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雨曼
當一名女跑者決定第五次踏上巨人之旅起跑線時,她面對的是什么?
隨著2024年TORX (Tor des Géants,中文又稱「巨人之旅」)的臨近,這項全球知名長距離跑山賽事成為9月當之無愧的頭等大戲。
來自世界各地的 跑山 愛好者們正滿懷期待地籌備著這場對生理和心理極限的終極考驗。
始于2010年的巨人之旅以其超長的距離、復雜的地形以及極端的氣候條件聞名遐邇。330 公里、累計爬升超過 24000 米……在如此長的距離和艱苦的條件下,賽事路線還極其復雜,跑者要穿越高山、峽谷、森林、草地等多種地形,還需要面對長時間的孤獨和自我挑戰。
人跡罕至、高山婀娜,在意大利奧斯塔山區美到窒息的景色中人的恐懼和喜悅都會被無限放大,置身其中的跑者身心也會遭受極端的「摧殘」。
而在這場極限之旅, 鄭鈞月 作為一位杰出的中國女性跑者,正以其獨特的光芒,照亮著 跑山 領域中的女性力量之路。
這位女跑者為何一戰再戰巨人之旅?
作為精英跑者,鄭鈞月的名字不時出現在國內乃至國際賽場上,特別是在歷屆巨人之旅的備賽與比賽過程,她已然成為堅韌與勇氣的代名詞。
多年前, 跑山 對于 鄭鈞月 而言也還是一個全新陌生的運動領域。從追求精致完美的婚紗設計師到無畏風吹日曬穿行于崇山峻嶺之間的精英跑者,她在兩個看似極富「反差感」的身份已經來回切換了近10年。
「一方面是因為工作需求,然后還有就是自己對身材有要求,一直在保持運動。另一方面就是因為我做設計有時候會需要很多的靈感,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大自然是一個很好 的 汲取靈感 之地 ,自然而然就愛上了徒步。」
逐漸靠近戶外運動圈層后, 鄭鈞月 有機會接觸到 跑山 。「 跑山 的特點是可以快速輕裝穿越,比徒步要輕松并且在時間安排方面也會更靈活。」據 鄭鈞月 介紹,一次徒步之旅要花費數日, 跑山 或許能當天來回。對于她而言,跑山是為數不多的可以快速脫離再快速回歸城市的運動,這樣的形式十分適合自己。
隨后的故事 走向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 鄭鈞月 很快愛上了 跑山 ,靠著長期堅持訓練和積極參與賽事,她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也成功躋身中國女 跑山 者一線行列。
2022年,中國選手重返巨人之旅,代表凱樂石參賽的 鄭鈞月 也成為唯一一個完成 350 公里(實際全程距離)的中國選手。 于 她而言,這也是一次巨大突破 ——這是她第一次完成巨人之旅。
事實上,作為四次參與巨人之旅兩次完賽,且在2023年成為首位背靠背完成TDG330KM(巨人之旅)和UTMB171KM(環勃朗峰越野跑)的女跑者,鄭鈞月早已成為跑圈中當之無愧的「中國女巨人」。
如今,即將踏上第五次巨人之旅起點的她說:「我總是一次又一次地來參加這個挑戰,原因就是我想去嘗試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新的自己,或者說不斷地和自己的身體去和解。因為人類總是在探索自己身體的極限。」
隨著她丈量大地的腳步,我們見證了女性在極端環境下所展現出的非凡潛力和不屈力量。在 跑山 領域,像 鄭鈞月 一樣的女跑者們以行動證明了性別不是跨越障礙的界限,而 可以成為 激勵自己不斷突破、勇往直前的動力源泉。
然而, 鄭鈞月 的踏上并征服巨人之旅的過程并非 一片 坦途。在 跑山 乃至整個跑圈,女性跑者依然面臨著諸多挑戰與束縛。
女孩跑山:挑戰與享受并存的旅程
通過 比賽 , 鄭鈞月 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向外界講述了女孩在 跑山 過程中的故事,也展示了在這一運動領域中倔強生長的女性力量。
在 2022年巨人之旅的終點,盡管有很多跑者、朋友在此等候 鄭鈞月 完賽,為她慶祝,現場投來的贊許目光絡繹不絕,線上稱贊的言論不絕于耳,但看到同行之旅卻鮮有女性跑者甚至是中國女跑者的陪伴,這不免讓她倍感失落。
為何在國際甚至是國內跑山賽場上鮮少見到女性的身影?
