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費、工具費、技術服務費對商家來說,屬固定成本且占比不高,讓商家生存困難的,還是流量費——這是中小商家和張大奕都被迫關店的難題。
作者|劉珊珊
編輯|楊 銘
“對我們商家來說,最在乎的是能否實現流量平權。”
一位在某電商平臺經營貓糧,一度做到全站前十的商家“小米兒”抱怨。其代價是,每年要燒掉300多萬元的流量費,入不敷出。
錢,全部被平臺賺走了。運營成本不堪重負結果是,她被迫永久關閉了這家店鋪。“玩不起,不玩了。”
如何讓商家減負,成為各大電商平臺當下共同選擇。“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不斷收到來自各個平臺的優惠,包括減免、返還的政策消息。”多位商家反饋說。
其中,宣稱為商家減負的“百億減免”,雙十一之前更是成為電商行業最關注話題。8月末,拼多多宣布“百億減免”計劃,截至目前提出包括服務費退返、保證金下調、免除物流中轉費、升級商家售后服務、技術服務費自動返還等一攬子減免舉措。
9月12日,天貓淘寶針對今年雙11同樣推出“百億減免”政策,上線退貨寶服務、極速回款、大促免傭等政策。
同樣,京東也在今年雙11中推出“免報名”機制,針對白牌產品推出“廠貨百億補貼”項目。抖音電商、快手、小紅書等平臺也紛紛針對商家出臺優惠政策。
不難看出,如今電商行業正悄然發生歷史性轉變。問題是,當“百億減免”成為行業標配,對商家來說,是否真的減負?電商行業是否會由此進入一個新的周期?
01
百億減免為何成標配?
“按以往規則,很多商家很難撐過三年。”一位知名電商觀察人士判斷說,近年來行業愈演愈烈“價格戰”負面效應開始逐漸顯現,像“小米兒”這樣投入巨大,苦不堪言甚至傾家蕩產的中小商家,已成常態。
今年618期間,一則新聞瘋狂刷屏:有商家在電商平臺上年流水1800萬元,卻只賺55萬元,這還是跟游戲公司合作、往包裹里塞引流卡片賺來。“我是在給電商平臺打工嗎?”這是他無奈的悲鳴。
電商行業一個通用公式是,實際GMV減去實際成本后,才等于商家實際收益。GMV和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相關,后者則需要承擔開店、運營工具、平臺服務、流量推廣、物流和售后費用。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讓物流成本越來越高效;生產成本隨著制造業升級,C2M大規模定制的出現,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并降低成本。
真正支出大頭是營銷成本,包括流量推廣、促銷活動、廣告投放等,這看似合理,甚至是必要的——比如通過營銷工具、營銷策略提升流量,拉高轉化率,拉升客單價和購買頻率。
真正問題是,在流量枯竭、電商平臺供給過多等“內卷”情況,平臺還有意無意增加了商家運營成本壓力。
一個典型例子是,受李佳琦、薇婭超頭主播影響,平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流量嚴重傾斜于高端品牌、大公司商家。加上直播“坑位”以及店鋪營銷費用均為行業最高,導致很多商家營銷投入ROI下降嚴重,營銷成本上漲太快,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不止中小商家,就連頭部玩家也難以承受之重。近期,知名網紅張大奕因為毛利率微博、流量競爭加劇,宣布關閉旗下10年網店“吾歡喜的衣櫥”,則更是敲響了行業警鐘。根據相關數據,“吾歡喜的衣櫥”擁有1241萬粉絲,月銷商品超9萬件,為淘寶的五金冠店鋪。
