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枯木
提到謚號“煬”,估計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隋煬帝楊廣。其實歷史上還有幾位,并且其中一位還是楊廣給的謚號。
謚號制度來源于周朝,三皇五帝時期只有號沒有謚,一直到周朝才產生了《謚法》準則。即帝王、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其生前事跡及品德,給予一個評定性的稱號以示表彰,其實就是蓋棺定論的評價。從孔子時候起,儒家有意識地把謚法作為以禮教褒貶人物,挽救社會風氣,調整人際關系的手段。
秦時嬴政不打算讓后人議論自己,廢除了謚法。制曰:“朕聞太古有號毋謚,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謚。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已來,除謚法。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漢朝的時候又重新興起,并且十分的嚴格。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社會的動蕩,謚法逐漸向平民化發展。到了唐宋時期,謚法發展到了極致,字數也越來越多,到了明清時期,謚法成了籠絡大臣的手段。
謚法對所謚字號有著詳細解釋。關于“煬”的解釋是“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
歷史上被謚法為“煬”的帝王大致有六位:公元前春秋時期魯煬公(魯國第三任君主,兒子魯幽公上謚)和宋煬公(宋國第六位國君,侄子宋歷公上謚),南北朝齊東昏侯蕭寶卷(南北朝齊第六位皇帝,梁武帝蕭衍上謚“煬”),南北朝陳后主陳叔寶(陳朝最后一位皇帝,隋煬帝楊廣上謚“煬”),隋煬帝楊廣(表弟唐高祖李淵上謚),遼金時期金海陵煬王完顏亮(從弟金世宗完顏雍上謚)。
以上幾個被謚為“煬”的帝王當中,春秋時魯煬公和宋煬公這里不多說,說說其他幾位,里面隋煬帝名氣最大,知名度最高。其他幾位其實也很有故事,并且相當精彩。
東昏侯蕭寶卷
齊東昏侯蕭寶卷。蕭寶卷字智藏,齊明帝蕭鸞第二子。自幼口吃,又不愛學習。整天只知道玩鬧,經常在東宮和侍衛們一起挖洞捉老鼠,弄得通宵達旦。當上皇帝后竟然在皇宮里開市集,讓愛妃管理,自己屠肉收費,極其荒誕不經。不理政務,反而濫殺無辜,宰輔大臣稍不如意,立加誅殺,引起大臣們的恐慌,為求自安只能紛紛造反,最后蕭寶卷被太監殺死,年僅19歲。
后主陳叔寶
陳后主陳叔寶,陳叔寶在位時大建宮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與妃嬪、文臣游宴,制作艷詞。隋軍南下時,自恃長江天險,不以為然。禎明三年(589年),隋軍攻入建康。陳叔寶攜妃子躲進井內,隋軍士兵揚言要落井下石,方才求救。于是拋下繩索往上拉人,覺得非常沉重,以為皇帝的龍體確實不同凡體,等到拉上一看,才發現陳后主、張麗華、孔貴嬪三人,緊緊地抱在一起坐在籮筐中。
陳后主避難井
陳后主略有才氣,著名的亡國之音《玉樹后庭花》就是由陳后主寫的: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艷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后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后兩句疑為別人偽作)
意境極其高雅,成為流行一時的杰作。
唐朝大詩人杜牧夜泊秦淮,聞岸上酒家女子在月下高歌陳后主的玉樹后庭花。歌聲凄婉,兼蘊南朝幽怨氣韻,良夜寧靜,益增遐思。于是作了著名的《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
陳后主投降后被隋文帝優待,后在洛陽病死,終年52歲,追贈大將軍、長城縣公,被隋煬帝楊廣謚號“煬”,葬于洛陽邙山。
隋煬帝
隋煬帝楊廣聞名歷史。《隋唐演義》里邊就有不少描述,不外乎荒淫好色,橫征暴斂。其實隋煬帝楊廣聰明多智,廣學博聞,由魏征和長孫無忌主編的《隋書》比較中允,指出楊廣“爰在弱齡,早有令聞,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
其南下平陳,統一南北,攻滅吐谷渾,征討契丹,東征高句麗、琉球,開鑿運河,功業顯著,大大開拓了隋朝疆域。現在來看,最大的貢獻就是開創科舉制度,分科選才,為大批知識分子提供了參政的機會。這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大影響極其深遠的大事,這一制度為歷朝沿用,影響深遠,一直到現在。
隋煬帝還是隋朝具有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他的《飲馬長城窟行》:“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秋昏塞外云,霧暗關山月……”,通首氣體強大,清新自然,頗有魏武之風。另一首《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可以看出其詩歌風格是麗而不艷,柔而不淫,頗有正言之風,雅語之氣。
