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原創研究】2023年美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

0
分享至

作者信息

史安斌,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對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

俞雅蕓,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

本報告收錄于《傳媒藍皮書: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2024)》(崔保國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在以“危機連鎖”為核心特征的“2020+”階段,2023年的美國傳媒產業經受著整體經濟下行與數智化迭代的時代“雙重變奏”。

一、新聞與廣播電視業

2023年,美國傳媒業發展依舊受宏觀經濟下行所帶來的制約,在廣告收入疲軟、數字訂閱量停滯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數家美國大型新聞機構不得不選擇大幅裁員以節省開支。例如,《華盛頓郵報》在年初縮小新聞編輯部規模后,于下半年再度裁減了240余名員工,約占員工總數的10%;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洛杉磯時報》、紐約公共廣播電臺等傳統媒體機構陸續宣布裁員計劃;創刊已逾70年的《體育畫報》囿于入不敷出的財務困境,作出全員解雇的選擇。2023年,美國新聞業的解雇人員數量近2700人,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以來裁員規模最大的一年。

究其根本,傳統媒體機構的大幅裁員與新聞業近年來愈演愈烈的“數字化轉向”息息相關。2023年,有86%的美國公眾選擇通過互聯網獲取新聞;其中,以社交媒體作為主要渠道的人數便將近一半。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傳統印刷紙媒呈現出的低迷頹勢,全國排名前25的報紙發行量持續走低,總量較2022年下降了14%,且無一實現同比正增長。可見,新聞業從印刷、電視與廣播等傳統形式向數字空間過渡與轉換已成信息時代不可逆轉的定勢。

而相比于大型全國性媒體機構,美國地方新聞業遭受的打擊則更為嚴峻,面臨著營收與信任度雙重下滑的窘境。一方面,地方報業接連不斷的消亡致使美國“新聞荒漠”(news deserts)現象進一步加劇。據統計,2023年,美國平均每周有2.5家地方報紙停刊。另一方面,面對地方新聞機構關停造成的信息空白,黨派力量趁虛而入,通過創設模仿當地媒體的“假報紙”,利用公眾長期以來對于地方報業的信任,將政治訴求隱秘地植入至地方新聞之中。這種看似新聞、實則為政治廣告、且以“洗稿”為寫作特征的新興類型被稱作“肉渣新聞”(pink slime journalism)。《哥倫比亞新聞評論》(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于10月率先曝光了這一現象,并指出此類新聞正以低質量信息和極化觀點摧毀地方媒體生態系統、煽動黨派間的信息戰等相關現象若不加以遏制必將隨著2024美國大選的臨近而走向白熱化。

付費在線新聞的公眾比例穩步上升,于2023年突破20%,較前一年上升了2%。然而,訂閱人數的上升并不代表訂閱量的增加。受整體經濟下行的影響,約20%的在線新聞訂閱者表示他們不再同時訂閱多家媒體,而是打算僅保留一份付費新聞,以節省在新聞消費上的開支。與此同時,美國新聞業雖通過數字化轉型逐步適應了受眾現今的信息獲取渠道偏好,卻依舊未能贏得公眾的信任。調查顯示,相信新聞的美國公眾比例依舊低于40%,且很有可能在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期間再度下降。甚至,最受美國公眾信任的媒體機構并非本土品牌,而是英國廣播公司新聞頻道(BBC News)。

作為美國、乃至于全球媒體行業的數字化“領跑者”——《紐約時報》在2023年依舊取得了亮眼的成績,數字訂閱收入增至10.9億美元,已然超過其印刷收入的兩倍。具體而言,《紐約時報》的持續盈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商業模式的轉型,即將單一的新聞訂閱服務轉化為囊括多種數字內容產品的全包式“套餐”(The Bundle),包括游戲、烹飪、電子產品評測網站及體育新聞網站等。由于套餐訂閱的盈利性和用戶留存率高于純粹的新聞訂閱,《紐約時報》通過提高單獨訂閱的費用,成功達到反向推動受眾訂閱套餐的效果。截至2023年底,《紐約時報》近半的數字用戶(約422萬人)均訂閱了全包式套餐。因此,當依靠巨額流量和廣告收入、未積累起用戶基底的數字媒體“嗡嗡喂”(BuzzFeed News)在新的數字化風口前衰亡倒臺,“老牌勁旅”《紐約時報》反而以新聞為核心、多樣化內容為動力的模式立穩腳跟,找到了新的盈利方向。

