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了最新的經濟數據,其中的消費數據讓人非常的無奈。
14億人口無法拉動消費,只能拉動存款。
今年的前7個月,累計零售數據為27.37萬億元,平均到14億人頭上,每人的消費為1.9萬元。
但我們對比一下目前的居民存款達到147萬億元,平均下來每個人的存款超過10萬元。
大家真的都把錢存下來了。
過去我們經常說我們有14億的人口,這是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跨國企業都無法忽略的巨大消費市場。
但現實中,不少商家卻發現生意越來越難做。從餐飲業到零售業,商家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今年7月我們的零售同比增長率只有2.7%,但與6月份相比,環比卻下跌了7.3%。
此前,統計局官員曾經指出,市場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在前幾年疫情期間,由于嚴格的管控措施,制造業和運輸業受到沖擊,科技行業整頓和房地產低迷導致失業問題突出,居民消費變得更加謹慎。
現在疫情雖然過去了,但有不少做生意的朋友卻發現,現在的生意比前幾年疫情期間還難。
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的利潤變得越來越薄,一些企業甚至不得不通過降價促銷來維持生存,這無疑加劇了行業的惡性競爭。
其實原因無非是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成本的不斷上漲給商家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內卷卻越來越厲害。
技術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傳播降低了行業壁壘,使得產品和服務容易被模仿,導致市場上同質化競爭嚴重。商家為了吸引顧客,不得不采取各種優惠促銷活動,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
其次,電商的興起進一步沖擊了實體店的生意。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網上購物,享受其帶來的便利和相對低廉的價格。實體店面臨著房租上漲、人工成本增加等壓力,利潤空間被進一步擠壓。
更糟糕的是,現在連電商也非常的卷。當大家發現了直播帶貨帶來的銷售額增加之后,人人都開始帶貨,家家都開始直播,實際的效果遠遠不如前兩年。
第三,物價的持續增長與工資增長的緩慢不匹配,導致居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減少,消費能力下降。商家為了維持市場份額,不得不在提高價格和保持銷量之間做出艱難選擇。
而且我們還需要注意,可支配收入并不代表著消費愿望,越來越多人就算有錢也情愿把錢存下來。
上文所提到的147萬億是一個累計存款數據,我們還可以只看最近7個月以來的新增居民存款,高達8.94萬億元。
我們做一個天真的假設,假如今年的1~7月份,大家都沒有往銀行里多存一分錢,而是把這些錢花了,那么我們的消費數據就直接從27.37萬億,增加到36.31萬億,大幅度增長了1/3。
可惜這一個假設太天真,不可能出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