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事實上,我本人一直非常支持共享單車的這種商業模式,從當年共享單車大戰時,個人就認為共享單車這個項目一定能夠活下來,只不過問題在于能夠活幾家。現在共享單車已經完全是幾家巨頭的生意了,包括滴滴的青桔,美團單車以及哈羅單車。但我們同時也預料到,當共享單車燒錢大戰結束之后也就是其漲價之時,現在共享單車已經完全沒有當年的性價比了。
廣州武漢等地漲價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成都廣州武漢等多個城市的共享單車用戶反映共享單車的起步價格已經再度調整。哈羅青桔等品牌在多個大城市的起步價已經從原先的前15分鐘1.5元改為前10分鐘1.5元,節假日期間更是漲到前10分鐘1.8元。超出10分鐘則按每15分鐘一元計費一小時的騎行費用由此前4.5元漲至5.5元,節假日周末起步價統一為1.8元。并且工作日和節假日周末這種差異化的計費策略已經在多個城市采用,比如南京武漢和西安。同樣作為對比,北京地區的共享單車價格穩定,起步價依舊維持在1.5元/30分鐘,這個價格自2019年以來沒有變動。
可以說共享單車如今的用車成本并不低,以筆者所在的城市西安為例,如果坐地鐵的話,乘坐20~26公里的距離價格才為6元,但事實上現在共享單車一個小時的騎行價格已經接近6元。而地鐵在普通的出行中,已經算是價格相對高昂了,如果和公交車相比,僅需要兩元左右的價格,就能夠乘坐整條線路,即便是中間有換乘,最終的價格也只維持在4~6元,算上相應的公交卡打折,這個價格還會更低。
共享單車,漲價遲早的
事實上,在早年間共享單車大力推行補貼計劃的時候,筆者就曾經寫過,今時今日各位所領的補貼未來都要加倍的還回去,那么現在基本符合當時的預期。這其實就是資本運行的邏輯,前期補貼卷死對手,后期直接漲價。甚至現在市場上還有這三家巨頭競爭,都已經可以不約而同的漲價,所以看出沒有那么好拿的補貼。
共享單車的優勢非常明顯,那就是補充公共交通所觸達不了的最后1-2公里,當然如果在略微偏僻的地方,用戶很有可能騎行超過半個小時。但現在共享單車的價格,明顯是不符合用戶出行的預期了,尤其是設定前幾分鐘的這個價格對于用戶來說,無異于一種“霸王條款”,在城市道路上10分鐘的騎行,一般很難滿足效果,而共享單車持續改變這個規則,由前30分鐘改為前15分鐘,又由前15分鐘改為節假日期間的前10分鐘,這明顯是逼用戶多掏錢。
共享單車如今的運營成本確實比較高,尤其是人工成本,這還不包括自行車的折舊成本。也正是因此,我并不反對共享單車的提價。但弄出節假日差異化的前10分鐘前15分鐘,這樣的騎行規則顯然是有點吃相難看。個人覺得最起碼也要穩定在前15分鐘一個固定的價格,像北京前30分鐘1.5元,實在是不敢想。對于大多數省會城市來說,能夠維持在前15分鐘1.5元節假日無差異化,這就已經算是共享單車良心了。
解決的辦法其實也不是沒有,那就是城市推出自己的共享單車,在現有的單車條件下學習共享單車的運營模式,同時和環衛工人等合作,通過信用來倒逼用戶規范停車,這樣既能夠節省人力成本,同時也能夠擺放規范,還能夠提高環衛工人的收入,一舉多得。對于普通用戶來說,也能夠以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來騎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