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錄》:順治八年二月己亥,追論睿王多爾袞罪狀,有云:“擅自誑稱太宗文皇帝之即位原系奪立,以挾制中外”。
這說明多爾袞曾親口說過他的八哥,也就是清太宗皇太極是得位不正,至于清太祖努爾哈赤真正想要傳位于誰,肯定是他,之所以如此,應該是在為自己之后篡位造勢,只不過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多爾袞這位皇父攝政王突然死去,篡位之事不了了之,順治帝因此親政,所以這成為他的大罪之一。
那么皇太極有沒有搶奪多爾袞的皇位呢,如果細看清朝開國史,會發現這不過是多爾袞為自己臉上貼金之舉,主要原因有2點,接下來宋安之來細說一番。
一、努爾哈赤留下的是八王共治制度,并沒有明確指定繼承人,他不會自己否定自己。
努爾哈赤創建的后金政權,更多像是一個草原汗國,而不是傳統中央集權式政權那般,因為努爾哈赤自始至終提倡的是“八家分權”,也就是“八王共治”制度,所以后金并非中央集權式政權,只不過因為努爾哈赤是后金的創始人,擁有絕對的威望,是后金的大家長,所以即使努爾哈赤不斷將八旗分給子、侄,但他依舊擁有絕對的權威,后金權力還是集中在他一人手中。
不過努爾哈赤一直提倡的是八家分權,所以他在位后期,八王共治制度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根據《舊滿洲檔》記載,天命五年(1620年),努爾哈赤是如此說道:“此后立阿敏臺吉、莽古爾泰臺吉、皇太極、德格類、岳讬、濟爾哈朗、阿濟格阿哥、多鐸多爾袞(二兄弟一奶同袍,當時多鐸七歲,多爾袞九歲,都是年幼,應該是兩兄弟合管一旗)八王為八和碩貝勒。為汗者接受所給予的八旗人眾,食其貢獻。政務上汗不得恣意橫行,汗承天命執政,任何一位和碩貝勒若違犯擾亂政治的惡行,其余七位和碩(貝勒)集會議處,該辱則辱之,可殺則殺之。生活道德謹嚴,勤勉政事者,縱使治國之汗出于一己私怨,欲罷黜降等,其他七旗對汗可以不讓步。”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的確是要繼續加強八王共治,一方面是當時繼第一位繼承人褚英被廢殺以后,第二位繼承人代善又被努爾哈赤放棄,諸子、侄為了爭奪汗位繼承人,明爭暗斗很是嚴重,所以努爾哈赤應是害怕勝出者會對其他失敗者進行嚴厲清洗,因此干脆加強八家分權,造成一種互相牽制的局面,避免形成一家獨大以后出現自相殘殺的情況。
根據《東華錄·太宗錄》記載:天命七年(1622年)三月,努爾哈赤諭分主八旗貝勒曰:“爾八人同心謀國,或一人所言有益于國,七人共贊成之,庶幾無失。當擇一有才德能受諫者,嗣朕登大位。”意思是自己并不確定繼承人選,是由八位子侄也就是八旗旗主來共同推舉新汗,新汗可出自八旗中的任何一旗之主。
八王共治制度,在努爾哈赤晚年也是越來越完善,是一切大政由八旗貝勒共議,這其中又分四大貝勒和四小貝勒,四小貝勒因為年紀小,戰功不多,資歷尚淺,所以擁有的實權并不多,主要是四大貝勒擁有大權,因此當時也是由四大貝勒輪流值月主政,這四大貝勒分別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