與印刷媒體類似,在社交媒體、流媒體平臺的強勁攻勢下,美國電視業亦難以挽回其每況愈下的局面。路透社新聞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通過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的美國公眾比例首次與將電視作為新聞消費渠道的比例持平(48%),并預估未來互聯網平臺將進一步取代電視,成為美國公眾最為主要、關鍵的新聞媒介。就2023年收視率排名前25的電視臺來看,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以約454萬觀眾的收視總量再度領先,福克斯(Fox)則依靠超級碗這一重大體育賽事集中“收割”了18~49歲的中青年觀眾。值得注意的是,觀眾數量增幅最大的是Grit頻道。除了該頻道觀眾基數相對較小的原因,更關鍵的因素在于其開始主打西方懷舊電影和劇集,由此吸引了一大批仍在觀看電視的老年忠實粉絲。這表明在日益萎縮的電視市場中,“銀發族”是易被忽視但卻需重點把握的目標群體。

不同于印刷與電視媒體的頹勢,音頻媒體在數字時代煥發出了蓬勃生機。以播客(Podcast)為代表的音頻媒介成為了媒體行業投資的巨大藍海。據愛迪生公司發布的年度報告,10年前僅有12%的美國青少年及成年公眾擁有收聽播客的習慣;時至今日,該項數據直線攀升至42%。從受眾的年齡構成來看,青年群體對播客的青睞程度明顯更高,數據顯示,在18~29歲的美國人中,2023年內收聽過播客的比例高達67%;而在65歲及以上的美國人中,這一比例為28%。

在美國整體經濟下行的宏觀危機之下,新聞業未能幸免于難——上至大型主流媒體機構的裁員潮,下至地方新聞系統面臨的“肉渣新聞”問題,無一不在彰顯印刷、電視等傳統媒體正在經受著經營不善與傳播力下降的雙重嚴峻考驗。同時,置身于這個公眾愈發青睞在線傳播渠道的信息時代以及流量“退潮”的新市場環境下,傳統媒體需審慎選擇更為長久的轉型模式。在積極融入智媒技術的洪流之時,如何高質地進行新聞生產并重獲受眾的信任,是美國新聞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流媒體平臺的沖擊,美國廣播電視業尚有突圍出口,以“銀發族”為核心受眾的懷舊節目,有望突圍部分電視臺的收視困局。而在獲得“Z世代”強烈青睞的播客市場,深耕用戶關系是提升聽眾忠誠度及轉化效果的必經之路。

二、互聯網和社交媒體

2023年,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深度嵌入到美國公眾的生活中,特別是以Z世代為代表的年輕用戶,雖然近年來,關于社交媒體“毒害”青少年的論調在美國社會日益增長,但依舊未能阻止青年群體對社交媒體平臺密集、持續地使用。相關調查顯示,超過九成(92%)的“Z世代”用戶每天至少在社交媒體上花費4個小時。美國青年、青少年群體紛紛告別了一度占據主導地位的Facebook和Twitter(現更名為X),轉而投入TikTok、Snapchat、Instagram、YouTube等新興社交媒體平臺的懷抱,這彰顯出“Z世代”由圖文到音視頻的信息消費與自我表達的形式轉向以及趨于“輕量化”的內容接收特征(見圖1)。


