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很多人,特別是上了一定歲數的人,都看過《抓壯丁》這部喜劇電影。電影里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叫王保長,由已故老藝術家陳戈先生扮演。王保長是四川華鎣山地區某鄉村的地頭蛇,打著抗日的幌子抓壯丁,向地主李老栓敲詐勒索,借機斂財,從而引發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卻又飽含血淚的故事。
我們不得不說,陳戈的演技真是一流水準,將王保長角色演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哪怕六十多年后,王保長這個角色依然保留在人們的記憶里。他那些經典臺詞,比如“現在而今眼目下”“說得輕巧,吃根燈草”“石頭上釘釘子,硬斗硬”等,更是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電影《抓壯丁》劇照
王保長姓王,保長是他的職務。那么,保長到底是一個什么官呢?
保甲制度的起源
事情還得從王安石變法說起。
在宋朝以前,基層管理大致采取漢朝的“伍、什、里”制度和唐朝的“鄰、保、里”制度,以家庭為單位(戶)來實現社會統治。王安石變法時,出臺了保甲制度,規定:“十家為一保,主戶有干力者一人為保長;五十家為一大保,選一人為大保長;十大保為一都保,選為眾所服者為都保正,又以一個為之副。應主客戶兩丁以上,選一人為保丁。”
簡而言之,就是“十戶為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對應的管理者職務分別是保長、大保長、都保正。
在《水滸傳》里,晁蓋在沒有上梁山之前,是山東鄆城縣東溪村的財主,擔任保正。這里的保正,應為都保正,負責五百戶的民兵訓練和治安聯防,在本村及其周邊地區很有名望,所以縣里的巡捕都頭(相當于現在的縣公安局長)雷橫才會在關鍵時候,給他幾分面子。
晁蓋
死灰復燃的保甲制度
清朝滅亡后,保甲制度一度消失,可到了民國時期,保甲制度首先在江西死灰復燃。1932年,出臺《各縣編查保甲戶口條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推廣。
《各縣編查保甲戶口條例》規定:“十戶為甲,十甲為保”。每一甲,選一名管理者,稱之為甲長;每一保,選一名管理者,稱之為保長。《抓壯丁》里的王保長,管理約100戶人家,大致相當于現在的村長。
保甲組織的基本工作內容有四項,即“管”“教”“養”“衛”。
所謂“管”,是指管理職責,包括清查戶口,查驗槍支,實行連坐切結等。前面兩個好理解,連坐切結指的是什么呢?這其實就是一種古代實行過的連坐制度,具體內容是,在保甲以內,每戶聯合作保,由戶長簽名蓋章或匣押。各戶如發現另戶有為匪、通匪、窩匪等情況,必須立即報告,如隱匿不報,10戶連帶著都有罪,將被以庇護罪或縱匪罪論處。
所謂“教”,是指教育職責,包括辦理保學,訓練壯丁等。《抓壯丁》里的王保長,就是因為這一項職責,得到了向地主李老栓敲詐勒索的機會。
王保長
所謂“養”,是指經濟職責,包括創立合作社,測量土地等。
所謂“衛”,是指自衛職責,包括設立地方團練,實行巡查、警戒等。
1939年9月19日,出臺《縣各級組織綱要》,對保甲制度進行了完善和補充,規定每保增設副保長一人。同時,保長兼任保國民學校校長和壯丁隊隊長。此舉又極大地增加了保長的職權。
總體來說,民國時期的保長,所管轄有100戶人家,每戶以10—20人計算,大約有1000—2000人口,與今天一些人口不多的鄉鎮大體相當。保長與鄉(鎮)長一樣,也實行政、軍、文“三位一體”,職權極大。在保長管轄的范圍內,他屬于地頭蛇,哪怕是縣長來了,也不敢輕易輕視他、欺負他。
所以,在電影《抓壯丁》里,王保長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吃拿卡要,敲詐勒索,也幾乎沒人敢拿他怎么樣。
哪些人可以當保長
既然保長是一個香餑餑,那么哪些人可以當保長?
