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雨曼???
中國網球女單在美網的歷史沒能在萬眾期待中改寫,鄭欽文不敵薩巴倫卡,無緣四強。但即使止步于此,她還是收獲430個積分與5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76萬)獎金。
圖源:鄭欽文社媒
回顧今年鄭欽文的大滿貫征程,可謂是收獲頗豐。其中澳網進決賽拿到172.5萬澳元,法網32強獎金15.8萬歐元,溫網首輪6萬英鎊,美網8強53萬美元,總額逼近192萬美元,相較上個賽季170萬美元的場內收入有明顯增長。
當然,比賽獎金只是鄭欽文收入的一部分,在巴黎奧運單打金牌這顆極具分量的「砝碼」加持下,我們有理由相信她的商業價值或將迎來快速增長。
實力是變現的利器,這句話與體育行業的適配度簡直拉滿。鄭欽文的年收入在絕大多數人看來已是天文數字,但在網球領域卻是見怪不怪。
若詳看福布斯公布的2023全球女運動員收入排行榜,我們不難發現TOP10除了排在第二的自由式滑雪項目運動員谷愛凌,其他9人都是WTA(國際女子職業網聯)的網球運動員。
即便是目前WTA排名不高的幾位名將,近期成績難及自己曾經的巔峰,但大滿貫的「冠軍效應」仍是她們的身價的重要加成,比如拉杜卡努、大阪直美依然受到品牌商青睞,收入也十分可觀。
然而相較于女子體育網球項目收入一騎絕塵的情況,全球男運動員高收入項目主要集中在足球、籃球等。
那么,為何女子網球運動如此吸金?除網球本身「含金量」就不低外,更重要的是在當代體育行業,只有網球的頂級賽事才能真正將「男女同獎同酬」變為現實。
我們可以看幾組數據,以商業化發展同樣較為成熟的足球、籃球為例。2023年女足世界杯的累計獎金為1.52億美元,盡管相較2019年的3000萬美元已經提高4-5倍,但與2022年男足世界杯4.4億美元的天文數字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圖源: 女足世界杯Twitter賬號
然而橫跨在男女運動員之間的「薪資鴻溝」同樣存在于NBA與WNBA這兩大籃球職業聯賽上。
例如同為狀元,身處NBA的文班亞馬可以收獲四年5510萬美元的合同,而克拉克在WNBA四年只能拿到33.8萬美元,兩位運動員僅薪資就有超過163倍的差距。
圖源 :yahoosports
放眼整個美國籃球職業賽場,NBA2022/23賽季的收入約為45億美金,當季球員平均工資為1027萬美元,占比達總收入的0.23%;而WNBA同一賽季收入為1.8億美元,球員工資水平約為11.7萬美元,約占總收入的0.06%。
誠然,聯盟整體收入決定著球員們的薪資水平,NBA比WNBA更吸睛也更吸金的事實我們不能忽略,但從球員薪資占比數據來看,WNBA還有很多能為女球員們爭取權利的空間。
反觀網球領域,多年發展下來WTA與ATP從總決賽到各大巡回賽已經基本能在賽事等級劃分、球員權利保障等方面保持同頻節奏。
特別是網球四大頂級公開賽已經實現男女同酬,這樣的成就在體壇并不多見,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勞當屬美國女子網球運動員:比利·簡·金。
圖源: WTA
20世紀60年代后期,網球公開賽開始頒發獎金以期吸引更多頂尖高手參賽,但是女球員們收入與支出不成正比的問題卻沒有得到太大改善。
在網球這項以「高門檻」和「自負盈虧」為標簽的項目中,很多女性的獎金和收入過低,這令她們難以承擔高昂的訓練和比賽費用而常覺灰心。
「在網球世界里,女孩子們的境況很窘迫,她們要不停地巡回旅行,支付機票、住宿,還有教練的費用,而她們的獎金卻微乎其微。」比利·簡·金這位女子網球名將為女球員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爭取實現真正的男女同酬。
1972年,簡發現自己在美網奪冠后所獲獎金比男單冠軍納斯塔斯少了15000美元。正是在那一年,這位當時網球界備受關注的球星放話稱,如果這種(男女選手獎金差距過大)狀況得不到改變,她將退出下一年的美網衛冕戰。
迫于壓力,1973年的美網將女運動員的獎金拉高至與男性相同的水平,這一歷史性的改變無疑是女性在體育領域爭取平權的一項偉大勝利。
美網男女同酬相關報道 圖源: WTA
當然,某一項賽事規則的改變并不能從根源解決女球員待遇不公的問題,整個行業需要有一股力量來保障她們的權利。于是在高呼「男女平等」口號的同時,簡在1973年成立了女子網球協會WTA。
12座單打大滿貫,傲居世界第一的寶座長達5年,這位網球名將職業生涯的勝率高得出奇,在她取得的無數場勝利中,有一場分量極重也格外令人難忘,就是與退役男子網球運動員鮑比里格斯的性別大戰。
圖源:@billiejeanking
伴隨著美國聲勢逐漸浩大的女權主義運動,女性在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權利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和重視。聚焦網球場上,女球員們爭取更高薪資待遇的同時也面臨諸多質疑的聲音。
里格斯曾是上世紀30乃至40年代最優秀的一批網球選手,在各大賽事中常以「網球的促進者」自居。但正是這樣一位成績和影響力走在行業前端的選手卻在場上場下宣揚著大男子主義,稱女子比賽與男子差距過大,自己即便退役也能輕松擊敗現役頂級女子選手。
身前是社會長久以來形成的「女子本弱」刻板印象,身后是網壇乃至全球女性期盼的目光,那一刻簡勇敢地站了出來,在休斯頓天文館球場與里格斯進行了一場較量。
據當時數據統計,這場比賽吸引了超3萬名現場觀眾以及大約三十七個國家5000萬名電視觀眾的目光,最終這場備受關注的性別大戰以比利·簡·金直落三盤戰勝里格斯結束。
圖源:@billiejeanking
在外界看來,這場比賽承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簡揮拍擊碎了很多人對女運動員的偏見,為她們贏得了尊重。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既間接推動女球員們的收入再上一層,也鼓勵了更多女性嘗試網球運動。
而她本人也將這場勝利看得極為重要:「如果我不能贏得比賽,我想女子比賽會倒退50年。這會毀滅女子網球比賽,并且影響所有女性的自尊。」
簡的一生幾乎都在為女網球選手們爭取權益:以自身影響力號召網球公開賽實現男女同酬、組建WTA、參與性別大戰……
這些在過去甚至是現在看起來困難重重的壯舉都足以在網壇引發一場地震。為了銘記她為女子網球事業作出的抗爭,美國國家網球中心甚至直接更名為比利·簡·金國家網球中心。
圖源:@billiejeanking
在女子網球的世界里打破常規,以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女球員參與并在賽場上發光發熱,正是因為這樣的抗爭才有今天女子網球真金白銀崛起的事實。
自1972年簡代表女球員首次明確爭取權利以來,已經過了半個世紀有余。
盡管整個體壇距真正實現男女平權、同獎同酬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網球這項站在職業化、商業化陣列前端的運動似乎正用實際行動告訴世界:做好女子體育,不是沒有可能。
女孩不下場
記錄女孩兒們的體育聲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