圖1 2023年美國青少年社交媒體平臺使用偏好

隨著“Z世代”的入場,并走向網絡輿論場的舞臺中央,其使用習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社交平臺的發展方向。在音視頻轉向的大背景下,以TikTok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蓬勃興起,其簡潔、快節奏的內容,精準的算法推送和對趣緣社區與弱關系網絡的關注,不僅形塑了新一代社交媒體用戶的表達與互動方式,還帶動了硅谷社交媒體平臺的“TikTok化”(TikTokification)潮流。例如,Meta公司與YouTube平臺接連推出競品應用或上線類似功能,旨在仿照TikTok豎屏與瀑布流的呈現方式,迎合用戶的消費習慣轉變。一批主流媒體、權威機構也紛紛入駐TikTok等短視頻平臺,通過更接地氣的方式與用戶進行互動,既豐富了短視頻平臺的內容生態,又通過網絡效應形成了更為多元的社群。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互聯網科技產業歷經數十年的快速擴張,已經實現了全球范圍的普及和業務樣態的延伸,為民眾生活帶來便捷、便利的同時,也逐漸進入創新發展的“平臺期”。與此同時,虛假信息、輿論極化、算法黑箱、隱私泄露、平臺壟斷等問題也層出不窮,使得用戶對互聯網科技公司的不信任、甚至反感情緒與日俱增,取代了快速發展階段的普遍樂觀情緒。《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以“技術后沖”(Techlash)這一概念來描述這種樂觀主義情緒的日益消散,牛津詞典將其進一步定義為“對大型科技公司,特別是總部位于硅谷的科技公司不斷增長的權力和影響力產生的強烈而廣泛的負面反應”。在技術后沖思潮的持續深化下,民眾和政府開始警覺互聯網技術本身的“基礎設施化”與互聯網科技公司的商業化、私有化屬性之間的根本矛盾,對互聯網平臺監管的關注度日漸提高。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近八成的美國公眾認為科技公司所擁有的權力過于龐大;74%的民眾表示十分憂慮互聯網虛假信息的傳播及其帶來的嚴重后果;用戶的在線隱私同樣成為一項重要關切,民眾擔心互聯網公司對個人數據的儲存、占據、售賣將致使隱私泄露等一系列問題。

從外部監管層面而言,盡管美國公眾的憂慮情緒一定程度上推動政府展現出更為積極的監管態度,但與2016年起便圍繞著虛假信息、數字隱私、人工智能等問題推出一攬子法律政策的歐盟相比,美國政府的立法監管依舊延續著“雷聲大雨點小”的緩慢推進模式。不過,美國政府對于非本土平臺的格外警惕成為了例外。2023年3月初,美國政府發布新版《美國國家網絡安全戰略》,宣稱其旨在通過改善數字安全的整體方法幫助美國準備和應對新出現的網絡威脅。2024年初,多位美國議員聯合提出一項新法案,要求TikTok在165天內從其母公司剝離,否則將禁止其于應用商店上架。令人意外的是,美國兩黨難得地統一戰線,并在短短幾天內于眾議院一致通過法案。美國總統拜登更是公開表態,稱若該法案得以在眾議院、參議院通過,則不會多加干涉。美國政府和國會針對“外來”平臺的一系列舉措,標志著美國互聯網治理思維不再貫徹其數十年來所宣稱的自由、開放理念,反而展現出數字主權邏輯所留下的深深烙印。

從平臺“自治”維度而言,隨著社交媒體平臺逐漸從以無序競爭、“跑馬圈地”為特征的初期發展階段過渡至相對平穩、成熟的新階段,一些新興硅谷公司開始主張以強化用戶體驗替代吸引流量的競爭理念,以避免傳統意義上基于流量與用戶留存時間的激烈競爭帶來了“信息失序”、隱私泄露等一系列問題,以及利用獵奇、窺私心理而進行的惡性競爭。例如,社交平臺Pinterest的首席執行官比爾·雷迪(Bill Ready)表示,社交媒體未必注定“有毒”(toxic),在更為合理的自我治理、管理措施下,其可以變得更為健康、友善。在業務實踐中,Pinterest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向用戶推送建設性內容,旨在幫助受眾維護情緒健康。而與瀑布流式的被動接受不同,Pinterest和LinkedIn等平臺鼓勵用戶發揮主動性,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內容,搭建社會互動網絡。這種積極的價值觀導向不僅有利于用戶的心理健康,也與大部分廣告商倡導的積極生活方式不謀而合,因而帶來更多的盈利可能。從長遠來看,關注數據安全與用戶身心健康、鼓勵其創造性,或將成為互聯網和社交平臺走出瓶頸期的破局之道。

