要活動時,內閣成員需要隨侍左右。
經筵事務:內閣負責經筵(皇帝講經論史的活動)的相關事務,如知經筵或同知經筵事。
東宮事務:對于東宮(太子居所)的出閣講讀等活動,內閣需要領導并安排相關官員和職責。
冠婚事務:在皇室成員的冠禮和婚禮上,內閣成員需要充當賓贊及納征等使。
修書事務:內閣還負責修撰實錄、史志等書籍,并充任總裁官。
祭祀事務:在春秋上丁釋奠先師的祭祀活動中,內閣需要負責祭祀事務。
考試事務:會試時,內閣成員充任考試官;殿試時,則充任讀卷官。
進士題名:進士題名時,由一位大學士撰文,并在太學立石紀念。
大典禮、大政事:對于九卿、科道官會議已定的大典禮、大政事,內閣需要按典制、相機宜進行裁量,并斟酌后告知皇帝。
頒詔與會敕事務:頒詔時,內閣需要捧授禮部;會敕時,則稽查其由狀以請。
宗室與諸臣事務:對于宗室請名、請封以及諸臣請謚等事務,內閣都需要進行擬上處理。
制作明朝內閣組織架構圖時,我重點關注了上述要點,旨在讓您更清晰地理解和把握該圖的內容及結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