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還以為,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大內總管李德全對皇三子弘時的那一次刁難,是因為弘時先用言語進行了挑釁?
其實,真相并不是這樣的!
可以說那一次李主任對弘時的暗中刁難,純屬一次有預謀的報復,而之所以李主任要做這么做,只因為弘時在之前的一件事上狠狠地得罪了他。
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隱藏在這一事件背后的隱情。
弘時的主動挑釁
弘時:“李公公早,我皇阿瑪好點了?”
此時弘時來看雍正,是因為雍正在前一天“孫嘉誠求雨”一事中,受了風寒正臥病在床。由此,深感與皇四子弘歷差距越來越大的弘時,這才一大早就前來問候。
而正在殿前端著一碗小米喂鳥的李主任,聽到弘時的話,連忙抬手制止道:
“三爺,小聲點,皇上昨天夜里發燒了,后半宿才睡著。臨睡前吩咐過,甭管今兒誰來了,都得跟這兒跪等。”
表面看起來,李主任這段話并沒有什么問題,他身為雍正的辦公室主任,自然要按照雍正的旨意辦事。
但問題是,李主任這種看似沒有問題的“擋駕”行為,卻存有一定的失禮嫌疑。
要知道,即便弘時并未得到的雍正的重用與加封,但其仍是大清朝的皇子之一。按規矩,無論李主任擋駕的背后是否真有旨意支撐,都應該先向弘時行禮。
正因如此,弘時在李主任所指的地方跪好,便說道:
“我知道了,跪等就跪等。我問一下,這塊磚,別是磕不響頭的吧!”
聽弘時突然說出這般意有所指的話,李主任當即詫異地問:
“爺,您這是?”
誰知,李主任的話音剛落,已有不快的弘時,就說了一番挑釁李主任的話:
“別跟我玩這花花套,就您老公公這套把戲,只能哄外頭那些暈頭鴨官兒。以為我不知道,這地下金磚你們全都敲遍了,給你們塞錢的,你把他帶到地上有空聲的磚前,沒給你們塞錢的,就把他們帶到地底下填實了的磚頭跟前,那頭磕破了也磕不出聲。切,別以為我不知道。”
正如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里楊金水說的那句話:
“有些事不上秤沒有四兩,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
此時弘時所揭露的事兒,就是上不得秤的。
按理來說,有些事是看破不能說破的,即便想借此來敲打對方,也該留有些許的余地,除非雙方已經撕破了臉。
可此時的弘時顯然沒有這種覺悟,或者說,心有不滿的弘時根本就沒想給李主任留臉,這才在說話時沒做任何的保留。
然而聽了弘時的話,李主任臉上的笑容卻絲毫未減,上前幾步說道:
“奴才說句放肆的話,您就當我是放個屁,要是別人我敢領他去磕那不響的磚,您來了,奴才哪兒敢。再說您平日對奴才又那么好,奴才想孝敬您還來不及,您說是不是。”
聽了李主任這番帶有明顯退讓意味的話,劇中雖然沒有給出弘時的正面反應,但能根據當時弘時的動作,看出他對此的不屑。
或許此時的弘時還以為,他憑借這一番話,已經煞了李主任的神氣與威風,殊不知,接下來迎接他的將是李主任接連的報復。
就在李主任跟弘時說話之際,弘歷出現了。
一見弘歷,李主任頓改方才的態度,連忙幾步走上前去,向弘歷請安:
“呦,給四貝勒爺請安!”
僅憑這一個區別對待的舉動,李主任就變相打了弘時的臉。正因如此,當劇中的鏡頭再次轉到弘時身上時,弘時的臉色已變得特別難看。
然而,李主任對弘時的報復并沒有結束,這才僅是個開始!
李德全的報復
就在我們的李主任借著對皇四子弘歷的區別對待,來打皇三子弘時的臉時,從殿內傳出了雍正召喚李主任的暗號。
聽到雍正的召喚,李主任立馬說道:
“皇上醒了,我進去替您二位稟報。”
而等李德全從殿內出來之時,將是對弘時的進一步報復。
很快,揚言去向雍正稟報二位皇子到來的李主任,又匆匆出現在二位皇子身前。在開口說話前,李主任先是左右看了看兩位皇子,隨后面帶笑容地對弘歷說:
“寶貝勒,皇上叫您進去呢!”
聽了李主任的話,弘歷應了一聲,起身便向殿內走去。
見此,仍跪在地上的弘時立馬急了:
“不,是叫四弟進去,還是叫我們都進去。不,你沒跟皇上說,我一早就過來請安了。”
弘時有此疑問,也實屬正常。
他和弘歷都是皇子,這次來的名頭又是看望生病臥床的父親,尤其是他來得還比弘歷早。按理來說,即便雍正對弘歷有些許偏心,也不至于在這種情況下只召見弘歷,卻將他獨自晾在殿外。
那么對于弘時提出的質疑,李主任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說了,皇上說只叫寶貝勒,沒聽說叫您吶,您吶,就先委屈一會兒吧。”
說這段話的時候,李主任雖然在極力的掩飾,但語氣中還是流露出了一股戲謔的味道。
而這就是李主任對弘時的進一步報復,并非雍正要冷落弘時,而是李主任根本就沒向雍正稟報弘時的到來。
注意!
