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詩人、劇作家莎士比亞所著的《亨利四世》戲劇中有這樣一段: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欲握玫瑰,必承其傷。
要想戴上王冠、成為權力最大的那個人,就必須能承受王冠的重量,這個重量,并不是物理上的重量,而是極大的壓力和危險;要想拿一束玫瑰,就要能忍受它的刺帶來的傷,這種傷當然不是刺殺、劃傷,而是對自己、對別人巨大的傷害。
公元690年,66歲的武則天自稱“圣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建立武周并定都洛陽;稱帝后她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新的字“曌”,自名為武曌——她能夠承受住各種“重”和“傷”,就是因為她真的能狠常人所不能之狠!
【對自己夠狠】
出生于公元624年的武則天,在公元637年“走運”了。
這年十一月,唐太宗李世民駕幸洛陽宮,聽說13歲的武則天“容止美”,便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武則天在入宮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說:侍奉圣明的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
對于唐太宗是否寵幸武則天以及她在宮中生活得如何,正史中并沒有詳細的描述,僅見武則天在晚年時回憶自己為唐太宗馴馬一事。
李世民有一匹馬名叫獅子驄,肥壯任性,沒有人能馴服它,武則天當時在唐太宗身邊侍奉便說: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東西:一是鐵鞭,二是鐵棍,三是匕首。用鐵鞭抽打它,不服,則用鐵棍敲擊它的腦袋,又不服,則用匕首割斷它的喉管。
唐太宗聽后立即夸贊武則天有大志氣——但是,從武則天的封號上來看,她并未得到李世民的寵愛,所以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卻始終沒有得到晉升。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趁著唐太宗病重期間,武則天和太子李治(即后來的唐高宗)開始建立了感情。
唐太宗駕崩后武則天入感業寺為尼,但后來唐高宗即位便召她回宮中,封為昭儀。公元655年,武則天被唐高宗立為皇后。
能夠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在爾虞我詐的后宮,能夠生存下來并且一步一步成為皇后,武則天對自己有多狠既是不言而喻的,也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對自己的子女夠狠】
武則天為唐高宗李治生下六位子女,包括四子即李弘、李賢、李顯、李旦;二女即安定思公主、太平公主。
李弘、李賢先后被立為太子,可是都疑似被自己的母親所害;李顯、李旦先后都做了皇帝,可又都被自己的母親所廢——讓身為母親的武則天為何對自己的兒子們下狠手呢?權力!
唐高宗在位期間身體狀況很差,無法處理軍國大事,于是經常將朝政交給武則天處理,“自此內輔國政數十年,威勢與帝無異”。
公元674年,唐高宗下令為武則天加號“天后”,與自己并稱“二圣”,從此武則天開始垂簾聽政,從此唐高宗每次臨朝的時候,武則天都在后面垂簾聽政,“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生殺,決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謂之二圣”。
時間長了,唐高宗也感到問題的嚴重性——李家的天下和權力,有可能旁落!在這種情況下,唐高宗想了一個辦法,即自己主動退位并將皇位禪讓給他的太子李弘,這種情況在已經對權力著迷的武則天看來,那就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公元675年,李弘在宮中突然去世,年僅24歲,唐高宗李治更是悲痛萬分,卻又無可奈何,一些史書承認他并不是自然去世而是認為他服用了毒藥,但下毒的真的是李弘自己嗎?
李弘去世后,次子李賢被立為太子,先后三度奉命監國,表現也還不錯,隨著李賢的逐漸成長和成熟,對后宮干政也慢慢反感起來,為此李賢一定要對西漢、東漢類似的歷史情況進行了公開批評,這在武則天看來就是指桑罵槐!
導火索是武則天的一位親信明崇儼被殺,武則天認為是這一切是太子李賢在幕后所為,于是大怒便廢了李賢并將他流放巴州,結果一年后李賢就病死了——同樣,一些史書認為李賢的死因也很蹊蹺,極有可能是武則天擔心有人利用李賢進行叛亂,于是派人將其逼死。
【對后宮嬪妃夠狠】
武則天對后宮嬪妃的狠辣主要體現在對王皇后和蕭淑妃的處置上。
唐高宗李治繼位后專寵蕭淑妃,而身為正宮皇后的王皇后則長期得不到皇帝的寵愛,甚至想見一面唐高宗還要看蕭淑妃的臉色,于是就聽信了武則天的話,將武則天接回宮來。原本王皇后是希望武則天與自己一同對抗蕭淑妃,結果呢?
