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少年強,則中國強。
說白了就是社會中年輕人的數量越多、年紀越小,經濟就越有活力。
然而對于90后以及00后來說,卻面臨著不敢生、不愿意生等一系列問題,哪怕近些年來國家不斷開放二胎、三孩政策,始終沒什么效果。
另一邊,還有很多專家打著“為國為民”的口號,頻頻提出各種各樣的奇葩建議,最終效果如何呢?
每次刷到哪一個旅游城市的視頻,下面的配文基本上都是“不吹牛,某某城市起碼有一億人”。
不光旅游城市,什么網紅飯店、網紅打卡點等等,凡是有人的地方,數量都是只多不少,坐實了“人口大國”的稱號。
但你們知道嗎,近些年來因為沒有生源倒閉的幼兒園、小學、中學,數量方面也是急劇增加,這充分說明了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已經越來越嚴重。
提到人口老齡化,似乎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日本,8月29日,也就是昨天,央視新聞報道了有關日本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內容。
據日本警察廳在8月28日公布的統計數據來看,截至今年上半年,日本一共有37227名獨居者死于家中。
其中,年齡在65歲以上的老人數量為28330,占比76%!
取自央視新聞
怎么說呢,刀不插在自己身上,永遠不知道有多疼,就像現在絕大多數人仍然意識不到一個嚴峻的問題,那就是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同樣十分嚴峻。
2024年7月15日,新華網發布了一篇名為“中國養老加速變享老”的文章。
文中提到根據專家預測,在2035年前后,我國老年人口將會突破至4億人,如果到了本世紀中葉的話,甚至可能會達到5億人。
這也就意味著社會將失去近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勞動力,到了那個時候,再去談如何提高生育率的問題,只能說是太遲了。
回過頭來再看現在年輕人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了,有的說經濟壓力太大,一盒奶粉就要幾百塊,這還沒算上從小學到大學的學費、生活費等等。
也有人說,現在年輕人都太自私了,只顧著自己享樂,根本不想生孩子。
2018年,香港婦聯就“房價越高、生育率就越低”這一問題,分別電話訪問了813名香港居民,這些人的年齡大多在20-49歲之間。
數據顯示其中表示愿意生育的受訪者僅有47%,創10年以來新低,至于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在一眾可能影響生育意愿的因素中,絕大多數人選擇了房屋。
取自新華網
不得不說,站在個人角度來看,結婚生孩子或許是自己的事情,但是一旦個體理性對集體理性造成了影響,那這事可就大了!
因此,越來越多的學者、專家開始呼吁一定要鼓勵生育,甚至于生二胎都解決不了如今中國所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問題。
有人說,一定要實行延長帶薪產假,并且多發生育補助,只有這樣才能有年輕人愿意生孩子。
還有人說,生孩子雖然說是家事,但同樣也是國事,別把生育率一再降低不當回事。
雖說有的專家提供的建議還是比較靠譜的,甚至于有的已經在推行了,但是這個時候卻有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傳出來,激起了眾怒。
2020年,我國知名經濟學家黃有光在接受采訪的時候,竟然說:如果想要改變如今男多女少以及生育率低下問題的話,其實可以考慮“一妻多夫”。
雖說話糙理不糙,但是這話也太糙了,撇去別的不說,真要是這么執行的話,試問有幾個男的愿意跟其他男人“共享妻子”呢?
何況現在很多男性結不了婚的原因,根本不是因為男多女少,而是他們沒有辦法為一家人提供物質方面的保障。
然而不止黃有光,同樣是著名經濟學家的馬光遠,他的思想更是超前,直言現在年輕人其實并不是不想結婚生孩子,而是不愿意走那個流程,既然如此,那就應該鼓勵未婚同居生孩子。
前有黃有光提倡“一妻多夫”,后有馬光遠提議大家未婚同居,就是不知道這兩位專家是否有女兒,是否舍得自己的女兒跟別人未婚同居,或者同時擁有很多個丈夫。
看似是在為提高生育率提建議,倒不如說是把女性當成了“生育機器”,當婚姻無法為女性提供切實保障的時候,拿什么談生育率?
馬光遠的超前思想并不局限于鼓勵未婚同居,他還發聲鼓勵有錢人應該多生娃,這樣的話就能拉動經濟發展。
說到這里,不由得想到了那個13年時間里生了9個孩子,直言最大心愿是湊齊十二生肖的浙江溫州辣媽田東霞。
今年才35歲的田東霞,竟然已經有了9個孩子,不知道她是否符合馬光遠所說的“有錢人應該多生娃”呢?
據悉,田東霞的丈夫趙萬龍是萬正電源集團的董事長,家產上億不是問題,或許這也是他們夫妻二人敢這樣生孩子的原始動力。
然而放眼全國,像趙萬龍這樣的富豪又有幾個呢?在不考慮女性生孩子可能會面臨生育問題、產后護理問題的情況下,誰愿意像田東霞這樣13年生9個孩子呢?
說完兩位男性經濟學家對提高生育率提供的“奇葩建議”,再來看看女經濟師陳文玲是怎么說的。
在一次財經大會上,陳文玲作為嘉賓上臺發言,一句“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徹底點燃了現場的氣氛。
而她接下來的這句話,才更是讓人驚到了下巴!
陳文玲認為,子女是父母的消費品,并且是長期消費品,能夠給父母帶來長久回報的耐用消費品。
本來就一身反骨的年輕人一覺起來天都塌了:我好好一個人,愣是被造謠成了消費品。
其實陳文玲這句話的意思可以用一個詞來總結,那就是“養兒防老”,這也是很多家長會陷入的誤區。
但實際上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自己對于父母來說的確沒什么實質性的幫助,最多也就是每個月交點生活費、給父母添置衣服,再帶他們去旅旅游。
事實上絕大多數普通打工人除了整天忙著工作外,幾乎沒什么時間陪著父母家人,什么“996”和“007”就已經把人累垮了。
生孩子固然是家事,是國事,但是想要解決問題就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要從根源入手,減輕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這樣一來再大的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相較于這些不靠譜的專家提供的建議,倒不如看看湖北武漢針對三孩家庭已經開始進行經濟補助這一實際情況。
從2023年1月份起,凡是生三孩的家庭每年可以拿到一萬元的補助,最多的話可以領到六周歲。
這無疑是給不敢生孩子的年輕人一劑強心針,那句話怎么說來著:噓寒問暖,不如打筆巨款。
與其把心思用在如何改變女性生育意愿上,倒不如實實在在的給一些補助。
相信用不了多久,在社會和個人的共同努力下,生孩子將不會是讓所有人感到頭疼的問題,而是因為感受到了幸福,所以才愿意把愛的結晶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你們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