李主任打發完弘時之后,又匆匆趕回了殿內。而先一步進殿的弘歷,卻并沒有直接覲見雍正,反倒是由李德全又向雍正進行了一次稟報:
“皇上,弘歷看您來了。”
這就說明,李主任第一次進殿時,根本就沒提弘時和弘歷前來拜訪的事。而之所以李主任不怕讓弘歷先進殿會露餡,很可能是李德全跟下面的人打了招呼,叫其讓弘歷先在殿內等候。
到此,問題出現了:
李德全如此報復弘時,難道僅是因為先前弘時的那番言語挑釁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注意!在弘歷沒出現之前,李主任一見弘時就讓其在殿外跪等,而給出的理由有兩點:
第一、雍正正在睡覺;
第二、雍正在睡前吩咐過,不管誰來了都在殿外等候。
但問題是,李主任向雍正稟報弘歷到來的時候,雍正早已翻閱起了奏折。由此即可說明,在此之前雍正很可能并沒有睡覺。
至于雍正下的那個“殿外跪等”的命令,或許真有。
但那個命令卻極有可能帶有明確的指向性——指的只是年羹堯。
要知道就在前一天,剛剛發生了孫嘉誠參劾年羹堯的事兒。當時雍正之所以讓孫嘉誠去求雨,其本意就是想讓得到消息的年羹堯主動趕來認錯,以此化解清流與年羹堯之間的矛盾。
正因如此,在孫嘉誠求雨的過程中,老十三才會主動提出由他去把年羹堯叫來。
只是可惜,囂張跋扈的年羹堯并沒有理解雍正的苦心,反倒在孫嘉誠成功求雨之后,讓雍正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
所以,李主任口中所謂“甭管今兒誰來了,都得跟這兒跪等”的旨意,不過是李主任“張冠李戴”借題發揮在了弘時身上而已。
由此就可以得出,李主任對弘時的刁難,與弘時的挑釁無關,而是一場早有預謀,且恰逢其會的報復。
結怨于舊事
既然李德全主任故意刁難弘時,與弘時先用言語進行了挑釁無關,那么李德全為何還要這么做呢?
其實真相是:弘時曾在一件事情上,狠狠得罪了李德全。
而這件事,便是雍正繼位之初發生的“科場舞弊案”。
雍正于暢春園繼位之后,鑒于八爺黨從旁虎視眈眈,為了緩解無人可用的局面,雍正特旨加開了一場恩科考試。
然而就在這場恩科考試中,一件特殊的事情發生了。
在開考之前,副主考李紱得到風聲,說有人在伯倫樓出售考題。出于謹慎,李紱便孤身一人前往酒樓查看究竟。
孰料,李紱竟真花70兩白銀,買到了那套所謂的考題。
原本拿到考題的李紱,當晚就想向雍正匯報,但是他卻被老三允祉勸阻了,允祉告訴他先暫且觀望,等確定考題確實泄露了再匯報也不遲。
等到開考那天,李紱見所買的考題竟真與科考試題一模一樣,當場就向主考官張廷璐提出要暫停考試:
“這真是咄咄怪事啊,皇上親自書寫,親手封存在殿內的金柜里,為什么會全部泄露在市井之中,買賣于酒樓之上呢,張大人,這考試得停下來,我們得立刻奏報朝廷。”
然而張廷璐在經過最初的慌張之后,反倒突然冷靜了下來,堅決不同意暫停考試,對此張廷璐給出的理由是:
“你是說這考題在沒有下來之前就已經泄露了。如此說來,這件事情與我們無關,但這考題究竟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呢?難道是皇上身邊的人?若真是這樣,只怕會牽連出天潢貴胄、皇子皇孫,也未必可知。還有,天下奇能之士很多,或者是有人未卜先知,猜中了題目。
“巨來啊,孤證不立呀,我們這里掀了出去,立時就會震驚朝野,牽動全局。倘若要是抓不到真正的罪犯,這頂缸的首先就是你我兩個,還有十八房考官……”
那么張廷璐不同意暫停考試的原因,真如他所說的那樣嗎?
自然不是。
在他得知考題泄露的那一刻,張廷璐就清楚是弘時把考題泄露出去的。而之所以張廷璐會知道此事,就是因為弘時在偷看考題時,張廷璐就在現場。
注意!
在敲定張廷璐為恩科主考之后,有一次張廷玉清晨去上早朝,卻詭異地看到張廷璐竟陪同弘時出宮。
要知道,張廷玉每次上朝去得都很早,即便那天雍正一夜未眠,可到大殿的時候,還是晚于張廷玉。
正因如此,張廷玉見弘時和張廷璐來得竟比他還早,尤其是這二人還是要出宮,當即就意識到了不對,于是他向張廷璐問道:
“廷璐,天這么早,你怎么也進來了,還同三爺一同并肩走。”
對此,一旁的弘時給出的說法是:
“張中堂,您別怪他,是我請他來的,昨兒皇上去毓慶宮查看功課,說我的字寫得別扭,還說啊,這大臣里頭就廷璐的字看得過眼,您也知道他老人家的脾氣,下次再看不順吶,我就得罰跪了。這不一大早請廷璐進來,給我校校筆鋒,留下仿子我好描。”
然而實際上,弘時此行卻是借機來偷看科考試題的,而就是在這件事上,弘時得罪了李主任。
要知道,“科考舞弊案”事發后,雍正最先要懷疑的人就是大內總管李主任。
對此,李主任就是想要辯解都無從開口的。
畢竟整個大內都可以說是李主任的地盤,試題在他的地盤泄露出去了,即便他沒有協助對方偷題,他也難逃失察瀆職之罪。
正因如此,雖說事后雍正并沒有就此問題質問過李主任,可從劇中的蛛絲馬跡里,還是能感覺到雍正對李主任的提防。
這其中就包括年羹堯升任征西大將軍后,雍正在看西北暗線傳回來的密報時,見李主任待在身側,雍正當即瞪了李主任一眼,直等李主任離開,雍正才繼續翻閱。
而這就是李主任要報復弘時的原因。
可以說,當時科考舞弊案”發生之后,或許雍正不能確定究竟是誰偷看了試卷,可主管大內的李主任,卻在第一時間就鎖定了作案人。
而這個人,就是弘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