首先,候選人必須在本地居住的村民,屬于熟門熟戶,不能是外地人。
其次,候選人必須是在本地有一定名望的人,畢竟沒有名望的保長,手下人不服管轄,說話無人聽,勉強當起來也非常困難。
第三,候選人的年齡要超過25歲,嘴上無毛,辦事不牢,過于年輕的人缺乏社會經驗,難以掌控大局。
第四,候選人必須能夠吃苦耐勞,保長成天在村里跑前跑后,日曬雨淋,那些富貴人家的孩子過著養尊處優的日子,吃不了這些苦,也是當不了保長的。
此外, 能夠當上保長的人,必須在財力上有一定保障。他就算不是村里最有錢的人,也得是數一數二的人物。畢竟,保長由縣府組織遴選,要當保長,就得上下打點一番,幾百、幾千大洋輕輕松松地就打了進去。一般種莊稼的人戶,連吃飯都成問題,自然不會來參加;就連財力較小的地主,也只能望而興嘆。
保長是沒有編制的臨時工
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是,其實保長是一份沒有編制的臨時工。
1934年出臺的《修正保甲條例》規定:“保甲長無給職。”這就是說,保長和甲長都沒有編制,財政不發工資,相當于現在的臨時工。他們能夠享受的待遇只有“免除兵役”“子女上學免費”等,聊勝于無。
在這種情況下,保長要想獲得收入,就得動歪腦筋。
一方面,是挪用、擠占公款,“由縣以至區保,均有支應處,皆月攤巨款,在此有權派款之機關,為縣政府支應處、農商會、區署、保甲長等,黑暗重重、層層剝削”。意思是說,但凡手里有點權力的機關,都視公款為“唐僧肉”,雁過拔毛,層層剝削。
另一方面,是在管轄的范圍內吃拿卡要,敲詐勒索,剝削民脂民膏。在《抓壯丁》里,王保長以抓壯丁的名義,向地主李老栓敲詐了一筆壯丁費。李老栓自然不肯吃這個虧,立即榨取了佃戶姜國富僅有的一點血汗錢,還要把姜國富的獨生子抓去替自己的兒子充當壯丁。保長們的敲詐勒索,最終轉移到最底層的人民群眾身上。
正人做不得,流氓躺著賺
如上所述,民國時期的保長,其實一個干“臟活”的人。對于這樣一份工作,那些善良、正直的人,唯恐避之不及,怎么可能去當保長呢?就算當上了,也絕不會做得長久。因此,能夠長期坐在保長位置上的人,往往不是村里的地主老財,就是為非作歹的地痞流氓。
電影《抓壯丁》劇照
這些手段卑鄙下流,毫無道德底線的人,百般鉆營,花樣繁多,對于上級派來的工作,如辦兵役、辦糧款、辦禁政、查戶口、修道路等,應付自如,左右逢源,甚至還能借此中飽私囊,大大的發一筆財。
對于這一點,他們自己也大大方方地承認,“地方公正人士,多不愿意擔任保甲長,以至下級行政施設,推進維艱”“充任保甲長者,多系愚昧無識或非公正之人”“城區保甲過去多為狡猾之徒濫竽充數”……
保長、甲長們助紂為虐、為虎作倀,不把百姓當人看;百姓自然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在電影《抓壯丁》里,在盧隊長、王保長、李老栓、李老栓大兒子等人的重重壓榨下,百姓已無法生存下去,忍無可忍,最終揭桿而起。
保長的生存風險
保長畢竟是最基層的管理者,連編制都沒有,在“官大一級壓死人”的等級社會里,在時局動蕩、戰火連綿的時代里,依然面臨著較大的生存風險。
這種生存風險一是來自于翻臉無情的上級。
在抗戰時期曾擔任四川省達梁師管區司令官的周開勛先生著文記載了這樣一個事情。云南省宜良縣古城鎮北大營村有一個甲長,叫陸正清,他親自把剛抓來的壯丁送到鄉公所后,鄉長發現壯丁名額不夠,當即下令,要鄉丁將陸正清捆綁起來,一并送進壯丁營。陸正清苦苦哀求,愿意用所有積蓄換取自由,但遭到了鄉長的拒絕。國軍第184師山炮營2連士兵金學義,當兵前是保長,因為同樣理由,被強行抓了壯丁,送進了壯丁營。
二是來自于軍爺、土匪。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時局動蕩不安,各路軍閥到處橫征暴斂。當軍隊從境內經過時,保長往往被勒令充當“軍需副官”的角色,協助軍隊搜羅錢糧、抓捕壯丁。軍爺們個個脾氣大暴躁,稍有不符他們的意,保長們輕則受辱打罵、重則丟掉性命。甘肅一份報告里提及一件事,說“第三聯保某保長,因辦差未滿軍人之意,軍人將其頭擊破”。
軍爺前腳剛走,土匪后腳跟上。土匪更是猖獗兇惡。1936年,甘肅靜寧縣第四區四十保保長被9名土匪殺害,“斫壞左臂,割斷項頸,破開心窩,其情形極為殘忍”。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民國時期,當一名保長也難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