這些都在說明,如今商家無論大小,都面臨流量獲取困難、運營成本高昂、GMV增長不確定幾大難題。結果是,要么商家虧損離場,要么偷工減料轉嫁成本,導致平臺、商家、用戶消費者都難受益的惡性循環。
商家生存困難,疊加當下復雜經濟形勢,增長放緩成為各大平臺關鍵詞。從阿里巴巴25財年首份季報來看,淘天集團營收為1133.73億元,對比同期下降1%,是阿里六大業務板塊中唯一出現負增長的業務。京東同樣如此,二季度營收增速僅為1.2%,創上市以來最低季度營收增速。
抖音電商總裁魏雯雯也在近日承認,抖音電商過去一年中,GMV同比增長率為46%,相較2023年和2022年的320%和80%有所放緩。拼多多董事長兼聯席CEO陳磊甚至在財報電話會議中悲觀表態:當前收入增長會放緩,未來幾年不會回購,也不會分紅。
高速增長時代結束了。但無論如何,一個健康商業生態,需要平衡好消費者、商家利益。“營造良好的平臺生態仍然是未來穩定增長的關鍵。”最近半年報電話會議上,拼多多、阿里高管均認為。
由此在供給側,降低商家運營成本,幫助商家減負,成為電商行業最近幾個月以來變革的主旋律。甚至,有觀察人士認為這是一場圍繞“新質供給”的行業戰爭。
618以來,多家平臺就召開了多場商家閉門會,加速更改、調整相關條款。比如,淘寶開始松綁僅退款,上線了“半托管”模式,明確以“體驗分”為店鋪流量分配核心依據,取消年費等等。京東推出“逆向保價服務”,快手電商也公布“新商啟航計劃”……不過,整體來看還是在小范圍內試行。
真正讓“百億減免”成為行業風向標的,是在8月末,拼多多推出“百億減免”新政后——影響商家范圍更高,并且拼多多明確表明,這是一個長期性的戰略。
此后,淘寶天貓等平臺在新規中明確提出“百億減免”。這也是業界所感慨的,從“百億補貼”到“僅退款”,再到“百億減免”,行業看上去都在追隨拼多多的步伐。
02
相同政策,有何異同?????
截至目前,頭部電商商家減負政策推出兩月有余,已逐步密集落地。整體來看,在自營品類有規模經濟性優勢的京東,商業模式與淘寶、拼多多有較大區別,很難進行直接比較。
可以直接對比的,是淘寶和拼多多——兩大平臺商家群體更為重合,主要也是采用“運營扶持+調整收費”的類似政策,但在減負速度、力度、廣度,以及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必須承認,兩大平臺的規定,并不是給商家“畫大餅”,而是或多或少都緩解了商家大促期間的資金壓力,助力商家獲得更多生意新增量。
“現在先用后付技術服務費統一降到了千分之六,加上此前資源位技術費、推廣軟件服務費自動退免,平均每個月能節省五六萬,讓我們有更多資金投入到農貨供應鏈上。”一位來自四川的拼多多水果商說。
同樣,有天貓商家反饋,今年1-8月經營成交額達成全年目標的商家,已收到返還年費。另外,9月1日起后入駐的商家,每年也會取消這筆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淘寶天貓退還的年費,是針對年成交金額≤12萬的商家,并從2024年9月1日至12月31日,針對成交金額介于12萬與100萬之間的商家發放基礎服務費50%金額的阿里媽媽優惠券。另外,對高客單和批發等商家,2025年前實行單筆最高60元封頂的收費標準。
年費——更專業說法也就是基礎軟件服務費,可以理解成使用平臺提供的服務器、帶寬、軟件研發的費用,天貓此前不同類目商家每年需支付3萬-6萬元年費。相比之下,拼多多商家此前并不存在這筆費用。這意味著,天貓在這方面已正式向拼多多靠齊。
兩家平臺都存在的是基礎技術服務費——也就是用于支付平臺為商家提供交易、物流、數據分析等的相關技術服務。此前,兩大平臺根據商家經營類目不同,會有不同的繳納比例,在“百億減免”后,兩大平臺“先用后付”都是按“成交額x0.6%”收取。
