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理寺掌管審查平反刑獄之政令,負責審理案件、平反冤屈,確保刑獄公正。
左、右寺分別負責處理京畿及十三布政司的刑名事務。明初兩寺的職權范圍有很大變動性,直至萬歷九年,最終確定左、右寺分別管理天下的刑獄事務。
圖片點擊可放大
明朝大理寺組織架構圖
從編制上看,明朝大理寺以正三品的大理寺卿為主官,輔以正四品的左、右少卿,以及正五品的左、右寺丞,共同維護司法之公正與權威。
除去負責寺內主要內務工作的司務廳,大理寺最核心的是左右兩寺。左寺和右寺分別設有正六品的寺正一人,從六品的寺副二人(后來革去右寺副一人),以及正七品的評事四人(最初設有右評事八人,后來革去四人)。
萬歷九年,更定左、右寺分理天下刑獄。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四川、貴州六司道,左寺理之。江西、陜西、河南、山西、湖廣、廣西、云南七司道,右寺理之。
至于大家熟知的三法司會審制度,初審階段主要由刑部和都察院負責,而覆審階段則主要由大理寺主導。
大理寺官員日常主要工作內容
一、獄訟移送與審議
刑部、都察院、五軍斷事官所推問的獄訟案件,必須移送相關案牘,并帶囚徒至大理寺進行詳細審議。
二、覆審與呈堂
大理寺的左、右寺正各自負責其所轄范圍內的案件覆審工作,確保案件審理的準確性和公正性。在覆審過程中,需嚴格遵循律例,并復問案情細節,以確認案件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鑿。只有當案情與罪名相符,且證據充分時,方可呈堂擬奏,準備上報審批。
三、駁回與再審
案件有問題則駁回改擬(“照駁”),三次擬議不符則糾問官員(“參駁”)。違律案件可調審(“番異”),仍不滿則九卿會審(“圓審”)。
四、追駁與制決
在九卿會審后,若已評議允當但招供仍不明確的案件,將移回原機構進行再審,以進一步查明真相,這一過程稱為“追駁”。若案件經過多次駁回和再審仍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將請示皇帝最終裁定,稱為“制決”。
五、發遣與糾察
凡獄訟案件在未經大理寺評議允當之前,各司法機關不得擅自發遣囚犯或執行判決。為確保司法公正和案件處理的準確性,對于在獄訟處理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或不當行為,將進行嚴格的糾察和追究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