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跑低空經濟
1986年,宮崎駿在動畫片里描繪了一個叫拉普達的天空之城,那里人煙稀少,蘊含著大量的財富和巨大的科技力量,吸引了好多海盜和探險家前往尋寶。
那一年,珠海建市第7年。誰也沒想到那座城市在那之后的40多年里,依托航展,不知不覺地將自己打造成了“天空之城”。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超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低空經濟”由此有望成為炙手可熱的經濟增長點。
目前,珠海市在航空航天、通用航空、無人機等領域共有78家相關企業,其中規上企業22家,2023年產值達到155.64億元,增速為27.56%。
在“天空之城”的應用方面,珠海正在打造包括無人機驗證試飛、海島無人機常態化公共物流航線、新型住宅無人機智能末端配送項目等特色應用場景。
從應用場景到服務平臺,再到產品技術保障,這個夏天,珠海在低空經濟產業領域屢有大動作,展現了搶跑之姿。
△ 圖源:億航智能
航空夢,從無到有
珠海位于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東邊和南部就是香港和澳門,珠海還擁有大陸海岸線224.5公里,是珠三角城市中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的城市。
在航空器出現之前,作為毗鄰海上絲綢之路的咽喉“十字門水道”的珠海,在大航海時代就見證了海上商貿的繁華、香山文化的誕生和南宋王朝覆滅的悲壯。
當這個世界開始向高空發展,這座南方的海濱城市,以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產業基礎,無意之間走向“天空之城”。
時間撥回到上世紀80年代初,珠海經濟特區設立不久,還是一個“無機場、無港口、無鐵路”的“三無”城市。
更困難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相當長一段時期,航空產業圍繞軍工為主,從國家戰略上考量,布局多在當時的三線建設城市,遠離沿海地區。
可見,要想發展航空產業,當時的珠海并無底氣。如果選擇從研發、生產飛機發動機和機翼等傳統航空產業“進場”,珠海的競爭優勢并不明顯。
所以一開始,珠海吸引到的是啤酒廠、玻璃纖維廠、 聚酯切片廠等千萬級項目接踵而至,雖經濟成效顯著,但也為高能耗、高污染埋下隱患。
珠海也有所意識,要想良性可持續發展,需要找到高質量工業的產業支撐。
△ 珠海海岸線,圖源:圖蟲
得益于毗鄰港澳的開放環境,以及海岸線優越的區位環境,珠海選擇從航展彎道超車。
1992年底,珠海機場正式開工建設,考慮到后續舉辦航展的場地需要,原本民航總局規劃的起飛跑道是2000多米,最終敲定4000米——這樣的跑道在當時的國內絕無僅有,適合各種機型起降。
此外,在珠海機場建設時,不僅預留了航展館的建設用地,還規劃出逾15平方公里土地,作為日后航空產業園的發展用地。
這一方面是因為珠海人口密度較低,而且在海陸之間,擁有廣闊的空域;另一方面則是飛機在進行飛行表演時,對自然環境和凈空條件都有極高的要求,保證飛機起飛降落或低高度飛行時,不能有地面障礙物妨礙導航和飛行。
可以說,早在上世紀90年代,珠海就為后續舉辦航展,乃至發展航空產業做好了雙向選擇的準備。
1996年秋天,人們期待已久的首屆珠海航展在三灶鎮的航展館開幕。彼時,那里還是一個小漁村和一片海邊灘涂。
△ 1996年,首屆珠海航展開幕,圖源:中國航展
資料顯示,首屆航展備受矚目,共簽訂16個項目、價值近20億美元。
然而,當時的珠海僅有展會,面對20億美元的訂單,珠海只能拱手讓人。“珠海花錢搭臺,給外地賣飛機作嫁衣”“賠錢賺吆喝”的質疑聲隨之而來。
雖然如此,航展在很長時間,還是默默承擔了培育中國航空產業、啟蒙國人航空文化的使命。
在航展舉辦之前,和各類飛機近距離接觸、觀看來自世界各地的飛行表演,對普通民眾來說幾乎是天方夜譚。那時候,航展期觀展車輛能排出30多公里的長隊。
珠海一直試圖借助航展這一金字招牌,發展會展業和第三產業,更希望從無到有催生珠海的航空航天產業、吸引龍頭企業落戶。
航展舉辦兩屆之后,2001年,珠海吸引了老牌航空企業,引進了珠海保稅區摩天宇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由德國最大的發動機制造巨頭MTU航空發動機公司與中國南方航空合資組建。
這被視為珠海航空產業拓局的開端,但離產業崛起尚有一段距離。
2008年,珠海航展終于迎來了本土“主角”登場,廣東唯一的航空產業園——珠海航空產業園宣布開建;次年,航空工業通飛產業基地以及總部落戶珠海,并以此為核心展開了全省航空業及科技創新、人才聚集的先進裝備制造業的布局。
△ 珠海航空產業園規劃館,圖源:珠海金灣
珠海園區規劃面積99平方公里,幾乎囊括了包括珠海機場在內的整個三灶鎮,分為航空產業核心區、加工區、配套加工區和生活配套區,致力于發展通用飛機制造。
可以說,隨著珠海的航空工業落子通用航空,珠海的航空制造才真正實現破冰。
2017年12月24日,在珠海總裝下線的首架鯤龍AG600驗證機在珠海機場首飛,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是我國通用航空產業,乃至整個航空工業的重大歷史性突破。
△ 國內首架AG600在金灣組裝下線,圖源:珠海金灣
珠海發展通用航空產業,可以關聯上下游數十個產業的發展,是典型的高質量發展產業。如航空裝備上游是航空材料、導航通訊系統,下游是通用航空的運營,包括飛行培訓、機場設施、氣象服務、航油,再往下延伸還有飛機維修、航材租賃等等。
而這正是與當前的炙手可熱的“低空經濟”概念不謀而合。
成為“天空之城”
過去,珠海對天空的探索多少有一種“憧憬”,很多想法和計劃尚未轉化為具體的實踐和成果。
幸好在故事的開始,珠海也并沒有著急,秉承著“先安居、方能樂業”的生活態度,讓地廣人稀的濱海漁村變成宜居之城。
在2003年末在北京召開的第六屆中國城市建設峰會暨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上,根據城市的宜居性:經濟活力與競爭力、環保與可持續性、城市治安與穩定、社會文化狀況以及城市治理這五個版塊為指標,評選出“2023中國城市宜居指數分析報告”,結果珠海位居中國城市宜居指數綜合分析第2名,僅次于北京。
