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鄉創IP實踐團:
探究遂溪甘薯產業,助力品牌故事傳播
為積極響應“百千萬工程”的號召,7月13日至19日,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鄉創IP實踐團深入湛江市遂溪縣洋青鎮開展為期7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暨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通過精準對接發展需求,圍繞當地風俗文化、甘薯產業和鄉村振興建設開展了一系列實踐調研與志愿服務活動,共同探索鄉村振興的創新路徑,為遂溪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鄉創IP實踐團成員合影
聚焦鄉村振興,調研訪談尋奧秘。小小甘薯,蘊含鄉村“致富密碼”。實踐團先后考察了廣東佳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湛江巍雄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益眾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與好幫手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走訪了政府相關部門、甘薯產業知名企業家、返鄉創業青年,全面了解了甘薯產業狀況,他們通過“公司+”“合作社+”等模式,闖出了一條帶領農民發家致富新路,但在品牌宣傳與推廣上仍需打開更大市場。基于此,實踐團通過線上線下開展民意調研,制定產品宣傳推廣方案,針對特色品牌進行了內容素材收集與短視頻拍攝,進一步擴大遂溪甘薯品牌影響力,講好遂溪甘薯故事。
在廣東佳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在湛江巍雄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在益眾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與好幫手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
在遂溪縣農業農村局
匯聚青春力量,助農直播賦新能。“吃火山紅薯,過紅火生活!”實踐團化身佳淳農業“火山紅薯”代言人開啟助農直播。直播過程中,主播們采用“產品介紹+地方特色”的形式,通過室內與室外相結合,以介紹產品為切入點,用簡單明了的語言、生動貼切的例子詳細地介紹了火山甘薯的特點,在介紹產品的同時講解遂溪縣的自然環境。以熱情互動、花樣試吃等方式增強直播效果,給觀眾帶來了一場云參觀“加工甘薯”之行,收獲觀眾3000人次,累計點贊次數超12萬,充分展現了當代青年助農惠農的青春風采。
開啟直播助農
直播講解甘薯加工制品
直播介紹火山紅薯種苗
厚植勞動情懷,田間地頭踐真知。實踐團在當地“甘薯王子”龐家常的帶領下來到甘薯種植基地,近距離觀察和接觸了解甘薯種植、采摘等細節過程,同時參與到甘薯的采摘實踐當中,龐家常與村民們不厭其煩地回答我們的詢問。深入田間地頭,甘薯收割機正在地里來回穿梭,一個個甘薯破土而出,村民們緊隨其后,去泥、挑揀、裝袋,一袋袋甘薯佇立在田地間,一派忙碌的豐收景象。大家通過親身觀察與實踐,見證了鄉村農民的勤勞樸實,了解了甘薯種植的基本知識,深刻理解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甘薯王子”龐家常講解甘薯種植情況
村民們挑揀甘薯
與“甘薯王子”龐家常在田間合影
在甘薯種植基地
傳遞愛心溫情,志愿服務展風采。實踐活動期間,實踐團還走進洋青鎮社區居家養老綜合服務中心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展示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大家拿起清掃工具,認真打掃院內衛生,隨后幫助老人整理內務、修剪指甲、修剃胡須、陪伴聊天等。實踐團還為老人帶來了一場“零距離”的視聽盛宴,手勢舞《紅星閃閃》、朗誦《我愛這土地》、合唱《愛我中華》《團結就是力量》《廣州鐵職院之歌》等節目贏得老人們的陣陣掌聲,他們跟著節奏輕輕拍手,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現場氣氛熱烈而溫馨。
與老人們合影
在洋青鎮社區居家養老綜合服務中心合影
弦歌不輟,履踐致遠。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既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練兵場”,也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課”,團隊成員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意義,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未來將在實踐磨礪中不斷突破自我,為鄉村振興增勢賦能,為農業品牌傳播續建青春之功。
通訊員:余旺鴻、陳怡琦、黃可盈、吳志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