因此等到努爾哈赤去世以后,后金的政治格局開始進入短暫的八王共治時代,或者也可以說是四大貝勒自治時代,所謂的八王之中推選一位新汗,其實也就是在四大貝勒之中推選一位新汗,這點努爾哈赤也是心知肚明,只不過他推行的是八王共治,是要求八旗旗主推選新汗,所以他并沒有明確立繼承人,不過他心中的理想人選肯定在四大貝勒之中,并且確定繼承人可以平穩過渡,不會造成大動蕩。
如果理想繼承人選不在四大貝勒之中,連權力核心都沒有擠進去,或者說四大貝勒都不是他心中的理想繼承人選,那么意味著變數太大,意味著可能會引發內亂,那么就在本質上偏離了他設計八王共治的本意。
縱觀當時格局,大貝勒代善在很早以前便是成為汗位繼承人,又被廢除汗位繼承人身份,所以他早早出局,并非努爾哈赤心中的理想繼承人選。
二貝勒阿敏為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之子,舒爾哈齊早年因為與努爾哈赤爭權奪利失敗,想要自立門戶而不得,反被禁錮而死,有著這一層原因,努爾哈赤重用阿敏為旗主,已是很夠意思,至于以他作為理想繼承人選,那是根本不可能。而且阿敏這個人刻薄小氣,并沒有統御一方的大才。
三貝勒莽古爾泰則是標準的有勇無謀,只是擁有赫赫戰功,政治才能則是近乎于零,所以他也不是努爾哈赤的理想人選。
四貝勒皇太極則是有勇有謀,可謂是文武雙全,所以努爾哈赤心中的理想繼承人選應該是他。
縱觀天命后期,努爾哈赤也沒有打壓過皇太極,對皇太極是一直委以重任。而且在天命末年,努爾哈赤還將鑲白旗旗主,也就是長子褚英的長子杜度,是只身調入鑲紅旗,而不是讓其帶領班底并入鑲紅旗,然后下令由皇太極長子豪格擔任鑲白旗旗主,這樣一來,等于是皇太極和豪格父子掌握了兩白旗,進一步加強了皇太極的實力,這分明是在替皇太極繼承汗位進行鋪路。
之后皇太極也是通過一番權力斗爭和交易,順利繼承大汗之位,成為后金國第二位大汗,不過皇太極畢竟是第二代繼承人,并沒有努爾哈赤那樣的絕對威望,所以后金正式進入八王共治時代,他這個新任大汗并沒有絕對的權力和權威,因此之后他大刀闊斧,不再進行“八家集權”,而是進行“一家集權”,使得后金開始過渡成為中央集權式國家,并且通過一系列戰爭統一關外,等到時機成熟以后,是改國號為“大清”,并且正式稱帝,因此皇太極可以說是清朝真正的開國皇帝。
所以從大的方向來說,皇太極根本沒有搶多爾袞的皇位,因為努爾哈赤留下的是八王共治格局,根本沒有明確立繼承人,他如果明確立繼承人,就是自己否定自己。
而且很明顯努爾哈赤心中的理想繼承人選,就是當時四大貝勒之中的皇太極,并且為皇太極進行了一定鋪墊,又怎么可能以多爾袞作為理想繼承人選呢?
二、努爾哈赤晚年最喜歡的是嫡幼子多鐸,而非多爾袞,即使想傳位幼子也是多鐸。
努爾哈赤起家于關外的白山黑水之間,當地屬于是雨水農耕區,土地生產力低下,僅靠農耕是無法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因此還要靠狩獵來維持生活,并且西邊緊靠蒙古高原,所以深受蒙古幼子守灶的傳統,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受到關內嫡長子繼承制影響。
雖然努爾哈赤最小的兒子是十六子費揚果,不過他所喜愛的是第四任大妃阿巴亥所生的三個幼子,分別是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其中最喜歡的是嫡幼子多鐸,對其的寵愛明顯比多爾袞多一些,這點通過以下兩件事便可以看出。
為什么八旗之中以鑲黃旗為首呢?