這似乎正好印證了老子在《道德經》里說的,一個地方發展得好,就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珠海在近現代的“俗”,正是低空經濟。
如今,隨著低空經濟的興起和快速發展,珠海與天空的關系正在變得更加“緊密”和“務實”。
△ 自動駕駛飛行器飛到珠海東澳島,圖源:億航智能
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珠海在發展低空經濟方面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品牌優勢。
“珠海作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城市和通航產業綜合示范區,擁有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產業基礎。其次,珠海擁有豐富的低空飛行應用場景,如航展、旅游、物流等,這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此外,珠海還積極推動低空經濟產業園區建設,打造產業集聚區,吸引更多企業入駐,促進產業協同發展。”林先平說。
△ 珠海蓮洲通用機場,圖源:圖蟲
今年6月,珠海市政府出臺了《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培育低空經濟產業生態、擴大低空飛行應用場景、強化產業要素供給等具體措施,以推動低空經濟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近日,據廣東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消息,珠海“天空之城”全空間低空智能融合基礎設施新建項目8月8日已通過備案,項目總投資10億元。
該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覆蓋珠海全市的“海陸空”全域管理的低空立體交通管理服務系統研發,低空指揮中心、低空數據中心、海洋信息中心、無人系統指控平臺、海上活動監測平臺等建設,海上設施安全運維管控,低空航空器起降點建設,低空基礎設施(通信、導航、監視、氣象等設備)建設等。
“這對于系統性解決當前低空經濟面臨的‘飛不起來、落不下去’等問題有重要意義。”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珠海市是最早一批提出設立低空經濟公司的省市之一。此次項目是地方政府深入下場參與投資運營的實例,整體統籌推進低空軟、硬件基礎設施的建設。
在這些措施和項目的推動下,珠海正積極打造三大特色應用場景,以實現低空經濟的具體落地和實踐。包括:無人機驗證試飛基地,為新型無人機提供安全的測試環境;海島無人機常態化公共物流航線,利用珠海豐富的海島資源,開展高效的低空物流配送服務;以及新型住宅無人機智能末端配送項目,探索在智慧城市建設中融入無人機配送的新模式。
例如,7月30日,珠海唐家港—桂山島無人機物流配送航線啟動常態化試運營,陸島物流時間縮短至約半小時,這標志著全國首條海島公共物流無人機配送航線的開通,大幅提升了物流運輸效率。
此外,珠海已搭建起全國首套低空空域協調及運營服務平臺,該平臺于2024年6月30日正式上線,為低空經濟的智能化管理提供重要的科普和技術支持。
展望未來,珠海市計劃至2035年全面建成“天空之城”。暢想未來,“分級分層的低空航線密織成網,萬架次各類航空器融合飛行。低空應用場景將極大豐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迎來質的飛躍,低空飛行將成為未來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珠海航展方面,通用航空也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2023年,首屆亞洲通用航空展在珠海舉辦,成為國內目前唯一中外聯合主辦的專業通航展。
△ 珠海飛行汽車亮相首屆亞洲通航展,圖源:亞洲通用航空展
首屆通航展吸引了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新加坡等27個國家和地區的268家通用航空及無人機產業鏈企業參展、參會,參展飛行器共92架,簽訂合同成交額總值73億元人民幣,成交各種型號飛機239架。集聚了航空制造產業的發展新風向,如當前航空業熱門投資領域——eVTOL(飛行汽車)即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
此外,迄今已28歲的老招牌“中國航展”,也將在今年打造“第二展區”,加快布局無人機產業新賽道。
據了解,中國航展將于今年11月舉行,屆時,除了珠海金灣國際航展中心,斗門蓮洲無人系統演示區將成為“第二展區”,展品范圍涵蓋無人機、無人船等無人裝備,將采用靜態+動態、水上+空中展示相結合的立體式進行展演。
可以說,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不僅將為珠海市民的日常生活帶來革命性的變革,還將深刻促進當地就業市場的繁榮和經濟的全面增長。
△ 《天空之城》劇照
其實,在《天空之城》里,那座高聳入云的城市是如何利用飛行石飄起來的,宮崎駿沒有細說。然而,在那謎一樣的城市下面,宮崎駿筆下的普通人,已經過上了“低空飛行”的蒸汽朋克生活。
形式各樣的飛行器,成了宮崎駿腦海里信手拈來的日常交通工具。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些會出現在他和我們的現實生活里。
100多年前,牧羊人的兒子萊特兄弟當年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飛行器只飛了59秒,卻打開了人們開始沖向天空的大門。
(轉載開白請添加微信,ID:rafe0101)
撰文|王瑩嶺 李杭
編輯|潘展虹
版式| 松
? 攝影師的citywalk,每一步都算數
? 如果城市也有MBTI,這座城和誰都是絕配
讀城記工作室
用不同的視野解讀城市精神
為熱愛生活的人們展示城市多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