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舟記》原著中,崔行舟追妻成功后,便開始籌備大婚。沒想到,還沒等到大婚的日子,柳眠棠就已經(jīng)懷孕,王爺只好加速完婚。
懷孕后的柳眠棠特別喜歡吃街邊小吃,總是讓李媽媽上街買各種油炸糕點。隨著生產(chǎn)的日子不斷靠近,她的肚子也一點點變大。
為了保險起見,崔行舟把京城所有醫(yī)術(shù)高超的大夫全部請到王府,還請了數(shù)個有經(jīng)驗的接生婆準備待產(chǎn)。
終于,到了生產(chǎn)的日子,柳眠棠在屋里疼得死去活來,可肚子里的孩子就是沒有半點動靜。
就在王府忙得不可開交時,宮里突然來人傳太皇太后的懿旨,門外也被禁軍圍得水泄不通。
傳話的太監(jiān)說,皇帝因為吃了崔行舟進獻的虎鞭,腹痛不止,太醫(yī)診斷是中毒所致。需要崔行舟即刻進宮說明情況。
不僅如此,王府的大夫也要全部被帶進宮里,挨個細審。
崔行舟無奈,只好跟著公公一起進宮探望皇帝。
由于肚子太大,柳眠棠不管怎么使勁,就是生不下來孩子,正是急需大夫施針的時候。
眼看著一盆盆熱水端進去,變成一盆盆血水端出來。
如果再這樣下去,恐怕會一尸兩命。
綏王已經(jīng)提前派人密切監(jiān)視淮陽王府的一舉一動,得知來人稟報的消息,立馬動身前往宮中。
他早已料到柳眠棠會發(fā)生血崩。
得知柳眠棠貪嘴,綏王便命人在她愛吃的炸糕鋪和幾家小食鋪子里的食物里,加了催大嬰兒的藥物。
綏王幸災(zāi)樂禍地盤算著。打算進宮后告訴崔行舟這個噩耗,激他動武發(fā)瘋,之后就可以順理成章抓捕他。
崔行舟狠毒陰險,膽敢謀害皇帝和妻兒。這個罪名足以治他一個死罪。
綏王對崔行舟冷冷地說道,“淮陽王下毒謀害萬歲證據(jù)確鑿,來人,拖下去立刻斬了!”
崔行舟臨危不亂,看著圍上來的禁軍說,“這些看起來并不是宮中禁軍,而是本該在三津的宮家親兵。綏王,你確定想要謀反之人是我崔行舟嗎?”
這些禁軍確實如崔行舟所說,早已被宮家的宮謹將軍替換成自己的親兵。
綏王的人之所以能堂而皇之撤換禁軍,背后都是太皇太后給他撐腰。
綏王是先帝的親兄弟,也是太皇太后最小的兒子。由于是老來得子,太皇太后對綏王萬分寵愛。就連先帝在位的時候也要對他禮讓三分。
子瑜登基后,綏王返回京城,太皇太后多年未見小兒子,隔三差五就讓綏王進宮陪著用膳。
秋獵的時候,綏王被柳眠棠射中,差點命中心臟。
得知綏王受傷的消息,太皇太后趕忙去看望,言辭關(guān)切地詢問傷勢如何。
綏王自視甚高,在前朝幾個皇子中能力出眾,聰明能干,早已對皇位虎視眈眈。
他早就想對子瑜下手,卻被太皇太后勸阻,讓他有點耐心。反正子瑜這個病秧子也撐不了多久,不如讓他自己咽氣。
可子瑜登基已經(jīng)5年,看起來精神雖然還是不濟,沒有好轉(zhuǎn)卻也沒有任何委靡的勢頭,看樣子能熬得比他還久。
綏王不愿意再等下去。
這時候蕓娘正好也來助力,為了早日懷上龍嗣,她找人尋來一處偏方,涂抹后幾日內(nèi)竟然全身潰爛。
這藥方是綏王的人給的,目的就是要利用蕓娘毒害子瑜。蕓娘驚慌失措,如果被皇帝發(fā)現(xiàn)她用這么下三濫的手段,肯定會遭到厭棄。
她去找綏王對峙,反倒被綏王說服,答應(yīng)給虎鞭做手腳,陷害崔行舟。
事到如今,蕓娘在宮里也沒有其他出路。皇后位置得不到,暗中對雪霽下手也都失敗。子瑜對她也越來越疏遠。靠孩子提升地位更是機會渺茫。
她索性聽從綏王建議,一不做二不休,說不定會有新的轉(zhuǎn)機。
如此一來綏王的計劃便是一石二鳥,既可以解決掉子瑜,又能拉崔行舟下馬。
子瑜病重后,太皇太后就成了唯一主持大局的人。她在宮中里應(yīng)外合,不動聲色調(diào)換禁軍。
只要崔行舟入宮,便是在劫難逃。
不過,綏王萬萬沒想到,崔行舟和柳眠棠早就識破了他們的詭計。
柳眠棠難產(chǎn)是故意演戲給綏王看,她偷偷地往肚子里塞了很多棉墊,裝作肚子很大的樣子。
她每天讓李媽媽買回來的小吃后,再偷偷倒掉,換上李媽媽親自做的糕點。
就這樣演了幾個月的戲后,柳眠棠的肚子看起來越來越大,“生產(chǎn)”的時間也提前了一個月。
子瑜呢也沒有吃下虎鞭,而是裝病不起,坐等綏王和太皇太后露出狐貍尾巴。
最終,綏王被關(guān)入大牢等待問斬,太皇太后則被終身幽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