因為努爾哈赤晚年將自己所親領的兩黃旗的60牛錄,將正黃旗的30年錄平分給阿濟格和多爾袞兩兄弟,阿濟格因為年長,所以為掌旗貝勒。至于多鐸則是與自己在鑲黃旗,其中自己親掌15牛錄,再分給多鐸15牛錄,正因為鑲黃旗是努爾哈赤最后親領之旗,所以皇太極繼位以后,便要延續這一傳統,命令自己掌握的兩白旗與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的兩黃旗互換旗色,鑲黃旗也成為事實上的八旗之首,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努爾哈赤最為寵愛的是嫡幼子多鐸,所以將他與自己留于鑲黃旗。
第二件事是在天命九年(1624年)的元旦賀儀中,年幼的多鐸與其他旗主并列而代表一班,意在以后由多鐸繼承鑲黃旗,而比多鐸年長的多爾袞可沒有如此待遇,他所在的正黃旗旗主是阿濟格。
所以從小的方面來說,努爾哈赤即使想要傳位幼子,也應該是嫡幼子多鐸,而不是多爾袞。
即使之后多爾袞表現優異,展現的才能比多鐸要強,但是多鐸也并不弱,他之后是擊潰李自成之大順政權,再順勢南下攻破南明弘光政權,俘虜弘光帝朱由崧,后世乾隆帝稱其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所以這二人在幼年的表現估計也是半斤八兩,甚至多鐸表現更合努爾哈赤心思,所以穩坐嫡幼子之位,被努爾哈赤最為寵愛。
而且努爾哈赤死于1626年,多爾袞當時年僅14歲,并未立戰功,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又能展現出多大才能呢,即使表現再好,努爾哈赤也不至于想要傳位于他。
即使退一步說,努爾哈赤晚年出于偏心幼子的想法,想自己否定自己,想要否定自己留下的八王共治祖制,要明確立繼承人,那也是多鐸而不是多爾袞。
不能因為多爾袞之后優秀,成就一番大業,就認為努爾哈赤想傳位于他,那樣就是本末倒置了。
所以整體來說,皇太極根本沒有搶多爾袞的皇位,之所以一直有說法認為皇太極是得位不正,是因為多爾袞身為攝政王,入關以后,一再為自己升級,先是皇叔父攝政王,又是皇父攝政王,直接當了順治帝的父親,并且因為過度擅權,還經常去皇宮后院,以至于傳出孝莊太后下嫁于他的野史謠言,很明顯就是要篡位,因此為了造勢,說道皇太極皇位是搶他的。
加之根據《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多爾袞生母阿巴亥是“饒豐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因此努爾哈赤臨死考慮到“留之恐后為國亂,預遺言于諸王曰:“俟吾終必令殉之”,最后皇太極等諸貝勒逼阿巴亥殉葬,這個記載反而成為一些人佐證皇太極是搶了多爾袞皇位,所以心虛之下逼死了多爾袞生母。
阿巴亥之死,說白了就是她心機太重,在早年因為努爾哈赤說過死后讓代善這個繼承人照顧大妃阿巴亥,所以為了保住自己權位,努爾哈赤還沒死,阿巴亥便與代善眉來眼去,使得努爾哈赤大怒,加上代善聽信后妻的話,過度虐待親子,使得兒子都想叛逃到明朝,導致努爾哈赤認為他不配當下一任大汗,因此失去繼承人資格,有著這樣的經歷,所以努爾哈赤自然害怕阿巴亥聯合掌握兩紅旗的代善,又有掌握兩黃旗的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個親子支持,趁機來個“后宮干政”,或者是游走各方旗主之間,成為巨大的不穩定因素,造成后金內亂,因此干脆下令讓她殉葬,而皇太極等諸位貝勒也看透了這一點,是以威脅到他們利益的阿巴亥必須死。
當時代善為了表明清者自清,自然是支持阿巴亥殉葬。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年紀小,資歷尚淺,也沒有能力阻止,所以阿巴亥就那樣死了。
最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其實孝莊太后和多爾袞并非青梅竹馬,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也只是野史傳言,即使有可能是真的,那么清朝官方為了保住皇室顏面,肯定刪除了相關史料,但也只是說明孝莊太后為了保住兒子順治帝的皇位,是下嫁于多爾袞以委曲求全,但是現代很多影視劇參考孝莊太后下嫁于多爾袞的野史傳言,進行了演繹,使得很多觀眾認為皇太極是搶了多爾袞的皇位和青梅竹馬,其實并非如此,皇太極并沒有搶過多爾袞的皇位和青梅竹馬,要說搶,反倒是多爾袞有可能逼迫過皇太極的妻子孝莊太后下嫁于他。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歡迎吐槽、點贊、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