隋煬帝墓
隋煬帝墓志銘
隋煬帝失敗主要原因在于沒有按部就班的去實施政治抱負,而是不顧財力一股腦的全面鋪開。以至于民不聊生,把文帝積攢的家底蕩個精光。最后諸侯逐鹿,身死異鄉。
臨死面鏡自戀自艾“好頭顱,誰來砍”,謚名“煬”,委實可憐。唐太宗李世民評價:“隋煬帝承文帝余業,海內殷阜,若能常處關中,豈有傾敗?遂不顧百姓,行幸無期,徑往江都,不納董純、崔象等諫諍,身戮國滅,為天下笑。”也算中肯。
金完顏亮
金海陵王完顏亮。知道的人不多,大多數是從古典文學著作馮夢龍《醒世恒言》的“金海陵王縱欲身亡”這篇傳奇中認識的。馮夢龍描述了金海陵王荒淫無度,濫殺無辜。
著名歷史演義小說家蔡東藩更是評價:“歷代無道之主,莫如金亮,亮之罪上通于天,大舉伐宋,正天益之疾而奪其魄耳。”如今不少文章為了吸引眼球,定義為“天下第一淫帝”,似乎顯得失之偏頗。
海陵王完顏亮(1122-1161)。女真名迪古乃,字元功,金代第四位皇帝,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庶長孫,完顏宗干次子。在位12年,是一位毀譽參半的人物。
完顏亮曾對大臣高懷貞說他的志向:“吾有三志,國家大事,皆我所出,一也;帥師伐遠,執其君長而問罪于前,二也;無論親疏,盡得天下絕色而妻之,三也。”現在一般傳記文章都是圍繞第三而談,往往忽略了前兩個志向。
完顏亮的荒淫無度,殺人如麻,這是事實。但是歷史上和他一樣的皇帝不在少數,比如夏桀、商紂王、周幽王、齊襄公、衛靈公等等,為何給完顏亮帶上第一的帽子?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滅了所謂正統的北宋,引起中原人士的反感。因而在評價時往往忽略了完顏亮的杰出才氣和雄偉大略。
先看其功業,政治上廢除“三省六部制”為“一省六部制”。海陵王通過對官制的改革,嚴肅吏治,精簡機構,提高效率,利于中央集權,為后來管制制度打下基礎。遷都燕京,使北京成為以后幾個朝代的政治經濟中心。
軍事上揮師南下,滅掉北宋。若不是內亂,南宋很難保持自己的偏安朝廷。經濟上改革幣制,鑄造錢幣,鼓勵耕作,加強稅收。人事上完顏亮大批起用渤海、契丹、漢人人才,以擴大政權的基礎,鞏固統治,加強集權,功業顯著,可謂一代豪杰。
南宋形勢圖
尤其是完顏亮在文學上的造詣,鄙人認為在某些方面很難有人比肩。完顏亮自幼聰敏好學,漢文化功底甚深,他雅歌儒服,能詩善文,品茶弈棋,談古論今,文韜武略兼備。閱其詩文,筆力雄渾,氣勢豪邁,氣象恢弘,酣暢淋漓,大有激奮人心之爽快。
在做藩王的時候,完顏亮曾為人題寫扇面“大炳若在手,清風滿天下”,足顯其志向非凡。篡位后決定南征時寫的詩:
“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
提兵百萬西湖側,立馬吳山第一峰!”
更是豪邁激昂,氣勢壓人,奪人魂魄。在征伐南宋時,完顏亮寫了一首《喜遷鶯》詞,其中有:
“金印如斗,獨在功名取,
斷鎖機謀,垂鞭方略,人事本無今古。
試展臥龍韜韞,果見功成朝暮。”
激勵兵將建功立業的雄健豪邁之氣,足可令人感奮。
特別是他的《百字令·雪》詞,氣韻蒼涼,文思奇詭,實為古來詠雪詩詞中的上乘之作,很難有人超越。有人說近代《沁園春.雪》在氣勢上似乎可以接近,但在辭藻韻律上還是略遜一籌。
完顏亮的詩詞,時人稱他“一吟一詠,冠絕當時”。連江南之士看到他詩詞都不得不嘆服,說:“北地之堅強,絕勝江南之柔弱。”讓對手佩服,才氣可見一斑。
《百字令.春》
天丁震怒,掀翻銀海,散亂珠箔。
六出奇花飛滾滾,平填了、山中丘壑。
皓虎顛狂,素麟猖獗,掣斷真珠索。
玉龍酣戰,鱗甲滿天飄落。
誰念萬里關山,征夫僵立,縞帶占旗腳。
色映戈矛,光搖劍戟,殺氣橫戎幕。
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與談兵略。
須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完顏亮從弟完顏雍因為妻子迫于完顏亮淫威,進京自貢,繼而自縊,懷恨在心,臥薪嘗膽。趁其南征,自立為帝,是為金世宗,并改元大定,下詔廢除完顏亮。造成軍心渙散,亮又顧及臉面,不愿立即北返,因而慘遭失敗,既之被部將射殺,以庶人禮安葬,后被金世宗降封為海陵王,謚為“煬”,因此又叫海陵煬王。
瑕不掩瑜,平心而論。海陵王雖然是殺人狂,荒淫殘暴。但是完顏亮的確是一位頗有作為的皇帝,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用《金史》的評價“海陵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雖淫暴自強,然英銳有大志,定官制、律令皆可觀。又擢用人才,將混一天下。功雖不成,其強至矣。”應該比蔡東藩等的評價要更加貼近真實。
2017-5-1榆木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