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余年前,我國正深陷亂戰之中,尤其在1946年,抗日戰爭告一段落后,本應迎來片刻的寧靜,然而蔣介石卻選擇對共產黨發動了全面進攻,一場殊死的內戰由此拉開帷幕。
一、中原突圍
1946年六月,蔣介石突襲我黨中原根據地,動用了三十萬大軍,而我軍在中原僅有六萬人左右,實力懸殊,形勢堪憂。
李先念負責中原地區,毛主席早已預見共軍國軍必有一戰,然其來勢迅猛,出乎意料。明知不可強敵硬抗,李先念奉行毛主席“生存第一,勝利第一”的指示。
為此,李先念下令突圍,由一旅和二旅擔任阻擊任務,為主力突圍掩護。雖知阻擊意味著生死一線,但為保主力,李先念不得不冒險犧牲。一、二旅皆為老兵,經驗豐富,突圍機會較大。
一旅旅長皮定均為眾所周知,曾參加革命、抗日戰爭,深信為革命獻身光榮無悔。計劃初期,李先念叮囑:“定均,你要活著回來,帶回你們的五千多名戰士!”皮定均知難而進,組織部隊執行阻擊任務。
皮定均帶領一旅與敵周旋,成功為主力突圍謀取時間,自身損失微乎其微。此場中原突圍意義重大,保全了我軍生力量,牽制國軍大量兵力,減輕其他解放軍區壓力,具有深遠意義。
然對于同樣牽制任務的二旅,卻鮮有人提及。二旅由吳誠忠所率,同樣是我軍老兵,自1929年加入紅軍始,直至抗戰勝利,一直期盼和平,然蔣介石突襲打破了一切。
吳誠忠意識到犧牲不可避免,但革命道路鮮血痕跡無數,他們是后代幸福的守護者。在動員大會上,吳誠忠慷慨陳詞:“戰士們,我們的任務是為主力撤退,盡管我們或許無法生還,但我們的犧牲是值得的。”戰士們聽后,無不義無反顧,視死如歸。
數日戰斗過后,二旅消耗巨大,尤其偽裝成主力部隊,彈藥耗盡。主力部隊撤離后,吳誠忠接到撤退命令,率隊向安徽撤退。至岳西縣時,發現后方有三萬國軍追至,處境岌岌可危。
在絕境中,地主胡之杰出現,提供逃生辦法。胡之杰以前是國軍一員,但與蔣介石有分歧,退伍歸鄉成地主,深受百姓尊敬。他承諾協助解圍。
胡之杰向國軍友人求情,最終祝順琨同意留出一線生機。吳誠忠對胡之杰感激不盡,他挽救了數千士兵的生命,是他們的救星。
按照胡之杰提供的線路,吳誠忠等突圍成功,中原突圍才得以結束。
在這場突圍中,一旅皮定均和二旅吳誠忠同樣閃耀光芒,他們用鮮血和犧牲,書寫了民族解放史的壯麗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