三、影視娛樂和流媒體

2023年的影視娛樂與流媒體產業大體延續了前一年的強勁復蘇態勢,同時在越來越多的科技巨頭入局泛娛樂行業的背景下,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雖然2023年美國前十大電影的票房收入(34.441億美元)未能超過2022年的收入(38.3億美元),但票房總額突破了80億美元,成為了繼新冠疫情期間票房低谷后回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特別是夏季電影票房的極佳表現已基本回升至疫情前的火爆程度,幫助緩解了由“好萊塢大罷工”所致使的秋冬季影業困局。總票房高達6.3億美元的女性主義電影《芭比》成為了2023年最暢銷的電影,幫助華納兄弟在全美發行公司排名中躋身前五;與之同日上映的人物傳記電影《奧本海默》也不遑多讓,以3.26億美元的票房收入位列第五。這兩部高票房電影聯合創造了美國影史上名列前茅的周末票房成績,并幾近占據了全年電影放映時間的一半(45%)。


2023年,華特迪士尼公司自2014年以來首次未能實現票房突破10億美元。這家“百年老店”的受挫成為了美國影視行業的熱點話題,特別是對比其四年以前在票房收入上的一枝獨秀,則顯得更為落寞。2019年,全球票房排名前十的電影中,有七部由該公司制作。時至今日,《芭比》《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蜘蛛俠:平行宇宙》等最受歡迎的作品皆出自其競爭者之手。華特迪士尼影業票房的疲軟與觀眾對“超級英雄”題材的審美疲勞緊密相連。連續多部“超級英雄”電影的票房、口碑雙失利,均反映出這一電影類型的成功已然走向盡頭。

就流媒體平臺而言,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流媒體平臺對美國公眾生活的高度嵌入造就了渠道依賴與觀看慣習的形成。盡管居家隔離限制早已不在,但使用流媒體平臺的人群比例不降反升,超過九成的美國家庭都訂購了來自Netflix、Amazon Prime或Hulu的流媒體服務。從觀看時長來看,平均每位美國人每天在流媒體平臺上花費的時間已達3小時;各大流媒體平臺過去一年的視頻播放總時長高達2100萬年,比2022年增長了21%。這一與日遞增的消費時長反映出流媒體服務在美國娛樂與信息獲取中發揮的核心作用。與流媒體熱潮一體兩面的是競爭激烈的行業現狀。目前,入局流媒體行業的公司可大體被分為三類:以Netflix、YouTube為首的科技企業、以NBC、HBO為代表的傳統電視公司,以華特迪士尼、環球影業為代表的老牌影視娛樂巨頭。在所有平臺中,Netflix延續了其在行業的主導地位,在全球共擁有2.628億用戶,同時在用戶滿意度方面同樣表現優異,且遠超其競爭對手。

不過,受好萊塢編劇和演員大規模罷工的影響,2023年流媒體平臺新增的節目與內容相比于前一年明顯減少。一方面,庫存節目的所剩無幾與新劇目的“難產”促使著流媒體平臺開始啟用內容共享機制,不再強調視頻節目或劇作的獨家和專屬。《金裝律師》(Suits)成為了這一轉變的最大受益者,該劇于2011年至2019年在NBC首播,2023年被Netflix與Peacock引入后,連續十二周蟬聯了全美電視劇觀看量排行的榜首,最終于年度流媒體非原創劇(acquired streaming program)觀看量排名中勇摘桂冠。另一方面,美國的影視寒冬也推動著流媒體行業格外關注內容貨幣化策略,幾乎所有的流媒體平臺都在過去一年選擇提高訂閱費。以Amazon為例,即使是訂購其會員服務的觀眾依舊會在觀看電視劇或電影時瀏覽到廣告;若想完全避開廣告,則需每月額外支付2.99美元。這一變化與流媒體行業的初始階段形成了鮮明對比:在2019年,華特迪士尼公司與蘋果公司方入局流媒體行業時,彼時大多流媒體平臺通過提供大量且低價的原創內容吸引觀眾的關注與青睞。

盡管流媒體的原創劇目深受編劇和演員罷工事件的影響,但仍有少數作品于2023年進入市場并取得亮眼成績。全美排名前十的流媒體原創電視劇共收獲了超過1330億分鐘的觀看時長。同時,幾乎沒有受到罷工事件波及的動畫類作品以及流媒體行業所儲備的龐大影視庫,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觀眾陷入無劇可看的局面。據統計,各大平臺可觀看的原創與非原創劇目、電影、綜藝已逾110萬部。更為關鍵的是,隨著直播類應用程序的興起,這些公司不再滿足于影視類節目的點播,而是寄希望于更為多元化的內容以擴張自身的業務版圖,進一步模糊了有線電視和流媒體平臺之間的界限。特別是,本被視作電視收視率關鍵來源的直播體育賽事與流媒體平臺紛紛形成合作關系、甚至成為流媒體的獨家內容,凸顯了有線電視未來或將被替代的困境。

