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上產糧很少,供給山上的百姓還不寬裕,部隊吃糧就無法保障。為了吃糧、存糧,就得靠下山打土豪,把籌到的糧食挑上山來。因此,挑谷上山便成了紅軍一項經常性的工作。
從井岡山上到山下寧岡的茅坪,來回100多里路。山高,坡陡,路窄,非常難走。每到運糧時,戰士們天蒙蒙亮就出發,裝好糧食就返回,直到天黑才可以回山。趕到裝糧地點,或用籮筐擔,或用口袋背。沒有了裝具,有的戰士干脆就脫下一條褲子,把褲腿扎緊,滿滿地裝上一褲兜,往肩上一搭就行。這樣挑的挑、背的背,扛的扛,然后翻山越坳返回山上。
毛澤東和朱德等紅軍軍官以身作則,不辭勞苦,腳穿草鞋,頭戴斗笠,和戰士們一道翻山越嶺去挑糧。
那時,朱德同志已經四十多歲了,也和大家一起去挑糧。大家看到軍長夜晚研究作戰大事,白天還要去挑糧,怕他累壞了,就把他的扁擔給藏起來,誰知,他另外找了根扁擔還是去。為防止別人拿去用,他還用柴刀在扁擔上刻上“朱德的扁擔”幾個字。
朱總的扁擔故事,不知道文革時怎么說成是林彪的了。
毛委員用布袋背糧。他背得多,走得又快又穩。路上,為了讓毛委員輕松一下,大家都爭著搶毛委員的糧袋,但毛委員堅決不讓。
登上黃洋界,毛委員和戰士們經常在樹下休息。毛委員就借機教育大家:“為了革命的勝利,我們就是不怕苦,不怕累,我們今天挑糧是為了革命,將來我們還要挑更重的擔子呢!”站在高高的黃洋界哨口,毛委員說:“要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干革命要高瞻遠矚,從這里要看到全中國、全世界。”
在艱苦的斗爭歲月里,毛澤東同志依然樂觀豁達,胸襟廣闊,高瞻遠矚,不愧是卓越的革命導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