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放假,小孩和家長的關系就像三國時期蜀、吳兩國:貌合神離,亦敵亦友,口是心非。
家庭氛圍也時而父慈子孝,時而雞飛狗跳。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小孩要放假。”
比調休更窒息的假期是:小孩的假期。
「小孩靜悄悄,一定在作妖。如果沒作妖,必定憋大招。」
家長和小崽子的博弈往往比官場還勾心斗角,比商戰還暗流涌動。
勝負只在一念之間,差之一秒,失之千里。
“爸爸,我給你的車貼了個新車衣。”
“這種情況是先洗再打,還是先打再洗?”
眾所周知,七八歲正是闖的年紀。
最近中秋假期,每逢聽見隔壁鄰居三年級小朋友撕心裂肺的哭喊。
我就知道,小伙子肯定是闖出了什么名堂。
讓人欣慰。
小孩搗蛋靠天賦,作妖靠領悟。「好奇」是他們對這個世界探索的鑰匙,沒有對與錯的界土。
小孩子不在乎你開的是問界還是小米,也不會在意你到底是說唱廠牌主理人還是安置小區靈活就業人士。
在孩子眼里,大人的那套東西都是狗屁。
他們的表達愛意的方式往往最純真,最本能:
你無法對一個用媽媽口紅“血染”整個衛生間的小朋友說可愛,因為實在可氣。
但你也不能說小朋友對這個家沒有任何貢獻。
畢竟他們運用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努力把這個家裝填的更美麗:
如果說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那么人類幼崽就是小動物的天敵。
小孩得道,雞犬升天。每一個喜氣洋洋的小朋友背后都有一個愁云慘淡的寵物。
「三歲小孩,貓狗都煩」這句話并不無他的道理:
“長大我要當個美妝博主,先拿你們練練手!”
爸媽癱瘓在沙發,我用開水澆澆花。
小朋友的世界就是這樣直來直往的生猛。
他們不懂生死別離的悲鳴,卻有直面恐懼的勇氣。
“媽媽說這個東西可以兜住臟東西,所以我把它貼在了床底,不讓妖魔鬼晚上爬出來,嚇唬媽媽。”
天真、爛漫是小孩子的代名詞。
成年人欲望太多了,車子,房子,基金大漲,華為稱霸,一張不受地球引力影響的臉,一個永遠不會虧損的腎,或者小孩趕緊長大。
小孩就不一樣了,你問小孩想要什么,他只會說:“我想把爸爸的頭頂整成綠的!”
朋友之前和我說她小區有個奶奶,每天要帶六個孫子孫女,都是他幾個兒子生的。
這位奶奶每天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
“我怎么還不死啊。”
小孩天生都是生活藝術家,他們用荒誕打破生活的桎梏。
爸媽用拖鞋、皮帶豐富小朋友的童年。
“為了孩子我特意買了一個衣架,希望能撐過國慶假期。“
這幾天我放假回家,突然看到自己小時候在墻壁上留下的涂鴉,過了十幾年爸媽都沒有擦掉。
也許在父母眼中,這是我的童年,是一個生命茁壯生長遺留下的斑駁。
作者|保安007
“憐憫每一個被假期折磨的父母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