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因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于1元錢,觸發面值退市規定,廣匯汽車停牌。
“世界500強企業”,就這么眾目睽睽地“跑了”?
股市一片嘩然。
————
孫廣信被迫“割肉”
很多股民怎么也不相信——
年營收超千億,每股凈資產4.7元,沒有發生暴雷,居然1元錢/股還撐不住,就這么退了?而且,在低于1元錢的20天內,眼見股價收盤一次次接近1元,“都拉到9毛9了,廣匯汽車就不能再多往上拉1分錢,保住上市的‘殼’嗎”?
可是,好像又不能說廣匯汽車完全沒有護盤——
7月18日,廣匯汽車董事會發布公告稱:廣匯集團已完成通過上交所增持公司股份4281.12萬股,金額約5206萬元。此次增持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公司股價穩定和廣大投資者的利益……”
這則塵埃落定后發出的公告,讓眾多股民苦笑不得。就仿佛病人已“翹辮子”被送進停尸房,醫生特意趕到走廊外面自言自語:“對不起,我們盡力了”。
話說得有點晚,且虛弱無力。
廣匯汽車的老板,是號稱“新疆首富”“新疆李嘉誠”的孫廣信。他真沒有“保殼”的錢嗎?
可能真沒有,而且也不愿再花錢了。
萬得數據顯示,廣匯汽車的第一、二、四大股東(背后皆為母公司廣匯集團)已經質押了廣匯汽車股權約36億股,占其持股(約44億股)比例的82.09%,占總股本的43.81%——大股東手里的股票(全部市場股票的4成多)都質押出去了。
廣匯汽車大股東質押情況(萬得數據)
鑒于此種情況,7月11日,廣匯集團與金正科技簽署《股權合作框架協議書》,明確在2024年12月19日后,廣匯集團需要將持有的公司24.5%股份,即20.3億股轉讓給金正科技,目前廣匯集團手里連這部分股份都不夠。
不止廣匯汽車,同樣質押的情況,也發生在廣匯物流。
截至2024年6月19日,廣匯集團持有廣匯物流約5億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44%,這些股份已累計質押4.3億股,累計質押比為79%。
孫廣信的資金壓力,由此可見一斑。
而也是資金壓力,讓孫廣信不得不放棄廣匯汽車。
我們來看一看孫廣信“商業帝國版圖”——新疆廣匯實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廣匯汽車母公司)的經營構成。
新疆廣匯實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經營構成(萬得數據)
從萬得數據提供的圖表,可以清晰看出,目前廣匯集團的最主要收入,來自整車銷售。其次,是天然氣。再次,是煤炭。
以2023年來說,廣匯集團的總營收約2146億元,其中排名首位的整車銷售約為1173億元,排在第二位的天然氣銷售約為385億元,排在第三位的煤炭銷售約為147億元。
比半壁江山還多,廣匯汽車對孫廣信就這么重要。
但是,面對如此重要的企業支柱,孫廣信選擇“割肉”了。
為什么?
因為不賺錢。
今天的汽車行業進入了極卷時段,汽車銷售在瘋狂價格戰中利潤已十分稀薄。
2018~2023年,廣匯集團整車銷售毛利率分別是:3.86%、3.82%、2.18%、3.09%、0.44%和1.66%(賣1萬元毛賺166元)。
仍以2023年為例。
2023年,廣匯集團整車總銷售額為1173億元,毛利潤是多少呢?
