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氣象臺消息,今年第13號臺風“貝碧嘉”已于9月16日早晨7時30分左右,在上海浦東臨港新城登陸,登陸時最大風力為14級,風速42米每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55百帕。根據相關統計資料,強臺風“貝碧嘉”超越了歷史上的4906臺風“Gloria”,成為75年來登陸上海最強臺風。
“貝碧嘉”登陸時的情況
受“貝碧嘉”外圍環流影響,浙江、福建等地也有較明顯的降水過程。同時,上海市內高速公路在臺風登陸前已實施封閉管控,以確保市民安全。
上海市及周邊地區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包括關閉公園、取消航班、封閉高速公路等措施,以應對臺風帶來的災害性天氣。比如為確保安全,上海及周邊地區的高速公路實施了封閉管控措施。例如,G40滬陜高速崇啟大橋段、滬蘇通大橋等路段相繼關閉,并在部分收費站進行車輛分流。
根據中央氣象臺和上海中心氣象臺的數據,臺風“貝碧嘉”在上海浦東臨港新城登陸時,無論是從風力、風速和中心最低氣壓上看,都反映出具有極強的強烈氣旋效應和破壞力,能夠造成嚴重的自然災害。
受臺風的直接影響,上海、浙江、江蘇等地部分地區出現大雨或暴雨,部分地區甚至有大暴雨。具體降雨量數據可能因地區而異,但整體而言,臺風帶來的降雨強度較大,導致部分地區出現積水和洪澇災害。中央氣象臺發布了暴雨黃色預警,提醒公眾注意防范強降雨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
臺風帶來的強風導致上海市內多處樹木倒伏和廣告牌墜落。例如,黃浦區九江路與福建中路交叉口發生行道樹木折斷,普陀區長風二村發生小區樹木倒伏,浦東新區公陳路與新泥路交叉口發生廣告牌墜落等。為確保市民安全,上海市部分區域采取了停工停課措施。例如,浦東新區、金山區、奉賢區、崇明區等四區按照相關規定采取了臨時停課、停工、停運等措施。
臺風的能量補充機制
之所以臺風登陸時具有強大的破壞能力,關鍵在于其擁有復雜且高效的能量補充機制,主要表現在:
海洋熱力條件:一方面是海水溫度:臺風形成和發展需要溫暖的海水提供能量。據觀測,貝碧嘉所經之處的海水溫度高達30攝氏度以上,比歷史同期明顯偏高,這種高溫海水為臺風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量補充。另一方面是海水蒸發:溫暖的海水蒸發形成大量水蒸氣,這些水蒸氣在臺風內部凝結時釋放潛熱,進一步增強了臺風的能量。
大氣環境:一方面是對流層條件:臺風在對流層中發展,需要足夠的垂直風切變和不穩定的大氣層結。貝碧嘉在發展過程中,盡管受到一定的大氣環境干擾,但其核心環流逐漸增強,說明其在有利的大氣條件下得到了有效的發展。另一方面是水汽輸送:臺風周圍的水汽被卷入臺風眼墻區域,通過強烈的上升運動凝結釋放潛熱,這些熱量進一步推動了臺風的增強。
臺風內部動力過程:一方面是暖心結構:臺風具有暖心結構,即臺風中心氣壓低、溫度高的特點。這種結構使得臺風內部空氣受熱上升,形成強烈的對流和旋轉,從而維持和增強臺風的能量。另一方面是角動量守恒:臺風在移動過程中,受到地球自轉的影響,其角動量會發生變化。然而,由于臺風系統的整體角動量守恒,這種變化會促使臺風內部的空氣加速旋轉,進而增強臺風的強度。
能量轉化與釋放:在能量轉化上,臺風在發展過程中,將海洋的潛熱能轉化為臺風的動能和重力勢能。這些能量在臺風內部通過復雜的動力過程進行轉化和傳遞。在能量釋放上,當臺風登陸后,其能量會迅速釋放給陸地,造成強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貝碧嘉登陸上海時,其強大的能量釋放導致了嚴重的風災和洪澇災害。
秋臺風為何這么強烈?
根據歷史統計資料,秋季生成的臺風中超強臺風占比較高。例如,1949年至2020年間,秋季生成的臺風中超強臺風占比27.9%,遠高于夏季的18%。這表明秋臺風在強度上具有顯著優勢。
從實例上看,如2005年超強臺風“泰利”在登陸臺灣省花蓮縣時的瞬間風力超過17級,給福建沿海帶來了嚴重的大風和降雨災害;又如2013年最強臺風“海燕”生成于11月并以巔峰狀態登陸菲律賓導致當地遭受重創。這些實例都充分說明了秋臺風的猛烈程度。
那么,為何秋臺風要比夏臺風更為猛烈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在海水溫度與能量積累上,秋季,尤其是8月至9月,是海水溫度達到全年最高的時期。溫暖的海水為臺風提供了充足的能量來源,使得臺風在生成和發展過程中能夠獲得更多的能量補充。此外,經過夏季的積累,海水中的熱量在秋季達到高峰,這種能量積累為臺風的形成和增強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大氣環境與動力條件上,進入秋季后,影響熱帶氣旋路徑的副熱帶高壓開始東退南移,導致臺風路徑偏南。這種位置變化使得臺風在移動過程中更容易獲得有利的動力條件,如高低空的風切變減小、高空輻散流出增強等,從而有利于臺風強度的增強。
同時,秋季冷空氣開始活躍,當臺風與冷空氣相遇時,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產生強烈的對流運動,導致更大的風和更大的雨。這種“強強聯合”使得秋臺風的破壞力顯著增強。
在臺風生成源地與結構特點上,秋臺風絕大多數生成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那里海溫高、距離陸地遠,為臺風提供了足夠的發展空間和時間。這種天然的地理優勢使得秋臺風在生成初期就能夠獲得充分的能量積累和發展空間。同時,秋臺風受南海季風的影響逐漸減小,這使得臺風結構的對稱性更好。盡管臺風的體積可能不大,但其結構的緊湊和對稱性有利于臺風強度的進一步增強。
所以,秋臺風之所以如此猛烈主要是由于其生成時海水溫度高、能量積累充足、大氣環境有利、臺風生成源地和結構特點優越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在秋季應特別警惕臺風可能帶來的災害性影響并提前做好防范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