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叔本華所說:“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
獨居,無疑是自我成長的重要旅程。這間位于北京朝陽區的68㎡住宅,是屋主留給自己的居心地。不僅是日常生活的港灣,更在心靈層面為居住者提供了如摯友般的溫柔包容。對于熱愛生活、追求職業成就的年輕屋主來說,這里不僅是一個安放身心的空間,更是一個能夠安然進行自我對話的圣地。
于是,此次設計的核心便在于和諧地融合多元功能與個性化需求。予以空間松弛狀態,回歸生活本真,同時拓展物理與精神的雙重邊界。在這個過程中,將無限的自由轉化為一種超越物質享受的隱秘奢華。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年輕人的獨居生活,探索他在城市一隅,打造出得屬于自己的溫馨小窩。
改造前戶型圖
對于獨居者而言,居住空間的開放性是其魅力所在。但在此之上,也要保持空間的秩序和比例平衡。
原戶型相對方正,但在格局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公區縱向比利不均,視覺感受失調,動線無序且不夠便捷;收納空間短缺,無法滿足日常儲物;廚房狹長,光線不足功能受限;家政陽臺面積閉塞,使用不便;臥室功能單一,空間利用無序;洗手間無窗,昏暗無光,通風不暢等等。
改造后戶型圖
于是,設計師根據現有需求,通過南北向的布局設計,依次規劃玄關、餐廚與客廳等功能區,建立起清晰明了的空間秩序:
1、沿墻面配置儲納空間,承托房梁,提升空間利用率,保持視覺統一;
2、敲掉廚房隔墻,配置餐島一體化設計,補充臺面及儲物,形成洄游動線,建立開放式廚房,增強空間的通透感和實用性;
3、家政空間使用可折疊格柵移門,通風引光,空間獨立聯動,切換自如;
4、臥室配置口袋移門、懸空書桌、地臺床、衣柜、觀影等功能,滿足屋主獨居生活的各樣使用場景;
5、衛生間做透光玻璃,引入光線,配合移門設計,便于通風。
如此一來,功能區由南向北依次展開,清晰有序。木與白交織的底色,讓視覺感受趨于純凈,整體呈現契合屋主的審美意向,細膩的回應他對生活的點滴體悟。空間流轉,緩緩勾勒出其間的故事,亦將純粹和松弛鐫刻進日常生活。
步入家門,玄關巧妙融合了收納柜、掛衣區與換鞋凳。豐富了空間功能性,使得日常所需觸手可及,也為歸家時刻增添了一份溫馨與舒適。
延續向里,便是開放性客廳空間了。摒棄原本沙發對電視的傳統格局,設計師利用單人沙發和圓形地毯組合,打造了一個自由感更強的交流感空間。
由玄關柜延續而來的客廳收納柜,不僅巧妙地利用了空間,還巧妙地承托起原本較低的房梁,既增強了房間的功能性,又減輕了低矮結構可能帶來的視覺壓迫感。這些收納柜的設計,不僅實用,更在無形中提升了空間的美學質感。
與之相呼應的是玄關處開放展示格,以橫向布局巧妙地調和了視覺節奏,為室內增添了一份流動的美感。這些展示格不僅是收納的延伸,更是個性與品味的展示平臺,讓每個經過的瞬間都充滿驚喜。
而置于一隅的輕便單人沙發,以其隨性而舒適的設計,成為了空間中的一處亮點。邀請居住者隨時沉入其柔軟的懷抱,享受片刻的寧靜與放松。
無論是獨自靜思,還是與親友小憩,這里都能提供最貼心的陪伴,讓家的感覺更加溫馨自在。
拆除餐廚之間的隔墻,采用餐島一體化的設計理念,不僅極大地豐富了空間的使用場景,更在無形中拓展了生活的無限可能。
餐桌與島臺巧妙搭接,主臺面采用白色巖板,耐熱耐刮易清潔,后期使用省時省力;抽屜部分采用啞光烤漆板,和諧統一之下自然形成視覺層次感。
這樣一來,無論是獨自用餐、小酌、辦公,還是將餐桌移出,滿足三五好友聚餐,都非常方便。
同時,這一方式也構建了高效的洄游動線,使得空間的流動性得以增強,生活的每一處角落都被巧妙地串聯起來,賦予了空間全新的活力狀態。
開放式廚房以餐島為核心緩緩展開,操作流程變得異常便捷,視覺效果也更加連貫統一。
家政陽臺的內部空間用于存放清潔用具等日常家政必需品,既實用又不影響整體美觀。
格柵門的設計自帶一種韻律感,開合之間巧妙濾除雜物對視覺的干擾,同時帶來豐富的光影變化,讓整個空間在開敞中不失明亮,營造出一種溫馨而和諧的氛圍。
客廳收納柜巧妙延伸至廊道,不僅強化了空間聯動性,還為家居生活提供了額外的收納解決方案。
而走廊作為連接各個空間的紐帶,一側通向靜謐的臥室,另一側則是功能齊全的衛生間,居中的高柜則內嵌了洗烘套件,巧妙地利用了每一寸空間。
吊頂和床頭背板內置燈帶,散發出柔和溫馨的光芒,提升空間質感也為夜晚提供了舒適照明;木材的溫潤與布藝的柔軟,營造出松弛感十足的環境;石材的加入,則巧妙地調和了空間軟硬度,增添一抹現代氣息。
經由精巧的口袋移門引領步入臥室,為休憩之所增添了一絲隱秘的趣味。
懸挑長桌融合書桌、床頭柜的雙重功能。簡潔的線條和實用設計,使得閱讀or工作都變得輕松愉悅。
定制地臺床不僅提供了寬敞的睡眠空間,下方也隱藏了大件物品的儲物空間,讓臥室保持整潔的同時,也不失實用性。
地臺床對面,設置整面衣柜,同時將電視嵌入其中,休閑娛樂完美結合,節省空間的同時也使空間更和諧統一。
整個臥室的設計,從細節到整體,無不體現出對舒適生活的追求和對空間美學的深刻理解,讓人在忙碌一天后,能夠享受到寧靜與舒適的休息時光。
廊道另一側,衛生間同樣采用移門設計,開合自如之下,也確保了良好的通風效果。墻體上方的磨砂玻璃成為點睛之筆,在保護隱私的基礎上引入自然光線,使得衛生間在白天使用時無需依賴人工照明,營造出一個明亮而舒適的光感環境。
洗手臺融合臺面、鏡柜、壁龕及收納柜,多功能集合,打造出更高效綜合的使用體驗。
至此,隨著居住者個人物品的逐漸豐富,這個68㎡的住宅開始在寧靜中收集著專屬的生活故事。每處設計,每件家具,都承載著屋主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我的深刻理解。
在這里,每個角落都散發著獨特魅力,每次呼吸都能感受到自由的氣息。
設計的歷程在這里告一段落,但屋主的生活將繼續展開新的篇章。在這里,他將繼續書寫自己的故事,繼續探索生活的無限可能。而我們,有幸見證了這個溫馨小窩的誕生,也期待它未來更多精彩的瞬間。
編輯|Kiki
設計與圖片來源丨TEN DESIGN 行十設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