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車門內板進水位置
車門漏水是車門設計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設計前期由于考慮不周,在生產階段出現車門漏水問題,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來解決。本文通過分析借鑒,總結出了車門漏水的關鍵要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部分解決方案已在整車上進行了驗證,效果顯著。
車門漏水是困擾自主品牌車門設計的一大難題,自主品牌在產的車型或多或少都存在車門漏水的問題,生產過程中車輛一次性淋雨合格率僅為80%左右。若經過淋雨線后發現水通過車門滲透進入乘員艙內部,生產線工人需要拆卸門護板在防水膜上重新粘貼不干膠進行密封,不干膠價格昂貴且返工時間長。如果出現批量車門漏水則將造成返工區域車輛堆積甚至可能造成停線,由此產生的產能損失是巨大的。因此,如何避免車門漏水是車門設計初期就必須考慮的問題。
圖2 車門進水路徑
車門漏水原因分析
1. 車門進水位置及路徑
圖1為一典型車門進水位置明細。圖2闡述了車門進水路徑。進入車門內部的水一般存在于車門腔體內部、門內板與防水膜之間。沿圖2a所示進入車門腔體內部的水通過門底部的排水孔排出車外。沿圖2b所示進入門內板與防水膜的水因為水量太大、防水膜粘貼不牢靠等原因,水會沿箭頭指示的方向從防水膜滲透進入門護板內側,在門洞密封條上堆積,水堆積到一定程度則會漫過門洞密封條進入乘員艙。
圖3 外擋水條與前導軌呢槽配合實例
2. 影響車門漏水的關鍵要素
(1)外擋水條與呢槽配合效果不佳,進入車門內部水量大。
車輛靜止時或低速行駛時,打到車門玻璃上的水首先流到外擋水條與玻璃接觸處,由于車門造型特點,前低后高,水會流到外后視鏡處;當車輛高速行駛時,由于空氣阻力作用,水則往B/C柱處流。
由于外擋水唇邊與呢槽唇邊配合處存在空隙,水沿著該通道流入車內。
外擋水條因單件制造偏差(擋水條沖切口位置公差±1mm)及裝配偏差,導致裝配后外擋水條唇邊與呢嘈唇邊配合不良,兩者之間出現間隙(或干涉量大導致外擋水和玻璃之間出現縫隙),如圖3和圖4所示,沿外擋水流動的水會從此通道流入車門內部。
圖4 外擋水條與后導軌呢槽配合實例
(2)產品設計未考慮車門內部流水管理,內板開孔隨意,未遵循開孔防水原則。
圖5闡述了門內板開孔應遵循的原則。車門內板上所開的孔,孔的上半部分盡量靠近車門外板方向,孔的下半部分應盡量遠離車門外板方向,上下端產生臺階差,從孔的上端流下的水不會流到車門外板與護板之間,從而減小了出現車門漏水的風險。
若門內板開孔未遵循防水原則,如圖6所示,沿著擋水條與玻璃之間的間隙流入的水很可能順著箭頭方向流入車門內板與護板之間,流入的水存在從防水膜底端滲漏的風險。
圖5 開孔防水原則示意圖
解決方案
針對四門的進水機理,解決措施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 減少四門進水量(堵)
對于外擋水條唇邊和呢槽唇邊之間存在的間隙,采用粘貼泡棉的方式來消除兩者之間的間隙。此方法存在影響外觀,摩擦力增大影響呢槽的耐久性能,玻璃升降異響的風險,需經過充分驗證。
2. 改變進入車門后的流水方向(導)
(1)玻璃修邊處理:沿玻璃和外擋水條正常配合處,滲入的少量水通常以水滴的形式滴到車門內部,會直接落到車門底部,在下落過程中不會出現和其他件接觸,對漏水不產生影響。沿外擋水條和玻璃之間存在楔形口進入的水流,由于水量大,進入后會直接沿玻璃滑落,水流直接沖擊到保護膜、電機及內板上。通過玻璃修邊處理來改變水流方向。減小門玻璃前后端倒角,使玻璃前后端形成如圖7所示尖角,引導水沿著前后端的導軌流入車門腔體內部,避免進入門內板與防水膜之間。
圖6 未遵循防水原則的車門內板開孔
(2)遵循內板開孔防水原則:前門后內板上必須開的較大的安裝孔/過孔處,遵循上文所述的防水原則。此方法已應用于奇瑞J11車型上,效果顯著。
3. 加強車門排水能力(疏)
(1)防水膜下端流水孔布置位置及數量優化。流水孔的布置應該結合車門在車身上的安裝狀態、進水路徑和進水量等。
(2)選擇合適的門洞密封條與護板配合方式。通過調查,目前市場上車型護板與門洞密封條配合已成為主流。采用該種配合方式后,從防水膜滲透到護板的水順著護板下端流入門內板與側圍之間,該區域空間較大,即使產生積水也不容易漫到乘員艙內,如圖8所示。此種配合方式要求在前期可行性分析階段確定,因為可能導致車門關閉力問題,需要綜合考慮并反復驗證。
圖7 玻璃修邊效果
4. 車門內部防護能力提升(防護)
(1)通過改變升降器電機上接插件的位置。改變升降器電機接插件的對接方向可以取消升降器接插件安裝孔,從而避免開孔帶來的漏水風險。Y向對接并帶有密封圈的電機已在日系車上得到廣泛應用。
(2)防水膜上線束出口處理。防水膜上需開口以便將線束拉出插接升降器控制開關等電器件,在開口處存在漏水隱患,這些部位應考慮防水。
(3)采用更好的防水膜粘接材料和粘接工藝。使用具有型面特征的防水膜,使防水膜與車門鈑金緊密貼合。
圖8 更改門洞密封條與護板配合方式
5. 盡早進行車門漏水驗證
設計驗證滯后,發現問題時往往鈑金和內飾的正式模具已經完成,錯過修改最佳時機,車門防水性能試驗應提早到試制初期,手工樣件狀態的車門總成已經可以用于淋雨試驗,主要考察車門鈑金開孔及玻璃修邊是否滿足防水要求,做到早發現和早整改。
結語
通過實踐發現,以下三種方法能夠有效減少車門漏水出現的概率:
1. 外擋水條上增加泡棉能夠有效地減少進入車門內部的水量;
2. 通過玻璃修邊來引導水流方向能夠很大程度地減少進入車門內板與護板之間的水量;
3. 門內板開孔遵循防水原則。
在成本允許的前提下,采用更好的防水膜粘接材料,采用更加貼合車門內板形狀的防水膜,在無塵環境下粘貼防水膜,改變升降器電機接插方向,這些工作都能夠幫助避免出現車門漏水,制造出更好的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