四、廣告業

在過去一年,美國依舊保持著其在全球廣告市場中的領先地位,超過第二大市場中國一倍有余。在所有廣告類型中,搜索引擎和社交媒體成為了美國廣告市場持續擴大的主要驅動力,相比于2022年分別增長了10%和14%。從更為細分的領域而言,一個不可忽視的變化是電子游戲成為了2023年廣告領域表現最為突出的增長點。據統計,美國游戲玩家的數量已然逼近總人口的半數。同時,雖然34歲以下的游戲玩家高達50%。隨著游戲產業伴隨著過去幾代人的成長并成為他們生活的組成部分,游戲玩家的平均年齡在逐漸上升,27%的游戲愛好者年齡在45歲以上。玩家數量的日益上升促使著越來越多的商家傾向于將廣告投放至電子游戲渠道,美國游戲產業的廣告收入在過去五年增長了一倍有余,并即將突破85億美元大關。而與互聯網新興產業蓬勃生長的廣告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共電視、地方媒體、印刷媒體廣告收入無一例外地進一步萎縮,反映出互聯網行業與傳統媒體廣告市場的差距正日益擴大。

近年來,互聯網行業對廣告利潤的攫取招致了新聞行業的集體不滿。繼澳大利亞、加拿大后,美國加州的立法者也于2023年初發起“加州新聞保護法案”,旨在對互聯網平臺分發新聞文章獲得的廣告利潤進行“征稅”,為廣告收入暴跌而衰落的新聞業提供新的生機。然而,以Meta與Alphabet為首的科技巨頭對此表示了強烈不滿,并聲稱若該法案通過,則將從自身搜索引擎或社交媒體平臺上刪除所有來自該州的新聞文章,以避免支付費用。互聯網企業的“恐嚇”成功地延緩了立法的步伐,該法案原本在兩黨共同支持下于6月移交至州參議院、并預計在7月召開聽證會;如今,聽證會已被重新安排至2024年,具體召開的時間仍未明確。

事實上,廣告利潤從傳統媒體行業遷移至數字渠道并非新現象,但令人意外的是,雖然蘋果公司于2021年推出的隱私政策(ATT)通過要求其商店應用必須主動詢問用戶是否允許跟蹤其數字軌跡以限制科技公司收集、共享、售賣用戶個人信息的可能,但卻并未對社交媒體廣告造成根本性打擊。在頒布隱私政策兩年后的今天,我們依舊目睹著互聯網行業廣告收入在以超過10%的年增長率高歌猛進。固然,部分原因在于,即使蘋果公司對應用程序做出需征得用戶同意的要求,但近半數左右的用戶尚未理解、明晰應用軟件的數據使用意涵,促使他們為圖便利直接點下了“同意”按鈕;同時,也有研究發現,部分iOS應用程序仍在利用技術漏洞或政策“灰色區”,將用戶的個人信息收入囊中。更為關鍵的是,互聯網產業及其行業巨頭大多已然尋找到了替代途徑。一方面,美國作為全球最大廣告市場,在過去一年開辟出了新興技術融入于廣告的可能,裸眼3D廣告、VR廣告以及品牌NFT物料等新穎的數字化方式進一步豐富了用戶的參與方式。電影《芭比》的廣告與營銷手段即為典型案例,其通過推出由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芭比自拍生成器”網站,吸引了大量觀眾生成電影風格的自拍海報,并在社交媒體平臺進行了二次傳播,彰顯了借助人工智能和模因化(Meme-ification)的廣告效果。另一方面,短視頻或直播電子商務成為了社交媒體平臺提高廣告收入的重要因素。2023年9月,橫空出世的“TikTok Shop”在短短幾日內便吸引了超過20萬個的商家注冊,這一功能將使得社交媒體平臺的“變現”——從流量,到廣告,再到購買——的轉化變得更為直接、有效。正因如此,Meta公司也在2023年選擇與Amazon聯手,希冀通過其在社交媒體平臺的主導角色與亞馬遜在傳統電子商務行業的統治性地位,組成社交媒體電子商務模式的流量閉環,以此重新挽回因蘋果公司隱私政策而流失的部分小型企業。

