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千帆競發勢如虹,奏響江淮最強音。當前,安徽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高舉改革開放旗幟,以實干擔當把改革藍圖變為美好現實,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安徽省發改委的指導下,市場星報社、安徽畫報社、安徽財經網開設《安徽重點建設項目巡禮》專欄專版,聚焦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成果,全媒體報道展示安徽人民的飽滿熱情和昂揚斗志,為加快打造“三地一區”建設“七個強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安徽新的更大貢獻。
今天我們推出《追光逐日,“鏈”起千億產業鏈》篇。
肥東縣八斗鎮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
晶科能源年產16GW電池片廠鳥瞰圖
118天,全球光伏“領跑者”落地開花
2020年9月,我國提出了“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光伏產業迎來了新的窗口期。而那時的肥東縣,已經培育了一批光伏發電和光伏組件企業,但“產業鏈單一”的現狀讓肥東縣相關部門準備向“大的龍頭項目”拋出橄欖枝。
無心插柳柳成蔭。在與晶科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談判時,肥東縣招商引資團隊偶然得知晶科能源股份公司有對外布局組件生產的計劃。銷量領跑全球主流光伏市場的太陽能企業,產品服務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余家企業,多年位列全球組建出貨量冠軍,在行業率先建立了從硅片、電池片到組件生產的“垂直一體化”產能,在中國、馬來西亞、越南、美國共擁有14個全球化生產基地……一系列耀眼的成績背后,無不彰顯著晶科能源的品牌地位。隨即,肥東快速拿出落地配套政策和解決方案,企業提供時間表,政府掛圖作戰,攻堅克難掃清障礙,使項目快速開花結果。
一期8GW高效太陽能電池片(N型TOPCON技術)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從開工到投產,僅用時118天,領跑行業建設進度,創造了“肥東速度”“晶科速度”。
漁光互補,“聚沙成塔”建光伏電站
在晶科能源位于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內的超級工廠中,全自動智能流水線“絲滑”地運轉,隨處可見產業機器人忙碌的身影。
“晶科能源在全球有14個生產基地,其中合肥基地年產32GW光伏產品包括安徽晶科能源有限公司16GW高效太陽能電池片和晶科能源(肥東)有限公司16GW組件兩個項目,以及配套10萬噸鋁型材與25GW邊框項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16GW的電池片項目與8GW的組件項目均已建成滿產。2023年,晶科能源合肥基地整體完成產值超225億元,電池和組件項目規上產值均超百億元。
依托晶科能源的產能,肥東縣又將光伏產業的應用場景進行拓展,整合選取了70余個閑置坑塘,“聚沙成塔”般建分布式水面光伏電站,進一步推動當地清潔能源開發,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追光逐日,“鏈”起千億產業鏈
讓肥東縣相關部門負責人印象深刻的是,不到三年的時間,肥東縣在光伏領域迎來了三個超百億元重大項目的落地開花:晶科能源16GW光伏電池片+16GW光伏組件、協鑫集成一期15GW光伏組件、清電集團年產16GW光伏電池片。其中,晶科、協鑫項目已經投產,清電光伏是肥東的第一個獨角獸企業。
而肥東的“雄心”還不僅在這三個“龍頭項目”,在光伏領域,肥東持續優化產業生態,不斷延鏈、補鏈、強鏈,提高本地配套率,進一步壯大和完善產業鏈。2023年,肥東縣光伏及新能源產業實現產值超400億元。“肥東正聚力打造‘中國光伏第一縣’,力爭2025年光伏產業鏈實現產值超800~1000億元。”肥東縣相關負責人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