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同年7月,美國組織聯合國參戰,同年10月美國將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期間美軍更是不斷挑釁我國權威,多次入侵我國上方領地。
那個時候我國剛成立,國內處于一個百廢待興的狀態,還要面對著政治方面鎮壓反革命,處于一個非常薄弱的狀態。
但我國仍然出兵抗美援朝,原因有二:其一:毛主席深讀歷史史書,早在明朝的時候,日本就入侵朝鮮,想通過朝鮮登陸大陸,還有清末,民國時期都想著從朝鮮入手開始入侵之路。
其二:過了三八線到達鴨綠江,鴨綠江好比我國的大門,敵人都打到家門口了,這不是在打自己的臉,挑戰自己的權威嗎?所以毛主席決定出兵抗美援朝,否則美國出兵朝鮮下一步將會直逼中國。
于是我黨派出數10萬名中國志愿軍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一同抵抗帝國主義的侵略。
作戰期間,中朝與美軍進入了一邊打一邊談判的狀態,雙方激烈的交鋒不僅出現在戰場上,更出現在談判桌上。
于1953年7月27日,中朝美軍各自派了代表參加暫停協議的簽訂儀式,一切向著美好的方向發展。
戰火的交鋒
美軍的總指揮官麥克阿瑟非常的自信,認為在感恩節前就能將這場戰爭徹底結束。那時的美國擁有著全世界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在他看來,這場戰爭簡直就是送到自己嘴邊的“肥”肉。
就算中國派出了數10萬名人民志愿軍,他也不曾放在眼里。可事實總是那樣的猝不及防。
中國志愿軍的表現讓麥克阿瑟大吃一驚,更是多次輸給了他看不起的志愿軍,惱羞成怒的他做出了違背人理的事情,竟想動用原子彈對抗中國志愿軍,最終被削去了職位。
當時我國的志愿軍大多數都是從解放戰場上下來的,雖然我們沒有精良的裝備,但是在陸地上作戰經驗足夠豐富,戰士們都有著不怕苦,不怕累以及拼死一搏的精神。
雖然美軍換了一個總司令,但是中國志愿軍將美軍打得節節敗退,損失慘重。朝鮮的三大戰役,每一個都是驚心動魄,悲慘壯烈,每一次戰役的勝利,都是將士們用鮮血澆灌出來的。
從第一戰役到第五戰役,美軍次次以失敗告終,這時他們也明白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意志力遠比他們想象的強大的多。
而美軍為了這次戰役投入了大多的財力與兵力,卻一直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如果一直以這樣的情況維持下去,美國境內一定會發生暴亂。
所以,于1951年7月10,美軍與中朝兩國進行了第一次談判。
談判的開始
趁著這次談判的機會,戰士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但是警惕不能放松絲毫,避免這是美軍的圈套。戰爭是殘酷的,無情的。倘若真的能談判,那再好不過了。于是毛主席下令讓談判人員做好大量的工作準備,以備不時之需。
一開始的談判雙方的矛盾主要在于雙方軍事分界線的劃定上。可是美國獅子大開口,想要白嫖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美國的根本目的就是想要打壓剛剛成立的新中國,為的就是將我國分裂開來,他在開始逐一攻克這無疑是在挑釁我們的權威,最終談判不和,在51年的夏季爆發了一場強烈的戰斗。
同時也因為這場戰斗,美國內部發生了強烈的反戰。
這才有了第二次談判,可賊心不死的美國又盯上了我們某些地段的控制權,可我們自然不會慣著他們。
于是雙方又進入了強烈的戰斗狀態。
而最慘烈的上甘嶺戰役就是在這一時期發生,據歷史記載,戰爭結束后,整個上甘嶺整整被削平了兩米,隨手一抓都是一手的彈殼。雙方都受到了慘重的代價。
不僅如此,毛主席還下令讓中國志愿軍全力以赴,通過戰場上的勝利來增加我國談判的砝碼和掌握權經過多次戰役之后,美軍被我們打的損失慘重,不得已重新開始了談判。
這次的談判也迎來最終的篇章。
談判中的意外之事
在71年7月10日,美國,中朝三方終于決定簽停戰協議。然而事情總會有著意外。當停戰協議剛要簽的時候,毛主席密電彭德懷“不著急,繼續打”。在這么緊張的關頭,究竟是發生了什么事情?讓毛主席如此惱火,不惜停止簽停戰協議。