0.6%的基礎技術服務費,是拼多多、抖音、京東都在采用的行業通行收費模式——淘寶、閑魚個人店鋪此前沒有收取,取消年費同時新增抽點,可以視為針對性補齊。
在入駐門檻上,拼多多表示商家店鋪基礎保證金將從1000元下調到500元。淘寶個人、企業目前還需繳納1000元的保障金,比拼多多略高,天貓保證金則因類目不同,從幾萬到十幾萬不等。
一兩家店鋪看不出差異,如果是做店群,那么這個賬就有得算。有商家透露,福建泉州、莆田等地很多商家“都是玩店群的”,開幾百個店鋪都是常態。
在商家受困擾最多的售后環節,各大電商平臺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優化和提升。天貓淘寶的“退貨寶”政策,與運費險相近,消費者在商家訂單發貨后90日內申請退換貨、且最終退換貨成功的,將獲得退換貨首重運費(不包含包裝費用、貨損費用等其他費用,且最高為26元)的保障。
拼多多主要進行了兩方面的優化。一是對異常訂單、惡意投訴訂單、消費者負向體驗訂單開通綠色通道,成立專項售后服務團隊,商家申訴成功后將由平臺對相關訂單進行賠付。二是,不再限定可申訴的次數。
值得注意的是,兩大平臺在申訴規定上有所不同。根據8月19日正式執行的《淘寶平臺賣家交易糾紛申訴管理規范》,針對同一判責事項,賣家最多只有一次發起申訴的機會,其他規則或權益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有業內人士稱,如果申訴次數少,其實也就意味著申訴失敗概率增大。
最大不同,可能是在偏遠地區物流中轉費用上,同樣擁有大量轉運倉的淘系尚未跟進拼多多。偏遠地區物流運營成本的差異——這是商家主要痛點之一。以往,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偏遠地區購買商品時,通常需要先將商品寄送至中轉倉,再由中轉倉轉發至消費者手中,這個過程會產生中轉費用。
“一單中轉費用就有十多塊錢。”有商家稱。目前根據拼多多新政,發往中轉倉的費用,將由平臺承擔。
03
逃脫流量困境,商家才會真受益
還有一個很大不同是,雖然淘天系率先對“僅退款”松綁,也上線了退貨寶服務——但很奇怪的是,卻沒有向拼多多一樣,松綁所有商品0.6%的“退款訂單基礎技術服務費”。
此前,拼多多訂單退款后,每一單的營銷費用也不退,直到9月25日出臺新政后,才表示全額退款訂單,平臺會自動以紅包形式返還推廣費用,且覆蓋百億補貼、秒殺、平臺大促、9塊9特賣等站內所有活動。
這并不是小數目。近年來,電商行業退貨率持續走高,據《電商報》數據顯示,日常網購退貨率為10%,雙11期間退貨率能達到30%。
從豐巢招股書來看,一組隱藏其中的數據更是扎眼,自2019年到2023年,中國快遞行業中的電商逆向件年復合增長率是22.7%。簡單換算,也就是每天有超過2000萬件商品被退換貨。
在觀察人士看來,阿里不取消退款訂單基礎技術服務費的原因,是因為重拾GMV為核心增長指標下,需要彌補CMR(客戶管理收入)收入差。
也有人士認為,淘寶天貓是新跟進0.6%技術服務費的收取,考慮到該舉措對促進平臺上中小商家的吸引力,淘天或許會在不久后跟進該動作,以抬升自己的長尾效應。去年,京東就依靠年“春曉計劃”帶動商家數增長4.3倍。
總體來說,這些實際經營中產生的開店費、工具費、類目傭金,屬于固定成本且占比不高,對大部分商家來說都可以接受,真正讓商家生存困難的,還是流量推廣費——這是擺在大多數商家面前的難題,不投流換不來GMV增長,投流就是給平臺打工,可算是一種歷史沉疴。
這也是從小商家,到張大奕等超頭被迫關店的根本原因。在宣布關店的微博中,張大奕透露了這些年商家的共同困境:退貨率高、利潤薄、營銷成本大,負擔越來越重。
