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高考中考了,一篇家長自述帖引來不少人圍觀。發帖人的初中孩子老師不講試卷壓軸題,孩子也不會做而非常焦慮。家長質疑:老師為什么不講試卷最后的壓軸題?老師怎么這樣呢?
在普通中學的課堂上,壓軸題仿佛成了“隱形禁區”。一位數學教師發文坦言:“班上學生連基礎題都漏洞百出,講壓軸題純粹浪費時間,壓軸題也只有清北苗子的重點班才會講。”這句話撕開了殘酷現實——當班級均分在及格線掙扎時,教師不得不優先保住“及格率”這項考核指標。
重點班的教學卻是另一番景象。一名學生描述日常:“課間總有人找我講壓軸題解法,老師每周還會加練三道拓展題。”懸殊的待遇刺激著家長神經,而某縣教研部門內部調研數據更添焦灼——壓軸題得分率與家庭收入呈正相關,鄉鎮學生平均得分不及城區重點校學生的十分之一。
教師群體同樣深陷困局。一位高中物理教師留言:“去年高考最后一題,我研究了半小時才理清思路,課堂講解時大半學生眼神放空。”某師范院校的調查報告揭開了更深層矛盾:超過六成的中學教師承認“缺乏系統化難題教學培訓”,大學期間的師范課程更側重基礎題講解技巧。
爭議漩渦中,一位網友講了起教齡25年的老教師的做法。在他的課堂上,壓軸題從不缺席,甚至會改編出兩道變式題強化理解。去年高考,他所帶普通班的數學均分達到127分。“問題不在于學生能不能聽懂,而在于教師敢不敢打破思維定式。”他說。這番發言將爭論推向新維度——壓軸題分層本質是教育能力的試金石。
功利主義的“最優解”讓矛盾愈發復雜。某地初中表面上嚴控作業量,卻默許重點班家長集資聘請校外導師專攻壓軸題;培訓機構嗅到商機,將“壓軸題解題模板”炒到每小時800元。焦慮的家長陷入囚徒困境:普通學生死磕壓軸題可能導致基礎題失誤,但完全放棄又怕被升學淘汰。一名高二學生自嘲:“上次月考我花40分鐘解出壓軸題,結果選擇題填錯答題卡,總分反而降了15分。”
解局之道或許藏在細節中。湖北某些中學開始推行“壓軸題分層講解法”:課堂精講基礎解法,課后上傳拓展視頻,App自動推送匹配題庫。北京某重點校教師培訓手冊明確要求:“教師每月至少完成5道壓軸題變式訓練”。這些嘗試雖未根本性破局,卻印證了一個共識——當教育回歸育人本質時,壓軸題不應是阻隔夢想的高墻,而是丈量成長腳步的標尺。
文末,那位發帖家長的話仍縈繞耳畔:“我們不求特殊照顧,只要一個公平起點。”或許答案早已浮現:真正的教育公平,不在于講不講壓軸題,而在于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解題公式。
你家孩子學校講壓軸題嗎?評論區說說你的建議!
(圖源網絡,圖文不相關,侵聯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