結果是蕭淑妃確實是被對抗了、慢慢失寵了,但是王皇后卻沒有重新得寵,反而是武則天成為得利的漁翁,武則天甚至還趁著唐高宗生氣的時候,讓他下令將王皇后和蕭淑妃一同廢為庶人、囚禁于暗室之中。
不過當武則天聽說朝中有人想悄悄聯絡王皇后和蕭淑妃,一起扳倒自己的時候,武則天心慌了。接著又得知唐高宗想去探視王皇后和蕭淑妃后,武則天立即下了狠手:她秘密命人對王皇后和蕭淑妃施以“骨醉”的刑罰,即砍去手足、捆綁于酒甕中,任其痛苦而亡。
這種刑罰不僅延續了西漢呂雉“人彘”的殘酷性,還通過酒精加劇受刑者的痛苦,如此之狠,被視為武則天政治斗爭中極端手段的代表,與她掌控朝政、鏟除潛在威脅的權謀策略直接相關,她的狠辣與冷酷,換來得是唐高宗的徹底沉默與對后宮的完全掌控。 ?
【對百官和李唐宗室夠狠】
武則天稱帝之初,反對她的中央和地方勢力其實很多,此時已經66歲武則天感覺單憑自己的精力是不夠的,于是大肆任用酷吏,其中最有名的、誣陷和殺害文武百官甚至李唐宗室最多的,就是來俊臣!
來俊臣天性兇險殘忍,喜好反覆無常,他在客居和州時因為犯奸盜被捕入獄。在獄中來俊臣不斷捕風捉影誣告他人,以求得減輕自己的刑罰,但和州刺史東平王李續調查后發現來俊臣是誣告,于是打了來俊臣一百大板。
來俊臣出獄后不思悔改,反而變本加厲地誣陷他人,比如當時李唐宗室的東平王李續因犯罪被朝廷誅殺,來俊臣于是上書誣告,說用重要情況匯報,于是得到武則天的親自召見。來俊臣告訴武則天,他之前想要告發瑯琊王李沖謀反,被李續杖打一百,消息也被扣押不報,結果武則天便認為來俊臣是忠臣,將其升至侍御史,加朝散大夫。
從此,來俊臣成為幫助武則天清除朝中異己的血腥武器,只要是來俊臣審訊的案件,往往能使武則天非常滿意——抓得足夠多、殺得也足夠多。此后武則天只要想脅迫或者威逼文武百官的時候,就會放任來俊臣對大臣甚至李唐宗室們肆意迫害,前后牽連夷滅了一千多族。
而來俊臣任則一路平步青云,升任左臺御史中丞等要職,從此文武百官不敢相互談話,只能用眼睛來示意,而來俊臣出壯大了誣陷隊伍,他先后引薦了侯思止、王弘義、郭弘霸、李仁敬、康暐、衛遂忠等人,暗中招集無賴之徒上百人,讓他們造謠誣蔑朝臣,然后秘密告發。
每要誣告一件事,就讓很多地方同時告發,調查校核起來那當然效果很好。當時稱這種做法為“羅織”,時間一長,來俊臣很有心得,便與其黨羽朱南山、萬國俊等人撰寫《羅織經》一篇,如何布置事狀,如何步步審訊,如何令其招供,條貫支節,綱由始末均列得清清楚楚,只要按照辦理,沒有不成功的。
如果從本質上看,與其說來俊臣如此之囂張無賴,不如說武則天在這一時期對異己如此之狠、如此之恨,無論文武百官還是李唐宗室,一旦違逆甚至反對武則天,她都不會輕易放過!
【結語】
晚年的武則天漸漸力不從心,開始放緩了對李唐宗室和文武百官的高壓措施,甚至開始經常懷念起唐高宗李治。
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等人聯合起來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病重的武則天退位,并為其上尊號“則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則天于上陽宮崩逝,享年81歲。
唐中宗李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所生的第三個兒子。李顯遵從武則天的遺命,改稱她為“則天大圣皇后”,最后不是以皇帝而是以皇后的身份入葬乾陵——與唐高宗合葬。
武則天的“狠”,讓她從區區五品才人、十二年得不到皇帝寵愛的后宮嬪妃,最終成為我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如果加上她前期的垂簾聽政,她前后一共當政四十多年。
而“狠”的另一面是武則天的“才”,她開創的時代既治宏貞觀、又政啟開元,被公認為是走向盛唐的重要環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