據聯商網不完全統計,2024年以來,已有不下40家女裝網店宣布閉店或者停止上新,其中不乏粉絲百萬或者經營十幾年的老店。比如"沉入深藍LOSVLUE"、"復古大爆炸”、"The Bubble"、“少女凱拉”等等,都在說明流量推廣是商家無法承受之重。
流量推廣成本上,根據此前“錦緞”計算,淘天類目完善,有各種付費營銷工具,商家整體營銷投入在10%—30%。“晚點LatePost”甚至報道稱,在淘天經營成本中,不少商家流量推廣費用占比超過50%,有的甚至能達到70%。
“直通車是付費的手淘搜索;引力魔方是以前超級推薦和鉆展的結合體,主要展示位置在手淘首頁;極速推是新品或季節性產品爆發性工具,轉化ok的產品可以拿來快速放量。”一位商家就認為,最厲害的是萬相臺,會出現在搜索、推薦、購后等任何位置,簡單來說就是流量投放越多,萬相臺就能做得更好。
業界普遍認為,京東、拼多多流量推廣成本相對更低。京東POP商家營銷開支10%左右,含履約三方物流的綜合成本在25%左右。 拼多多自然流量(價格、關鍵詞)無需付費,“京東優勢是自營和物流,拼多多優勢是綜合經營成本更低。比如,非百億補貼商家無抽傭政策,百億補貼商家抽傭也不算高,一般1%-3%,不超過5%。”
8月15日,淘寶直通車、引力魔方、萬相臺等推廣工具正式停止服務——同時,集合上述工具的萬相臺無界版正式走上運營推廣舞臺。其整合了淘系幾乎所有的商業流量,從搜索、曝光、短視頻、直播、線索到動態圖?一應打通。
不過,“百億減免”并未提及萬相臺無界版。從雙11動作看,萬相臺無界版除了加強AI功能,在商家減負上并未有更多動作。
因此有商家認為,年費減免、松綁“僅退款”,收取基礎軟件服務費的新政策,對GMV有限的中小商家運營成本來說,實際上很難降低——0.6%的基礎軟件服務費,對中小商家來說是非常直觀的成本投入。
“獲客成本持續走高,如果流量分配方式仍未變化,無法做到流量平權,那么中小商家生存依然會很困難,流量獲取成本只會越來越高。”一位經營女裝的商家認為,因為毫無疑問,所有資源都會傾向于規模更大、更有實力增加流量推廣投入的頭部商家。
最近幾個季度,淘天其實已經逐漸把流量,更多分配給價格更具競爭力的中小商家,但從GMV來看,依然主要是由頭部商家貢獻大部分。根據東方證券發布的報告,天貓活躍商家數超10萬家,約占商家總數1%的頭部商家,貢獻GMV的30%-40%。而在擁有超過120萬活躍商家的淘寶,頭部商家(約6%)貢獻了40%的GMV。
這對淘寶來說,其實是個兩難選擇:如果偏向頭部商家,那么中小商家生存更艱難,流失更多;如果寵愛中小商家,那么中小商家流量買單能力明顯不如頭部,就會影響阿里的營收和利潤。???????????
因此,當“百億減免”成為行業標配,是否能提振各大平臺商家信心,平衡商家、平臺、消費者、產業鏈各方利益,是否能真正讓各大平臺商家減負,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觀察。
但從平臺角度來看,這可能也是一個分水嶺——不同流量運營規則下,淘天GMV可能會增長,拼多多營收增速則會繼續放緩。在剛剛過去的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拼多多管理層表示,做好了犧牲短期利潤、長期投入的準備。
“我們預計未來幾個季度,CMR增長與GMV增長逐步同步。”阿里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0.6%技術服務費會在本財年的后7個月貢獻收入。根據此前媒體計算,提升0.6%的CMR,給阿里帶來的正向營收超過280億,拋去減免利潤直接貢獻百億左右。
出品人:黃槍槍|直達熱線 13452396140
(請標注公司、職位)
獨到觀點、獨立態度
見證中國商業生態進化、重塑與未來
往期精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