新一期的美國總統大選季待2024年方才正式開始,但這一可預見的關鍵事件也影響著2023年廣告業的眾多決策。過去,美國絕大部分政治廣告投放至地方或全國電視、廣播機構,但如今越來越多的資金正流向數字平臺。Twitter(現更名為X)作為美國政治在線輿論場的主陣地,原本于2019年起便在全球范圍內禁止了政治廣告,但其被馬斯克(Elon Musk)收購后,在2023年初解除了這一禁令,允許政黨、候選人在該平臺上投放廣告。根據最新數據,美國的政治廣告市場已然碩大無比,2024年總統大選的廣告資金預計將增長至約160億美元,該數字甚至超過了澳大利亞所有廣告類型的總金額。這一創紀錄的金額也勢必會對美國2024年的廣告業格局帶來廣泛的影響與空前的沖擊。

五、新興媒介產業

2023年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轉折點。一方面,其見證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技術革新。在ChatGPT于2022年末火爆全球后,GPT-4、Gemini、Midjourney、DALL-E等文字、圖片、視頻多模態大模型的相繼問世,展現了生成式人工智能顯著增強的人機交互水平和邏輯能力,標志著在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視頻處理等技術的跨越式發展,為邁向通用人工智能(AGI)奠定了可能。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市場規模也在2023年得到了快速擴張。相關統計報告顯示,2023年人工智能的全球市場規模高達1966.3億美元;其中,美國作為人工智能技術與市場長期以來的領跑者,在過去一年依舊處于領先地位。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已然逐漸應用在新聞采集、生產、分發全流程中,具體表現在信息采集、自動化生成新聞、受眾分析、事實核查、個性化推薦等。例如,彭博社的創新實驗室BHIVE推出了移動應用程序The Bulletin,借助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歸納分析新聞稿件,使得用戶在打開該軟件時便得以看到一組最新消息的摘要,以滿足用戶利用片刻空隙便可快速了解當下最新動態的需求。同時,美聯社、華盛頓郵報等多家美國主流媒體則選擇將人工智能技術嵌入至新聞生產的流程之中,特別是在轉錄語音、翻譯、事實核查方面得到了大規模的應用,以盡可能提高信息的生產力和效率。

然而,在熱烈擁抱新技術的同時,也有不少媒體由此陷入公信力的爭議與危機。調查發現,聚焦于科技產業的新聞網站CNET借用人工智能生成了77篇新聞報道,其中超過半數含有錯誤;甘尼特報業集團使用名為LedeAI的人工智能服務撰寫體育快報,卻由于其文章用詞古怪、并出現多處數據重復,而遭致公眾嘲諷,最終被迫停用。更為嚴峻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面臨的版權邊界爭議。2023年底,《紐約時報》向OpenAI及其投資人微軟公司提起侵犯版權訴訟,指控二者未經許可使用其數百萬篇文章以訓練人工智能模型。此次訴訟拉開了未經授權使用已發布作品訓練人工智能技術的"法律戰役"序幕,或將成為影響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走向的重大事件。一項面向世界500強企業的調研顯示,近1/3的從業者表示,知識產權問題是他們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過程中最大的擔憂。正因如此,2023年11月,OpenAI為可以公開訪問的網站提供了一款用于版權保護的插件Copyright Shield,并承諾保護商業客戶免受版權索賠。

短期來看,人工智能市場仍處于并將持續處于火熱的狀態,且這一市場的火爆與其作為未來通用人工智能、元宇宙實現的基礎不可分割。以日前OpenAI推出的視頻生成模型Sora為例,其能夠生成具有多個角色、包含特定運動的復雜場景,已初步具備理解動態物理世界的能力。從根本上看,這一生成式人工智能軟件融合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混合現實、計算機視覺等前沿技術,實現了較高水平的交互能力和沉浸式視覺體驗,為推動元宇宙從運用2D數據的1.0時代走向完全理解3D環境的2.0時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數字互動的滯后型和視覺效果的失真問題。但綜合看來,各類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技術邏輯相似,其區別僅在于能夠實現交互的方向不同,如Gemini之所以成為繼GPT-4之后最受關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是因為它能夠實現Google產品生態的跨平臺交互。由此,未來生成式人工智能競爭將從將從基于文本、單一平臺走向多模態、跨平臺,并可能在技術漸進成熟后進入一段平臺期,朝著規范化、標準化的發展方向進入新階段。

