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經濟數據透露出來的信號值得我們關注。
最新的消費品零售數據增長率只有2.7%,累計增長率今年以來每一個季度都在連續的下降。
7月份的cpi雖然同比增長了0.5%,但實際上1~7月份的累計增長率卻只有0.2%。
不管我們承不承認,消費降級正在發生。
為什么會這樣呢?
說到底就是過去的債務過高了,現在正在全民還債中。
根據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的數據,今年二季度,我們的杠桿率降了0.5%,這是2008年以來的最大降幅。
今年二季度,居民總貸款增速降至3.8%,其中消費貸款(包括房貸和普通消費貸)增速更是降至0.7%。
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使國內家庭在消費上變得更加理性,甚至不愿意負債購物。
國家每個月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和銷售額連續的同比降低,老百姓買房子的熱情正在大幅度的降溫中。
甚至連化妝品、服裝等一般消費品,情況也是如此。
今年前6個月,消費行業的投放互聯網廣告大減,尤其是美妝、奢侈品、個護和生活電器等領域的廣告投放降幅超過40%。
唯一例外的是銀行廣告投放,其增速領先,同比增長80%。其他消費品類的廣告投放則普遍下滑。
消費廣告的減少也反映了消費降級的趨勢。
公司在這種情況下愿意投入的營銷預算減少,低價營銷成為部分行業品牌競爭的重要手段。
企業通過低價銷售商品,導致利潤受限,在本就不高的利潤下,廣告預算也隨之大幅削減。
例如,茶飲品牌的客單價降至10元以下,飲用水價格回落到1元,高端運動服被平價替代,本土家電品牌替代國際大牌,甚至奢侈品的交易價格也在下降。汽車行業則繼續經歷激烈的價格戰。
企業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會選擇減產裁員,新增就業崗位減少,人們變得更難找到工作,個人對未來的前景也變得悲觀,從而進一步減少消費。
說到底,債務是人們不愿意消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我國居民杠桿率依然高達63.5%,盡管有所減少,但仍處于歷史高點。
過去,我國家庭資產中有七成是房子,高杠桿多因買房導致。
房價上漲時,人們有一種資產增值的錯覺,敢于消費。但隨著房價下跌,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不升反降,股市、債市雙殺,導致人們對消費變得更理性。
可能有人說杠桿率63.5%,說明負債只占gdp的63.5%,還有另外的30%多應該利用起來。
但實際上,老百姓的收入占gdp的比重,其實非常的少。
手頭有一份浙江省的數據。
1990年,浙江勞動報酬者占GDP的比重為53.1%,到2010年,降至38.9%。
由此可見,國內職工的平均工資增長速度并沒有跟上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步伐。
具體來說,工資總額的年增長率平均比GDP的增速慢了3.8個百分點。這意味著,盡管國家經濟整體呈現出增長的趨勢,但居民收入在經濟總量中所占的份額實際上是在減少的。
宏觀上,GDP增速每年依然較快,但居民收入增速一直低于GDP增速。過去的消費升級建立在房地產增值的基礎上,現在隨著房地產泡沫破裂,消費自然就明顯的降了下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