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起,國家政局動蕩,中央、軍隊的很多高級干部被審訊關押,但有4位司令員卻無人敢動,毛主席說:“動任意一個人,都會導致全軍大亂!”
這4位司令員分別是誰?毛主席為何這樣說?
第一位,許世友。
許世友8歲開始進入少林寺習武,一學就是8年,后來因失手打死地主惡少四處逃亡,機緣巧合下進入軍隊,成為上陣殺敵的一把好手。
1955年,許世友被授予上將軍銜,同年擔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特殊時期,許世友算是受影響比較小的軍隊將領。南京曾提出過“打倒許世友”的口號,甚至抄了許世友的家。但毛主席、周總理親自力保許世友,那些造反派見風使舵,趕緊給許世友說好話。
要知道,1976年毛主席的悼念儀式上,江青都要對許世友笑臉相迎,結果熱臉貼冷屁股,許世友壓根不想搭理她,甚至因情緒激動差點槍斃她。
毛主席一直很欣賞許世友,南京軍區又十分重要,所以許世友動不得。
第二位,楊得志。
楊得志1928年參加革命,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建國后獲得上將軍銜。
他憑借出色的能力,有了擔任重要職務的機會。
1955年,濟南軍區成立,按理來說該由許世友擔任司令員,但他已經去了更重要的崗位,最終決定由楊得志擔任。
楊得志抗日時期曾在山東戰斗過,資歷威望都不低,濟南也是一個大軍區,守著國家東部的大門,隨時準備應對東海和渤海方向的威脅。
同時,濟南軍區離北京比較近,為首都提供了安全保障,戰略地位相當重要。
第三位,陳錫聯。
1929年,陳錫聯加入中國工農紅軍,有“小鋼炮”之稱,1959年開始擔任沈陽軍區司令員,接了鄧華的班。
沈陽軍區的戰略位置同樣十分重要,東北與蘇聯接壤,這個曾經的“老大哥”在60年代與中國關系惡化,小沖突不斷,戰爭隨時可能發生,沈陽軍區處于戰備狀態。
這個擔憂并不是多余的,1969年,中蘇邊界沖突演變成了珍寶島自衛反擊戰,陳錫聯率領部隊英勇靈活作戰,捍衛祖國領土主權。
毛主席對陳錫聯十分信任,1976年重病臥床時將軍委大權交給他,這個選擇成為挽救黨的重要一步。
第四位,韓先楚。
韓先楚1930年加入共產黨,長期開展游擊斗爭,經常掩護黨中央機關撤離。
1950年,在解放海南島戰役中,韓先楚在沒有海空軍的情況下把國民黨軍打得節節敗退,有一定的海戰經驗。后來,中央讓韓先楚負責福建軍區的工作。
福建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是離臺灣最近的省份,國民黨退守臺灣后,反攻大陸之心不死,東南沿海仍處于警戒狀態,因為有韓先楚守著這扇大門,大陸才能安心地發展。
國民黨曾多次發起試探性進攻,但因為有韓先楚坐鎮,他們屢戰屢敗,反攻信心大受打擊。韓先楚的防御工作做得非常優秀,若動韓先楚,福建這道大陸屏障就不再那么堅不可摧。
韓先楚曾是林彪的得力干將,毛主席對他十分信任,江青后來想拉攏韓先楚,可韓先楚根本不搭理她,她怒火中燒卻又動不了韓先楚。
毛主席說出這樣的話,一方面考慮到這四位將領的功績,另一方面考慮到他們所負責軍區的戰略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