其實這一切的導火線都來自于韓國總統李承晚。
他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個,便是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李承晚不甘心戰爭就以這樣的形式結束,自己想要的還沒有得到,戰爭必須得進行下去。
談判重啟的這天,李承晚憤怒地向美國總統發了一封抗議信,他憤怒的表示要將外來的敵人驅趕至鴨綠江以北的國家外。
但是艾森豪威爾并未將他放在眼里,而是繼續處理雙方談判時的準備工作。按照協定,雙方交換俘虜,一切進行得井然有序。但這樣的舉動讓他非常的不開心。
他認為自己這樣支持美國,而美國卻背叛了他,從此之后他正式與美國撕破了臉。還向外發布:我要獨立指導這場戰爭,讓這場戰爭繼續下去,一直打到鴨綠江以外為止。
他打著自己單干的口號,企圖給美國政府施壓,讓他們不得已繼續征戰于是在簽訂停戰協議時,他就以“就地釋放”的原因扣押了兩萬余名俘虜,其中就有50名中國人民志愿軍。想以此來激化兩國雙方的矛盾,使戰爭持續下去
不僅如此,他還讓這些俘虜我們強行加入韓國軍隊,一同隨他去攻打中朝兩國。說來也可笑,李承晚能當上韓國的第一任總統,與美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他本人也是美國忠誠的“擁護者”。
不僅如此,李承晚在美國也十分活躍,廣交朋友為的就是靠美國的勢力擺脫日本的殖民統治。而當時的南北朝鮮分裂已成定局,李承晚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渴望著通過戰爭來一同朝鮮半島。
如今他已和美國撕破了臉,他整個人都處于一個癲狂,失去控制的狀態,就連美國的警告都對他不起任何作用,他已經被權力的欲望沖昏了頭腦。
李承晚認為自己也可以挑起這場戰爭,最終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可他未免也太看得起自己了,在美國眼中,李承晚只是一個微乎其微的小角色。
若是沒有當初美國的知識,那么他當初在韓國高層為了站穩跟腳,不斷打壓官員,傳播著西方的資本主義,這些事情也足夠他下臺了。現在他的所作所為,在別人看來只是跳梁小丑罷了。
然后他的舉動也無疑徹底惹惱了毛主席在即將簽約之前,毛主席發來一封急電字里行間明確表示不著急繼續打。于是在朝鮮戰爭結束之際,我國又派了數10萬人民志愿軍入朝鮮。
為的就是把偽軍(李承晚的韓國軍隊)打的怕,打的不敢再蹦跶了。而美國人更不可能為了李承晚這一條喪家之犬與中朝兩國進行慘烈的交戰。李承晚的軍隊并不是集中統一的,而是很多地方的散兵。
而他的軍隊戰斗力與志愿軍相比簡直是一直不提。因為李承晚先前扣押俘虜的舉動惹惱了毛主席,于是我國高層領導準備狠狠打擊南韓部隊,給李承晚一個教訓,這便是金城戰役。
面對來勢兇猛的志愿軍,李承晚只有死路一條。京城戰役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章,也是志愿軍對敵人實施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李承晚沒有想到,我竟會如此大活力的轟打著南朝鮮軍隊,他們花費巨大人力所建造的防御,在此刻仿佛一個笑話一般,輕如薄紙。
數10萬人民志愿軍一擁而上,將南朝鮮軍隊打得落花流水。
而金城戰役這一仗打的漂亮,打的李承晚徹底老實了,再也不叫囂著單干了。我們提出什么來他都同意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我們的尊嚴只能由我們自己來爭取。
像對付李承晚這樣的人,我們只能端起大炮與之對抗。于是重新開啟了新的談判會,在談判會上,美國做出了停戰保障。
結語
中朝兩國滿意的在停戰協議上簽了字,而在這一刻,朝鮮戰爭終于迎來了真正的勝利
而李承晚也無人問津。史書上只記載了韓國的奴性,是從李承晚開始的,卻從未記載何時結束朝鮮戰爭的勝利,是我國向強大之路邁出的第一步,這場勝利不僅僅是毛主席等高層領導的重要決定的關系,還有我們中國人民志愿軍的拼搏與努力,汗水與血水澆筑而成。
我們中國人都是一體的,一同去面對敵人,一同去守護自己的家園,一同為我們的國家奮力拼搏,我想這便是中國能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