就社會的刻板印象而言,不少人認為女性不應或難以勝任高強度的體育活動。這些刻板印象投射到各項運動中就會出現賽事中資源配置的不均衡,適合女性生理特點的裝備選擇有限,媒體關注度的差異等現象,女性在體育運動事業的聲音和成就往往未能得到充分展現。
其實,除了社會刻板印象的束縛,女性們還缺乏邁進山野的勇氣和來自外界的支持。以跑山背包為例,過去的跑山包多呈中性化設計,對女性的很多需求無法滿足,可見整個市場中對女性聲音的傾聽和關注仍有缺位。
據鄭鈞月介紹,補給、裝備等很多必需品都需要背包來裝。并且考慮到跑山的諸多特點,跑山包在「能裝」的同時還要滿足舒適、便攜和輕量化等要求。
作為有接近十年 跑山 經歷的精英跑者, 她 對此也不免有許多感慨:「我們在長距離的過程中,可能跑個二三十公里,不會覺得 普通 背包有什么問題。但距離越長你就會隱約發現我們女性的身體結構和男性是不一樣的,這些事實會導致我們在跑山過程中感到不舒服。」
同時,在深入服務女性精英跑者及廣泛參與社群討論的過程中,凱樂石敏銳地察覺到了市場上對女跑者關注的不足,主動站出來想要為她們提供更多產品,其中就有凱樂石女款FUGA· AIR 7 IV 跑山背包。
在跑步愛好者圈層中,女跑者少見,女跑山者則似乎是更為「小眾」的存在。中國田協公布的《2023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指出,過去一年間完成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和10KM項目的女性人數占總數比重僅分別為19.56%、25.69%和33.41%。
在 跑山 這一跑步細分領域, 以全球最負盛名的 UTMB 賽事 數據為例,該賽事 舉辦了 19屆 , 171KM組別 共有 25580人次 完賽 ,其中女性為 2003人次,占比 僅約 為 7.83%。
鄭 鈞月這樣感慨道 :「像凱樂石這樣愿意為一個‘小眾’群體花時間和心思做產品的品牌確實不多見。」
那么,為何凱樂石要專門為女性設計跑山包?一是跑山這樣的高強度運動對女性胸部的影響極大。有數據表明高強度跑步時女性胸部會產生 4 至 10CM不等的位移 , 并且一旦韌帶組織拉傷導致乳房下垂或松弛, 女跑者 就很難恢復以前的胸部曲線。
為給胸部提供更好的支撐和保護,解決長期困擾女跑者們的胸晃和背包壓胸問題,凱樂石女款FUGA· AIR 7 IV 跑山背包新增了罩杯設計,涵蓋XS(A-B)、XS(C-D)、S(A-B)、S(C-D)、M(C-D)五種尺寸。
同時為打造更好的跑山體驗,背包還使用了BIF雙級水壺鎖緊系統(固定水壺口和水壺身),不管水壺中的水位高低,跑起來穩定不搖晃。
二來 是 為了吸引更多女性加入跑山行列,鼓勵她們在 跑山 過程中大方、自信地展示自我 。 因此, 在 外觀 設計方面,凱樂石也是別出心裁 : 背包在審美配色上用足了功夫,玩轉星塵紫、莫干山配色,將時尚潮流融入運動裝備。
正如身為設計師的 鄭鈞月 在跑山中穿上自己設計的服裝亮相一樣,凱樂石在背包中特別搭載一個口紅倉,將自由選擇化妝和打扮場合與時間的權利交還給女跑者。
作為專業戶外品牌,凱樂石正在用實際行動和產品鼓勵每一位女性跑者勇敢邁出嘗試的步伐,享受戶外運動的樂趣與自由。
熱愛引路,呼喚更多女孩跑向山野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巴黎奧運賽場上,女性運動員 展現的健康、自信之美我們有目共睹。 僅以中國代表團為例,全隊共 取得 40金27銀24銅,創造了在境外奧運會的最佳成績,女性運動員取得了包括混雙項目在內的23枚金牌,所占比例高達57.5%。即便只計女子金牌數量也有20枚,多于男性的17枚。
亮眼的成績表現和賽場上越來越洪亮的女性聲音 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沖擊著傳統性別界限,向世界展示著女性力量與美的無限可能。
不論是奧運史上首次實現男女運動員參賽人數完全相等,還是將多項女子項目的決賽放置于男子之后。這一現象級的體育熱潮不僅激發了全球對女性運動的關注與尊重,也點燃了無數她們內心深處的熱愛與向往。
圖片來源:2024巴黎奧運會官網
然而,面對包括長距離跑山在內的戶外極限運動等充滿未知與挑戰的領域時,盡管知道其充滿魅力,但許多女性仍因種種原因未能勇敢地邁出嘗試的第一步。
在身體層面,她們面對著諸多禁錮:男女身體結構天生便有不同,女性的胸部、胯部在運動中的需求有別于男性,這些問題需要有專業的裝備提供解決方案。
在心理層面,如何邁出跑山的第一步對于女性而言或許更為艱難。在復雜地形、惡劣天氣和高強度運動的多重buff疊加下,她們中的大多數往往會先對自己打出了問號:我真的可以嗎?甚至在一次次自我質疑中逐漸消解對這項運動的熱情。 ??????????????????????
但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鄭鈞月等女跑者的身影顯得尤為耀眼。
作為一位熱愛 跑山 的精英跑者,她不僅用自己的汗水和堅持,在巨人之旅等頂級賽事中書寫了屬于 自己 的 故事篇章 ,更以自身的經歷為無數女性樹立了榜樣, 釋放 出 鼓勵她們勇敢嘗試、堅持熱愛 的強烈信號。
以摯友身份陪伴在鄭鈞月跑山征程的凱樂石,一路走來看到很多想嘗試卻難以突破心理關卡,也很難得到專業支持的女性。如今,當她們再次向自己發問:我真的可以嗎?凱樂石選擇用專為女性設計的裝備作出堅定回應。???????????????????????????????
所有女性都有「跑山自由」,也都可以從這項運動中獲取向上生長的精神力量。
我們有理由相信:突破自我并對山野心懷向往的女孩們將 勇敢地邁出嘗試的一步,帶上背包、跑進山野,盡情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與自由。
女孩不下場
記錄女孩兒們的體育聲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