六、發展趨勢與展望

展望2024年,在百年變局、“危機連鎖”與“人機共生”的傳播生態中,數智化潮流中的傳媒產業將迎來的危機與轉機,頁是美國傳媒產業亟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從縱向的時間維度來看,不難發現美國傳媒產業已然從在線化進一步升級為數智化。然而,盡管尚未適應數智化轉向的媒體機構處于相對劣勢地位,但其發展方向也并非完全由數智化程度所定義。“老牌勁旅”《紐約時報》的長盛不衰與數字媒體“嗡嗡喂”(BuzzFeed News)的轟然倒臺恰恰表明,在流量“退潮”的新市場環境下,傳統媒體仍需審慎選擇更為長久的轉型模式。特別是當“技術后沖”思潮對美國政府、公眾形成廣泛、深刻的影響,新興硅谷公司主張以強化用戶體驗替代吸引流量的競爭理念,避免傳統意義上基于流量與用戶留存時間的激烈競爭帶來了“信息失序”、隱私泄露等一系列倫理問題或惡性競爭,實現技術安全、健康、向善的應用,或將成為互聯網行業走出瓶頸期的破局之道。與此同時,雖然數家媒體機構在經濟下行的宏觀危機下覆滅,但也有不少新興媒介技術、產業、機構應運而生。不論是深耕用戶關系并展現出顯著轉化效果的播客節目,抑或是在“后疫情時代”依舊深受觀眾青睞的流媒體產業,還是在創辦后六個月便已盈利的科技新聞機構“404媒體”,都進而表明在積極融入智媒技術洪流的同時,以高質的信息生產重塑“傳播主體-受眾”關系,有望成為美國傳媒工作者適應不斷迭代的信息流通環境、開發“新質生產力”、重建傳播價值觀的制勝之寶。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張琪云,碩士研究生張丹瑜、鄧詩晴、唐婧溦、符奮參加了資料搜集和部分文稿的撰寫,特此致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嚴管執行!中方再出手,美媒發愁

嚴管執行!中方再出手,美媒發愁

觀察者網
2025-05-09 23:37:04
2025年還不到一半,年度弱智詞匯已經出現了

2025年還不到一半,年度弱智詞匯已經出現了

章北海
2025-05-09 11:43:43
印巴空戰,日本最慌

印巴空戰,日本最慌

求實處
2025-05-09 21:49:32
大媽轉身撞人案再續!網友喊話韓法官,青島或成老年人旅游首選

大媽轉身撞人案再續!網友喊話韓法官,青島或成老年人旅游首選

奇思妙想草葉君
2025-05-09 23:43:15
被光影偏愛的天使(2319)

被光影偏愛的天使(2319)

生活新鮮市
2025-05-09 00:39:29
一旅客遭遇“免費降艙”,買的商務艙變成經濟艙,廈航回應

一旅客遭遇“免費降艙”,買的商務艙變成經濟艙,廈航回應

界面新聞
2025-05-09 17:46:04
你躲過了“4+4”大夫,躲不過“幾內亞比紹”的醫生

你躲過了“4+4”大夫,躲不過“幾內亞比紹”的醫生

細雨中的呼喊
2025-05-09 23:07:02
不能再歇了!Shams:騎士球星加蘭、莫布利和亨特今日全部復出

不能再歇了!Shams:騎士球星加蘭、莫布利和亨特今日全部復出

雷速體育
2025-05-10 06:28:07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沖突可能是一個陰謀!巴70%的裝備來自中國!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沖突可能是一個陰謀!巴70%的裝備來自中國!

小企鵝侃世界
2025-05-07 20:23:40
武契奇到了!繞道三千公里沖破巨大阻力:我答應過普京我會來!

武契奇到了!繞道三千公里沖破巨大阻力:我答應過普京我會來!

