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下行陣痛疊加專利糾紛風險,“非洲手機之王”還能在新興市場繼續“傳音”嗎?
作者|孫天宇
編輯|劉珊珊
素有“非洲手機之王”稱號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傳音控股,近日遇到一些嚴重麻煩。
7月12日,據外媒IP fray報道,高通正在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起訴傳音控股集團侵犯四項非標準基本專利。
高通發布聲明稱,傳音控股近期就其一部分產品與高通公司簽署了許可協議,但其絕大部分產品至今未獲高通公司的許可,仍然在侵犯高通公司極具價值的專利組合。
值得注意的是,7月12日晚間傳音做出回應稱:已與高通簽署了5G標準專利許可協議,?并正在履行該協議。
真相如何還要等待法院判決,雙方各執一詞,卻明顯表露出在專利使用問題上的根本分歧。受此影響,傳音股價在資本市場已呈多日下滑態勢。????????????????
目前嘗試走出非洲,邁入新興市場的傳音控股,正承受來自拓展市場與激烈行業競爭的雙重壓力,現有態勢下,必將使市場及投資者更加謹慎觀望,高通的起訴對原本就焦頭爛額的傳音來說,無疑雪上加霜。
股價下行陣痛疊加專利糾紛風險,“非洲手機之王”還能在新興市場繼續“傳音”嗎?
01
業績飄紅難掩股市寒意
知名企業之間的訴訟糾紛再尋常不過。這并不是傳音控股第一次因知識產權被訴法庭。
早在2019年傳音控股于科創板上市前夕,國產手機領航者?華為就以侵犯著作權為由對傳音控股提起訴訟。
這次訴訟非但沒有影響傳音正常上市,敲鐘之后更是吸引大批投資者入場。傳音控股在科創板上市首日發行價格為35.15元/股,開盤價報53元/股,較發行價上漲50.78%。開盤不久股價一度報漲96.02%,較開盤價漲幅達到30%,觸發臨停,市值一度超過550億元。
這得益于傳音在非洲市場的亮眼業績。作為一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傳音一開始就將目光瞄準以非洲、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新興市場智能手機普及率相對較低,尚處于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的過渡階段,傳音正是抓住海外低端市場的空白,并通過精準對標消費者需求,以本土化、差異化戰略在非洲市場打開局面。
根據 IDC 統計數據,2016 年至 2018 年傳音控股旗下全品類手機出貨量在非洲市場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33.73%、45.12%和 48.71%。
隨著2020年以來全球經濟放緩,智能手機市場持續遇冷的背景下,眾多廠商出貨量逐漸下滑。調研機構Canalys數據顯示,2023年在非洲地區,三星出貨量排名第二,為1770萬部,市場份額為26%,同比下滑12%。而傳音出貨量卻上漲12%,達到3450萬部,市場份額為50%,同比增長8%。僅2024年Q1,傳音手機出貨量達2860萬部,市場份額10%,相繼實現86%的增長。
圖源:Canalys
如此看來,傳音勢頭正猛。然而,資本市場的表現卻給投資者潑了一盆冷水。今年第二季度以來,傳音控股股價大幅跳水,整體跌幅超30%。同花順數據顯示,4月25日股價收跌達11%。
在卷入與高通的專利糾紛后,7月15日開盤,傳音控股股價大幅下跌,盤中一度跌幅超10%,創下年內新低。截至7月15日收盤,傳音報75.4元/股,跌幅4.95%。
此后,又有外媒科技博客爆料稱傳音正接受肯尼亞稅務當局的嚴格審查,傳音隨即發表聲明表示內容嚴重失實。但負面消息頻出,也使傳音股價出現波動,7月22日、23日傳音股價連續跌幅超6%,今年累計下滑逾30%。
圖片來源:雪球
資本市場表現疲軟,與傳音近日陷入專利糾紛不無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縱使公司業績表現不俗,但股東在股價持續下行期間卻選擇減持套現。傳音控股5月18日發布公告稱,股東因自身資金需求減持股份,轉讓股份數量為806.57萬股,占總股本比例的1%。
這種情況下,傳音勢必將面臨投資者對公司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懷疑和考量,甚至將股東減持視為套現離場的最佳信號。
圖片來源:雪球
02
專利短板凸顯??
當一家長期深耕低端市場的企業,尤其是科技創新型企業想要向上躍進時,專利必將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也將成為投資者判斷企業是否具備持續經營能力的試金石。
只是,一直依靠滿足消費者痛點,實施低價營銷的傳音,似乎還沒從市占率和出貨量的戰績中走出來。
“本土定位、低價營銷、功能設計”可謂是傳音長期以來風靡非洲大陸的三張王牌。當它靠著功能機在非洲市場開疆擴土時,蘋果、三星、小米等行業領跑者仍于高端智能手機紅海中廝殺,鑄造技術創新壁壘。于這些廠商巨頭而言,非洲等新興市場可謂是食之無味的雞肋之地。
但隨著全球手機行業遇冷,廠商紛紛尋求突圍時,以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無疑已成為全球手機廠商的“兵家必爭之地”。依靠低端功能機市場發家,重營銷勝過研發創新的傳音,在與頭部廠商進行正面角逐時,專利風險暴露無遺。
傳音的專利實力一直都與其市場表現大相徑庭。
2019年,在科創板上市時發布的招股書中顯示,傳音在中國境內擁有的專利數僅為630項,其中發明專利僅有97項。這一數據就行業發展速度而言,難以支撐其進行長遠品牌建設和市場競爭。
盡管截至2023年年底,傳音的專利數量較之前有了顯著提升,達到3882項,增幅高達516%。然而,若將這一成果放在整個智能手機行業大背景下來看,便顯得微不足道。與同在布局海外新興市場的同行業廠商相比,傳音在專利數量及分布上均存在明顯差距。
圖片來源:傳音控股2023年年度報告
同樣積極布局海外新興市場的小米,截至2023年末,擁有的專利數已超過37000項,遠超傳音的3882項。盡管小米的專利范圍涉及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電池等非通信領域,但其能夠突出科創企業核心技術研發水平的發明專利項占比極高。
近年來,傳音將海外戰略定位由“聚焦非洲”擴展到“聚焦新興市場”,定然邁不過智能設備領域。與其早期開拓非洲市場時的功能機相比,智能機涉及的專利會更多。
在智能手機領域,專利早已被高通等幾大頭部企業壟斷,想要避免專利糾紛,企業要么加大研發投入,建立自主核心知識產權體系,要么選擇和“高通們”合作,獲得專利使用權,避免在海外“開疆拓土”時頻頻陷入專利糾紛。
在自主研發方面。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傳音研發投入費用為22.5億元,占當年營業收入比重為3.67%。而國產手機品牌vivo,2023年僅用于研發總部基建部分的投資就超50億元。蘋果、華為等大廠商的研發費用則達到千億級別。傳音的研發投入與同行相比仍存在巨大差異。
顯然,在商業營銷和固有業績支撐下,傳音還未意識到專利缺失帶來的風險,這次同高通之間的專利糾紛許是困境伊始。這家低調已久的“非洲手機之王”若再不補齊專利短板,很可能會被“高通們”圍堵得猝不及防,甚至無立身之地。
出品人:黃槍槍|直達熱線 13452396140
(請標注公司、職位)
獨到觀點、獨立態度
見證中國商業生態進化、重塑與未來
往期精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