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似乎已經陷入了最后瘋狂。
此前對華征稅一再向后推遲作出決定,讓不少人認為拜登有可能將這一件事情交給下一任總統來完成。
但想不到,美國最終還是做出了決定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加稅高達100%。
難道拜登認為這個是一個大功勞,不愿意將功勞留給哈里斯或者特朗普嗎?
并不是這樣。也許更大的可能是拜登擔心下任總統,不愿意做出這一決定,所以才在自己任期的最后時刻強行推出加稅決定。
不過美國此舉很有可能無法獲得更多的盟友追隨,反而不少的國家站隊中國。
首先俄羅斯就是中國的堅定“盟友”之一。
中國大量的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出口到了俄羅斯。據俄羅斯媒體報道,現在在俄羅斯的路面上行駛的汽車里,平均每兩輛中就有一輛來自中國。
其實中國電動汽車的高性價比,正在獲得越來越多新興市場國家的認同,反而美國并不是我們電動汽車的主要目標市場。
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加稅只不過加了個寂寞。
另外,日本和韓國暫時沒有做出相應的反應。這兩個國家也是傳統的汽車制造國,但是并不愿意輕易的跟隨美國,很有可能表明日本和韓國其實已經向中國轉向。
畢竟對于韓國來說,今年的出口重新獲得了增長,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對中國市場重新回到了順差狀態。這種情況下,韓國自然希望加大與中國的貿易合作。
另外一個國家就是德國,在對華電動汽車的態度上,德國很有可能被迫與美國脫鉤。
目前來看,德國的幾個汽車巨頭不但沒有撤出中國市場,反而加大了與中國車企之間的合作,同時也加大了在中國的投資,這些巨頭包括大眾奔馳寶馬等。
美國這一次的額外加稅還包括太陽能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等,這些同樣屬于新能源。
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中國的新能源產業的領先優勢并不僅僅局限于汽車。
實際上我們在風電光伏等幾乎新能源的所有細分領域都取得了足夠的技術領先。而這些領先很有可能是美國金融資本最為顧忌的部分。
最近的一個案例是越南。越南正在加大與中國之間的合作,由中國為越南建設更多的風電核電光電項目。也就是說越南在電力供應方面,越來越依靠于中國。
一旦未來東南亞的能源轉向新能源,必然導致對傳統能源依賴的減少,也導致對美元結算依賴的減少。
所以中國的新能源布局其實歸根結底是金融貨幣的布局。
這也許能解釋拜登為什么在最后時刻陷入瘋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