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南通遠洋配套/威海重工科技在南通舉辦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 “海盾”品牌新產品發布會,隆重推出了目前造船行業內最大打印寬幅的高速全幅面劃線印字智能設備。
圖源:南通遠洋船舶配套
南通遠洋配套/威海重工科技執行董事、黨委書記王建致開幕詞,就“海盾”高速全幅面劃線印字智能設備的背景和應用進行了介紹。該智能裝備成功應用了新一代智能制造信息技術,每臺設備標準配置64個PZT噴墨壓電陶瓷噴頭,打印速度最高可達到50m/min,可完成二維碼、圖片和線段等的高速打印,解決了目前一些國內現有設備只能劃線、國外一些設備只能噴碼的單一應用問題,實現了噴碼與劃線的有效功能融合,一次噴印即可完成全部作業,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還可根據船廠鋼板年用量及預處理效率進行定制化配置,提供個性化服務。
圖源:南通遠洋船舶配套
國企改革
南通遠洋配套/威海重工科技由兩家企業重組整合而來。
據了解,南通遠洋船舶配套有限公司為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成立于1999年,公司總部位于江蘇南通,現有南通工廠、大連工廠及多個協作工廠。業務范圍包括工程類(EPC)(常規貨船內裝工程、海工內裝工程、高端客滾船和豪華郵輪內裝工程)、船舶部產品集成類(常規軸舵系及高效全懸掛舵、船舶推進節能裝置、綠色船舶解決方案)以及成套設備類(船舶尾氣脫硫系統、船用鍋爐等)。
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旗下威海重工科技于2011年10月成立,總資產近10億元,歷經10余年發展成為集海盾壓載水管理系統、船舶尾氣后處理裝置、船舶氣缸油調和系統、壓載水中浮游生物快速檢測設備、污水處理系統的科技型企業,擁有30多個售后服務網點,與全球26個國家的合作伙伴建立了長期合作機制,為船東提供優質的裝船設計方案和全生命周期快速高效的售后服務。
今年3月,中遠海運重工啟動南通遠洋配套與威海重工科技的重組整合工作,中遠海運重工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姜季江在干部宣布會上正式宣布了南通遠洋船舶配套有限公司/威海中遠海運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新任領導班子,兩家企業在保留原有企業法人實體的基礎上,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管理模式。
兩家企業的重組整合,既是在航運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背景下,落實集團“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戰略部署和重工“做專配套”發展戰略的需要,也是推動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大舉措。
兩家企業將通過對企業資產、人員、業務的梳理和優化,對硬件設施和人才、技術等軟件資源實行統一管理和使用調配,從而進一步擴大企業營收規模,降低成本,實現營銷、技術、生產等資源的優化布局,在船舶舵系產品、內裝工程 、船舶壓載水、船舶岸電、船用新能源燃料系統的產品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方面產生更大的融合效應,更有力地促進產品轉型升級和自主創新能力提升。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南通遠洋配套/威海重工科技近年來始終緊跟綠色、低碳、智能航運業發展的時代浪潮,以打造船用裝備研發及工程制造綜合性科技型企業為追求,堅持“好產品、好服務”的企業發展理念,聚焦“新能源業務”和“數字化智能制造”兩個新賽道,在船舶及海工產品內舾裝EPC工程項目、船舶艉部節能裝置等傳統產品的基礎上,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在船舶尾氣處理系統、船用替代燃料供氣系統、雙燃料鍋爐等新能源產品研制上不斷取得新的成效。此次發布會的成功舉辦,進一步展示了南通遠洋配套/威海重工科技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深厚實力與創新能力,為企業更好地開拓市場,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
恒力集團跨界造船
通商薈注意到,恒力集團副董事長陳新華受邀參加本次新品發布會,上海外高橋造船、江南造船、滬東中華、揚子江船業、招商(海門)重工、招商金陵、振華海工、惠生清潔能源、江南宇宏、中集太平洋、新大洋造船以及中遠海運重工系統多家修造企業,共計30余家嘉賓單位代表70余人現場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
并且,恒力集團副董事長陳新華先生對中遠海運重工旗下專業化配套公司即將交付的智能制造生產線產品表示充分肯定,也對未來雙方的長期緊密合作充滿信心。
恒力集團官網顯示,其始建于1994年,是以煉油、石化、聚酯新材料和紡織全產業鏈發展的國際型企業,現擁有全球產能最大的PTA工廠之一、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纖維生產基地和織造企業之一,員工達17萬,2023年總營收8177億元,現位列世界500強第123位。
掌舵這艘民營石化巨頭的則是陳建華和范紅衛夫婦,其多次成為江蘇首富。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1全球胡潤富豪榜》顯示,陳建華和范紅衛夫婦以2600億元財富,位列全球36名,成為江蘇最新首富,而2022年,其蟬聯了江蘇首富。
“造船熱”大幕拉開,入局者恒力集團近月來動作頻頻。
7月7日,恒力集團與遼寧大連簽訂相關協議,根據協議,恒力集團將新增投資92億元,建設恒力重工(大連長興島)產業園,其中,預計形成年產量710萬載重噸的建造能力,若按這一數據,其將躋身全球頂級船企行列。
僅僅兩天后的7月9日,恒力集團再增投資20億元,在遼寧大連當地同步建設恒力重工(大連長興島)配套產業園,短短幾天時間,恒力集團在大連一地就豪擲112億元。
8月23日,恒力集團旗下公司恒力重工與全球集運巨頭地中海航運(MSC)在日內瓦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新造船、配套發動機、船舶修理、改裝等業務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
此次發布會透露出的種種信號,是否也說明此為恒力集團在船舶海工領域的新布局?
將時間撥回2022年7月,恒力集團跨行業挺進船舶與海工裝備制造業,耗資21.1億元競拍收購閑置十年之久的原STX大連資產,全力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船舶建造基地,重點發展船舶建造、海洋工程、發動機、精密鑄造等板塊。
STX大連曾是中國最大的外資船廠,擁有中國北方最大的單體船廠。從當年9月完成資產交割起,恒力重工25天裝備制造板塊投產,52天精密鑄造板塊投產,150天園區面貌煥然一新,迎來正式運營。
2023年3月30日,恒力重工首制船開工,同年10月30日正式鋪底。今年4月18日,恒力重工建造的首艘船舶成功交付。短時間內,恒力重工在造船領域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恒力速度”和“恒力品質”得到有效傳承。
梳理公開信息發現,恒力集團似乎在高層人事、技術開發等領域“合縱連橫”,為造船進行了一系列布局。
如人事領域,在進入造船領域半年多時間后,恒力集團造船板塊迎來了揚子江船業高管的加盟。2023年2月,就有報道稱,揚子江船業原高管張濤已加入恒力重工,出任副總經理一職。
不僅如此,恒力重工還牽手韓國造船巨頭三星重工,進軍大型國際級集裝箱船建造領域。作為全球造船領域的翹楚,韓國三星重工業在設計、生產和質量管理上,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合作之后,將助力恒力重工向“世界一流船廠”的目標加速邁進。
多措并舉下,恒力集團船舶訂單數量迎來增長。公開報道顯示,據克拉克森數據,截至目前恒力重工手持訂單共計66艘831萬載重噸,不過散貨船數量高達56艘,而技術門檻更高、附加值更高的VLCC為4艘,超大型礦砂船(VLOC)為6艘。
恒力造船的故事還在繼續,未來它能否在海工領域取得突破,書寫新的輝煌,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龍de船人、南通市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國際船舶網、中國經營報、蘇商會往期報道、船舶前線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