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胖虎
“大家好我是饅頭,我有句話想對阿團說……”
全場一陣歡呼,阿云嘎粉絲趁勢追問:“你知道喝什么酒醉得最快嗎?”
阿團(阿云嘎昵稱)還在思考,身邊的“棍哥”肖央一秒猜中笑著幫答:“我知道!天長地久!”
果然 44 歲正是愛磕 CP 的年紀,哥甚至還把自己給說紅溫了! !
是的,在電影《出入平安》首映禮&桃叨叨觀影團的整活現場,粉絲除了發起土味情話攻勢, 還有人勇猛地拉著阿云嘎一起合唱電影片尾曲《繡一個月亮》: “摘兩顆星星 哎哎嘿吆 / 許下那個心愿 共白呀頭”……成功獲得肖央好評:“我覺得你們可以合作演出了! ”
這互動氛圍,和《出入平安》給人的感覺如出一轍:笑中有淚,不刻意放大苦難,以真實的人性抉擇見生死大義。正如導演劉江江所說,拍電影要有叫板精神,它不是藥但可以是糖!
“西游分隊”,有笑有淚?
這是一場“甜蜜”的首映禮,主創和觀眾們一上場就拿到了桃叨叨準備的糖果,呼應了影片的英文名《Give You A Candy》(給你一顆糖)。
糖果是《出入平安》中反復出現的意象。
因為改編自真實事件,以“大地震后的第一天”展開的人生百態,從監獄中僥幸逃出的死刑犯鄭立棍(肖央 飾)帶領一眾犯人展開了救援,所有人都預感這是一部大煽情催淚片。
但導演劉江江卻說,面對生命中的困境,“電影可能無法成為藥,但希望這部影片能成為一顆糖”,給觀眾帶來慰藉。災難的悲苦并不是這部影片的核心看點,主人公像西天取經一樣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救人,這一路見到的眾生相,讓這部電影有著公路片一般的氣質。
肖央本人是帶頭嗑CP的搞笑擔當,但電影中的角色鄭立棍是個像孫悟空一樣桀驁不馴的純爺們兒。日常把“我本是老天爺他干爹”掛在嘴上,是個動不動就想逃跑的混不吝。
災難中為了守護妻子,他戴上“緊箍咒”,從殺人者變成了救人者,一身血性逐漸煉成英雄骨氣。
陪伴他上演“他逃他追他插翅難飛”的是阿云嘎飾演的警察尉遲曉。身為執法者“二郎神”,兩人一路上演“貓鼠游戲”,他是他的“三只眼”,他是他的“攪屎棍”,屬于是阿云嘎一看不到肖央就渾身難受。
影片中肖央爬上了旗桿,操著河北方言問阿云嘎:“這天都要塌了,你還盯著我做啥呀?”阿云嘎則表示:“我要跟你鎖死”,讓全場觀眾看片時 大笑出聲!
娜扎飾演的鄭立棍妻子木春桃,是一個夠“辣”的最美“村花”。
挺著大肚子送丈夫 上刑場,她夠有膽識;影片后期在一片廢墟中生孩子,嘴唇皸裂,淚和汗打濕頭發的娜扎對肖央說:“我餓了,我生不動了”,讓許多觀眾淚目。
不似她往日的女神形象,但那一刻的娜扎讓人感受到她小小身體里爆發出的無窮力量。
在笑和哭中為人性而震撼,這正是《出入平安》的魅力。
飾演醫生白素娥的演員黃小蕾說:“導演不愧是古希臘掌管觀眾情緒的神,把我們拿捏得死死的”。她說自己最感動的片段,是尉遲曉與妻子小玉(林允 飾)的“婚禮”。本來她覺得自己已經免疫了,但不久前在平遙電影節上又看到的時候,“還是不行了”,再一次淚崩。
那是阿云嘎的重場戲,他坦言最開始不知道怎么演,尤其是拍這場“生離死別”戲時,他和林允才剛認識。這很考驗演員信念感,像肖央與娜扎的生離死別戲份,也是兩人認識的第二天拍的。
當時阿云嘎找導演和肖央商量,他是音樂劇演員出身,“有時候千言萬語不如唱兩句”,能不能用音樂表達心情。由此貫穿電影的片尾曲《繡一個月亮》,就是他在那個時候寫出來的。
在尉遲曉和小玉的戲份中,《繡一個月亮》只唱了兩句就沒能繼續下去,在后期肖央&娜扎、黃小蕾&王戈兩對CP的感情重場戲中,這段音樂都再次想起。
尤其是當這首歌被肖央輕輕唱給精疲力盡的娜扎聽時,“我相信那個濃度是更厚重的”,阿云嘎說:“這種脆弱的心情是在很多人之間流動的,是一種無形的感動。”
至于整個劇組最“松弛”的演員,肖央表示那必定是已經和導演二搭的小演員楊恩又,“她天生就有做演員的靈魂。”
在肖央眼中,劉江江導演和楊恩又就像“老菩薩和小童子”,劉江江經常給楊恩又出難題,要她帶著“這樣那樣的感情,然后哭!”添上一堆形容詞,可能成年演員都不見得能處理好,但又又往往能表達得非常感人。
現場主持人又再次問楊恩又:“你覺得導演給你出的那些題難嗎?”
