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長春丨站前廣場老電車
作者:李明東
說起長春這座城市的老故事, 無疑要先從長春站和站前廣場說起,它是長春人最為熟悉也最為矚目的一塊本土歷史文化集中地。這片歷史街區,就像縱橫節點一樣,牽一發動全身,聯系著城市中每條神經。
80年代年前,長春火車站站前廣場的西側,有一棟土黃色外墻,洋味十足的老建筑,該建筑的南北兩端各有一個穹頂碉樓,這是仿歐洲中世紀巴洛克城堡式建筑。據老人們講,該建筑1910年建成時就建有暖氣、自來水和水沖廁所等現代設施。但是普通百姓少有人注意他,因此說他低調奢華,似乎還有一些神秘。其實這棟百年老建筑,卻有一段久遠罪惡的歷史背景,原來他是日本人陰謀侵吞中國的策劃機構“滿鐵長春地方事務所”舊址。解放后為長春鐵路分局公安處使用。1992年該建筑拆掉。
李明東油畫作品 漢口大街老電車
那些年這座大樓門前不分晝夜經常停滿“大辮子有軌電車”和“叮叮當當的摩電車”。電車當年是長春這座省會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四通八達的電車線路延伸到城市的各個街區,而四通八達的電車線路另一段大都匯集在這里。這樣長春火車站站前廣場西側長春鐵路公安處辦公樓前自然就成為電車總站。記得,火車站通往紅旗街方向“摩電車”有51、56路起點站,當然也可以說是終點站,“大辮子有軌電車”同樣也有通往紅旗街方向的62路和開往二道河子的61路。
前幾天途經舊地,物去人非,隨著永遠消失的老建筑,老電車也漸行漸遠了。消失的痕跡只能飄渺的浮現在我們腦海中,一段往事卻記憶猶存。
記得80年代,我每天晚上都要去火車站附近的一個學校補習英語,我家當年住在紅旗街,雖然“摩電車”和“大辮子無軌車”都往來火車站與紅旗街之間。但由于“大辮子無軌車”繞遠,“摩電車”因為有軌道從不塞車,路又近。更重要的是“大辮子無軌車”行駛起來車廂關燈漆黑一片,而“摩電車”車廂燈不關,借燈光看書打發寂寞就挺方便,因此通常喜歡搭乘“摩電車”。
李明東油畫作品 站前廣場老電車
一天晚上,下課有些晚,急匆匆的趕到電車站。一輛夜班“摩電車”卻剛剛駛離站臺,無奈中剛好一輛同是開往紅旗街的“大辮子無軌車”進站了,猶豫中我湊到“大辮子無軌車”門口,眼睛卻望著“摩電車”駛來的方向?!安簧宪?,躲開別堵門”售票員是一個中年女人,陰沉著臉正在沖我吆喝著。我有些不情愿的上了車,看看只有售票員后面還有一個空座,只好坐下。我要去的是終點站,時間還長著呢,掏出晚上剛剛學過的英語課本,借著路邊閃過的微弱路燈勉強辨認著字跡。不知什么時候,頭頂上的燈光突然亮了起來。我忙抬頭剛好和售票員目光相對,她微微向我點了一下頭,似乎示意我,燈光給你看書。剎那間那副同是陰沉的臉似乎變得溫柔起來........
舊景不再,畫筆尚可還原我們童年的記憶。一幅八十年代長春站前廣場的老電車油畫找回逝去的時光。
作者簡介:李明東,長春文史愛好者,長春美術家協會會員,長春作家協會會員,部分圖文作品參展獲得過獎項,并被博物館收藏。
編者:李春昌
【胡同長春】編發長春記憶圖文,歡迎閱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