約20億元。
同期,廣匯集團天然氣銷售毛利潤約為29億元,煤炭銷售毛利潤約為58億元。
廣匯苦心經營的、在全國規模數一數二的汽車銷售企業,幾乎10倍于其賣煤的銷售業績,但毛利潤還不到賣煤的一半。
隨著車企競爭加劇,新能源車占比越來越大,汽車服務市場的深度調整,如果沒有有效應對,規模巨大的廣匯汽車系統將爆發更大的危機。
這就是孫廣信決定“割肉”廣匯汽車的背景。
理論上說,拯救廣匯汽車并非沒有機會,比如用“胖東來”模式重塑4S店,或者像京東等電商一樣重啟汽車銷售新模式。
廣匯汽車的實操,更像是后者。
7月11日,廣匯汽車邀請金正科技入局,被認為與對方的網絡新業態開發有關,即企業數字化轉型。
很多股民把金正科技入局,理解為廣匯汽車的救市之舉(新資金入場),但很多股民也立即做出了另一個判斷:孫廣信要跑了(把企業轉出去)。
實際上,用什么樣的業態重塑汽車銷售,本質是重啟一次新的資本運作。
關鍵問題在于,此種新的資本運作,與廣匯汽車的上市身份是否可以兼容。也許此前,上市公司可以進行很多操作。但是,按照目前證監會的嚴監管,想在如今的股市呼風喚雨就不那么容易了。這也是廣匯汽車“棄殼”的另一背景。
————
還有一根救命稻草
股民感覺廣匯汽車基本面良好,更像是一種錯覺。
大公國際2024年給廣匯汽車的評級是AA+。這是一個值得投資的級別。但是,大公國際對廣匯汽車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一項,給出的評分卻是1分(評分1~7分,7分為最高,1分為最低)。這等于是說,廣匯汽車的未來堪憂,如果重整,將面臨高風險。
問題是,廣匯汽車之外,孫廣信“商業帝國”版圖中的其他公司,經營也一樣危機重重。
廣匯集團包括4家上市公司——
廣匯汽車;
廣匯寶信;
廣匯能源;
廣匯物流。
廣匯寶信為廣匯集團并購公司,主做中高檔汽車品牌4S店,在香港上市。其市場狀況與廣匯汽車是一樣的。廣匯寶信目前股價已不忍直視——每股1毛錢多點,且在7月12日剛剛發布了業績虧損的盈利預警,處境尷尬。
前文已敘,廣匯集團在汽車銷售而外,另兩大支柱是天然氣、煤炭銷售,這部分經營歸屬于廣匯能源。
2024年7月10日,廣匯能源發布《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
預告稱,2024年1~6月廣匯能源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6億元~15.5億元,與2023年同期相比,下降62.39%~67.00%。
為啥下降這么多?
年報分析認為,這是由于天然氣與煤炭市場價格下降,同時,廣匯能源的相關銷售也在下降。
如液化天然氣,廣匯能源預計2024年上半年銷量同比下降56.39%,銷售均價同比下降 32.07%;煤炭,預計2024年上半年銷量同比下降0.88%;煤化工產品,預計2024年上半年甲醇銷量同比下降39.17%;煤基油品銷量同比下降16.70%,銷售均價同比下降9.69%。
……
那么,廣匯物流好些嗎?
先看一下2023年廣匯物流的主營業務構成——
2023年廣匯物流的主營業務構成(萬得數據)
從萬得數據的示意圖可以看出,廣匯物流的最主要利潤(67.43%)來自于商品房銷售,其次是能源物流服務(29.43%)。
2023年,廣匯物流的房地產銷售毛利潤約為10億元,僅好于2022年(8000萬元),是2019年以來的銷售低點。
廣匯物流,乃至于廣匯集團,唯一的增長點,來自于能源物流服務——2023年毛利潤7億元(2022年毛利潤5億元)。
而按照《廣匯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報告》,報告期內,廣匯物流的能源物流服務收入為6.47 億元,同比增長136.01%,在收入結構中占比從2023年的29.34%提升至 65.52%。
廣匯物流開始不依賴房地產,真的依賴物流賺錢了!
這一重要變化,緣于廣匯物流在2020年6月以18.92%比例參股新疆將淖鐵路有限公司,在2022年購買紅淖鐵路公司約93%股權。通過這兩段鐵路(紅淖鐵路、將淖鐵路),廣匯物流全面參與疆煤外運鐵路北翼通道的建設和運營。
兩段鐵路,不僅給廣匯物流帶來了收益,也給廣匯集團帶來了新的戰略構想。
廣匯集團由此希望,以兩段鐵路的延展,開拓下游四大物流基地。
廣匯物流四大物流基地(廣元、柳溝、寧東、明水)示意圖(廣匯物流2023年年報)
物流這根救命稻草,對孫廣信來說,來得太及時了!
所以,在廣匯汽車股民們面對1元錢以下行情面面相覷時,7月15日,廣匯物流公告稱,擬以公司自有資金2億~4億元,在市場回購約2551.02萬股~5102.04萬股,全部注銷。這種堅決護盤的舉動,與對廣匯汽車5000萬元“禮節性介入”,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廣匯物流與廣匯能源存在相互支撐關系。
這個時候,回頭再看廣匯汽車退市,可以說,孫廣信放棄汽車銷售的半壁江山,退守廣匯能源與廣匯物流,既是斷臂求生,也是拋棄舊局的再次創業。
值班編委:蘇志勇
編輯:韓澗明
審讀:戴士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