派大星紀錄片
2025-05-09 17:08:21
實錘!印度境內發現高度疑似PL-15e導彈殘骸,分析稱是燃料耗盡或被攔截

實錘!印度境內發現高度疑似PL-15e導彈殘骸,分析稱是燃料耗盡或被攔截

不掉線電波
2025-05-09 17:41:54
在青島如何走路,才能不賠七萬

在青島如何走路,才能不賠七萬

不正確
2025-05-09 14:24:57
俄烏“勝利日”彈雨紛飛,全球40家軍工巨頭落戶烏克蘭鑄鋼鐵神獸

俄烏“勝利日”彈雨紛飛,全球40家軍工巨頭落戶烏克蘭鑄鋼鐵神獸

史政先鋒
2025-05-09 19:16:55
康輝:我高考分數遠超清北,卻被人頂替,靠父親三個月奔波查出真相

康輝:我高考分數遠超清北,卻被人頂替,靠父親三個月奔波查出真相

她時尚丫
2025-05-09 22:09:40
殲10C打服美吹,平可夫表示海峽兩岸千萬別打,臺軍升空就被鎖定

殲10C打服美吹,平可夫表示海峽兩岸千萬別打,臺軍升空就被鎖定

凱撒談兵
2025-05-09 21:33:51
央視點名痛批!花光84億造不出一輛車,卻能花5000萬給員工買零食

央視點名痛批!花光84億造不出一輛車,卻能花5000萬給員工買零食

影史侃談
2025-05-09 06:40:03
集采后,醫療水平開倒車的速度令人痛心

集采后,醫療水平開倒車的速度令人痛心

灰產圈
2025-05-09 00:04:24
一覺醒來青島旅游業天塌了!青島大媽撞人事件后,恐怕沒人敢去了

一覺醒來青島旅游業天塌了!青島大媽撞人事件后,恐怕沒人敢去了

青青子衿
2025-05-09 23:54:21
工行回應兩售出金條發現疑似雜質:情況不屬實,疑似雜質應為金條售出后的外部附著物

工行回應兩售出金條發現疑似雜質:情況不屬實,疑似雜質應為金條售出后的外部附著物

澎湃新聞
2025-05-09 23:28:27
曝一線女星與富商私生子,出國留學是幌子,網友:就差直接點名了

曝一線女星與富商私生子,出國留學是幌子,網友:就差直接點名了

井普椿的獨白
2025-05-09 19:34:58
2025-05-10 09:31:00
清華全球傳播 incentive-icons
清華全球傳播
清華全球傳播
566文章數 2966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財經要聞

降息潮延續 存款利率全面邁向“1時代”

頭條要聞

閱兵式上 俄軍亮出新武器裝備

頭條要聞

閱兵式上 俄軍亮出新武器裝備

體育要聞

對話薩維奧拉:希望中國能有更多武磊出現

娛樂要聞

元斌為金賽綸發聲 金秀賢否認請殺手

科技要聞

雷軍:我經歷創辦小米以來最難的一個多月

汽車要聞

訂單破萬/32.98萬起 全新高山家族于5月13日上市

態度原創

本地
親子
游戲
教育
軍事航空

本地新聞

非遺里的河南|汴梁鳶舞千年韻!宋室風箏藏多少絕活

親子要聞

盤點2025南京市十大助孕公司,南京成功率比較高的助孕公司!

Theshy力挽狂瀾!IG奇葩BP擊敗WE,拿下第7勝!Gala艾希傷害爆炸

教育要聞

師范大學有“六大天王”有“四大諸侯”,還有“兩大考研神校”?

軍事要聞

"中國排面"亮相俄羅斯紅場閱兵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凯里市| 巴南区| 克拉玛依市| 江孜县| 酉阳| 潞西市| 襄汾县| 古蔺县| 广平县| 禹城市| 岗巴县| 松桃| 丰原市| 鄢陵县| 江油市| 云阳县| 白银市| 奈曼旗| 永定县| 县级市| 永善县| 会泽县| 长顺县| 丹寨县| 三台县| 漳平市| 靖江市| 肥东县| 林口县| 宝清县| 阳曲县| 临漳县| 苍溪县| 明溪县| 长春市| 武清区| 隆子县| 钟祥市| 泰顺县| 大城县| 盐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