小恩又忽閃著大眼睛想了一會,滿是松弛:“還可以(笑)。”全場再次響起寵溺的掌聲。
和觀眾“坐在一起”,
感受真實的震撼
這是劉江江導演繼《人生大事》之后的第二部作品,依舊探討了生死的意義,有觀眾好奇導演做這部電影的契機,劉江江會心一笑,說他看到劇本時第一反應是:“這我弄不了,這太難了。這個(題材)找一新導演,你們(片方)也太敢了。”
《人生大事》之后,許多跟“告別、死亡”有關的題材都找上他,他一直在猶豫:“我要給自己貼上一個這樣的標簽嗎?”但就像影片中每個和老天爺叫板的角色一樣,劉江江覺得整個劇組都有一種“叫板精神”,敢和困難叫板,讓他也受到感染,下定決心“就它了!”
與《人生大事》由劉江江自己創作劇本不同,《出入平安》是在事實的基礎上,最先由影片編劇,也是制片人之一的黃了了創作出來的。
黃了了當過22年的獄警,創作這樣一部與監獄有關的作品得天獨厚,因為對各類犯人的處事風格很了解,也能把他們的生活習慣刻畫得入木三分。
黃了了跟我們分享,可能是由于職業習慣,在劇組時她只要往現場一站,肖央等人就覺得“她像個警察站在那。”(笑)
影片的時代背景放在上個世紀,自帶一種樸素的情感流露,當山崩地裂,樓宇倒塌,一張張老相片、老物件,在廢墟中掙扎著站起來的老百姓,讓人感受到身為人雖渺小卻不屈的力量。
有影迷向劉江江提問:“災難片有其社會屬性和人文屬性,對于這樣一部半記錄式的影片,您怎么用記敘的方式,去權衡其中的人文關懷與商業屬性呢?”
劉江江很喜歡這個提問,他分享自己拍電影的心態:“我因為不是學電影的,我就是野路子。”學新聞出身,做過多年的電視臺記者和編導,他說紀實性的影片要想打動觀眾,“就是要找到它的真實感,有沒有這么個人、這么個事兒,像我(觀眾)平時見過的人,經歷過的事兒。”
“我跟一些其他同行不太一樣,我沒有職業包袱,你們可以說我拍的不是電影,但我希望它是好看的。”劉江江始終將自己的作品定義為大眾電影,要站在觀眾的角度去拍。他分享從前在電視臺工作,離觀眾很近,“我今天播的節目,明天就知道收視率”,電視臺會根據觀眾的反饋及時做出調整,這也是劉江江做電影的準則:“始終要和觀眾坐在一起”。
這樣一部淚中 帶笑的“非典型災難片”,如劉江江所說,他并沒有把讓觀眾哭或讓觀眾笑放在第一位,電影只是記錄,只是“一顆糖”,成為觀眾心中一些角落,一些空白的慰藉。
視覺| 蛋蛋
運營 | 曉滿、杜杜
請聯系:TDDshangwu(微信ID)
轉載
請聯系:manxiaoyu001(微信ID)
桃叨叨的小桃子聚集地
追愛豆 · 看劇 · 聊電影 · 吃瓜
↓關注【AKA桃叨叨】視頻號,收獲更多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