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投稿、交流、參與公眾號管理、加入學習交流群請加微信zfwsjdzf
9月27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建立定點醫藥機構相關人員醫保支付資格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并就此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指導意見》明確,醫保監管對象將從機構向個人延伸,對定點醫藥機構相關人員實行“駕照式記分”。
圖源:國家醫保局
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顏清輝表示,近年來,定點醫藥機構違法違規使用醫?;鸬男袨閷医恢梗匾蛑?,在于傳統監管模式只能處罰到醫藥機構,無法監管到人、處罰到人,“這種傳統模式既讓少部分違法違規人員有恃無恐,也對遵紀守法者也不公平?!?br/>
“當前,醫?;鸨O管的形勢嚴峻復雜,在醫保基金的使用環節中,類似某醫院的欺詐騙保、違法違規行為仍然時有發生。”顏清輝列出了一組數據:今年國家醫保局飛行檢查已查出涉嫌違規金額22.1億元。
醫保監管到人后,年度記分達12分將被終止醫保支付資格。
新聞發布會現場/圖:國家醫保局
兩大類人員納入監管
9分暫停醫保支付資格、12分終止
據介紹,定點醫療機構與醫保經辦機構簽訂服務協議,在這家定點醫藥機構涉及醫?;鹗褂玫南嚓P人員就獲得醫保支付資格,同時也納入醫保監管范圍。
主要包括兩大類人員:
第一類是醫院的相關人員,包括為參保人提供服務的醫療類、護理類、技術類的相關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以及負責醫療費用和醫保結算審核的相關工作人員。
第二類是定點零售藥店的主要負責人,即藥品經營許可證上的主要負責人。
在醫保部門監管工作中,如果發現相關人員違法違規行為,將按照問題的嚴重程度對其予以記分:相對較輕的記1-3分,重一點的記4-6分,更嚴重的記7-9分,最嚴重的欺詐騙保等行為記10-12分。
一個自然年度內記分達到9分的,將暫停其醫保支付資格1-6個月,暫停期內提供服務發生的醫保費用不予結算(急救、搶救除外)。
一個自然年度內記分達到12分的,將終止醫保支付資格,終止期內所提供服務發生的醫保費用將不予結算。其中,累計記滿12分的,終止之日起1年內不得再次登記備案;一次性記滿12分的,終止之日起3年內不得再次登記備案。
一旦在一家定點醫藥機構被暫?;蚪K止醫保支付資格,在其他定點醫藥機構也將被采取相應措施。在一個區域被記分處理的,信息會在全國共享,實現跨機構、跨區域聯動。
同時,醫保部門還將把記分和暫停、終止人員有關情況通報衛健部門和藥監部門,由其按照職責對相關人員加強管理,共同形成監管合力。
國家醫保局基金監管司司長顧榮介紹,從長遠考慮,醫保部門將為定點醫藥機構相關人員建立“一人一檔”醫保誠信檔案。
每個人都將獲得唯一身份代碼,這個代碼在全國醫保系統就如同個人身份證一樣,是終身唯一的,不隨戶籍地址、居住地址而變化。每個人也將擁有自己的醫保誠信檔案,全面記錄其記分情況以及其他遵守醫保相關法律法規的情況,伴隨其整個職業生涯。
顧榮表示,不搞一刀切,允許地方分步驟實施,3年內逐步將相關人員納入管理。
“監管到人”后,
在實施中如何防止“誤傷”醫務人員?
醫務人員手握“處方一支筆”,處于醫?;鹗褂玫年P鍵環節,是維護醫?;鸢踩闹匾α?,發揮好醫務人員的主觀能動性,能夠有效防止相當部分違法違規行為的產生,對于做好醫保基金監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過,某些情況下醫生并非“有意違規”。在既往發布的案例中,臨床醫生提出了不少非主觀意愿導致的“違規”場景:
“重復收費,有時因為信息系統繁雜,收費項目多且隨病程變化,醫生可能忽略了已經開具的檢查?!?/p>
“比如冒名結算,大醫院每日患者數量多,A拿了B的卡就診,如果雙方年齡樣貌相似,診室醫生并不會詳細鑒別,到最后醫保檢查時才查出,醫生很少能有解釋空間。”
“鎮靜睡眠類處方一次只能開半個月,根據實際情況,過去醫師評估后可能會開兩類藥品,合起來能用一個月,省去患者來回跑醫院的麻煩?,F在會被認定是重復收費?!?/p>
因此,“監管到人”后,在實施中如何避免“誤傷”?
顧榮表示,醫保部門和醫務人員,根本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保障好人民群眾生命健康。醫保部門建立這項制度,不是為了處罰,而是為了引導廣大醫務人員自覺管好手中的“一支筆”,不斷走向自律,從而不斷促進醫保基金的規范合理使用。因此,醫保局在制度設計中,特別重視寬嚴相濟的原則,體現教育為主、懲戒為輔的導向。具體措施包括:
1、限定范圍,避免處理面過大
將記分范圍限定在所在機構受到行政處罰或相對較重的協議處理(如解除協議、暫停協議等)之后,才對相關責任人員予以記分。避免記分范圍過于寬泛,處理面過大。
2、是誰的問題處理誰,防止誤傷
《指導意見》明確,對違法違規行為負有責任的相關人員才予以記分,沒有責任的不記分。同時,根據行為的性質和嚴重程度,負主要責任的多記分,負一般責任的少記分。
3、采取梯度式記分,區分性質,分類處置
《指導意見》是類似駕照的記分方式,區分性質予以梯度式記分。輕微的一般違規行為只是少量記分,更多是一種警示作用,不會對醫務人員的醫療行為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但是一般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屢查屢犯,那么累計記分也可能會達到一定數值,就會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和后果。對一些嚴重的違法違規行為,則要多記分,真正達到懲戒的目的。特別是對于嚴重的欺詐騙保行為,將一次性記滿12分,終止其醫保支付資格,3年內不得恢復,并且全國聯網懲戒。
4、暢通異議申訴渠道,健全爭議處理機制
對于異議和爭議,依法維護相關責任人員合法權益,把專業問題交給醫療專家解決,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發揮醫療專家、同行評議的作用。確保公平公正合理。
5、鼓勵改正,建立修復機制
定點醫藥機構、醫療保障經辦機構應當及時對已記分和暫停、終止醫保支付資格的相關責任人員開展談話、提醒,組織政策法規和醫保知識學習,對積極改正、主動參與本機構醫保管理工作的相關人員可以采取減免記分、縮減暫停或終止期限等修復措施。
此外,顧榮表示,為了確保這項制度平穩有序地落地,《指導意見》還明確了3個允許,不搞“一刀切”“齊步走”:
允許地方分步驟實施,3年內逐步將相關人員納入管理;
允許地方在意見框架內進行本地細化完善;
允許省級醫保部門在省內選擇地市先行開展試點,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再在全省推開。
在《指導意見》發布前,已有不少地區試行了該項“記分制”。
上海醫保局副局長張超介紹,2023年,上海全市對約400名定點醫療機構的醫師進行了違規行為記分,其中4名醫師記12分,暫停醫保結算;對7名定點零售藥店人員進行了違規行為記分,其中2名記12分,暫停醫保結算?!皩ο嚓P違規人員及時約談、提醒、告誡,防止其由小錯釀成大錯,由一般違規演變成違紀違法?!?/p>
監管到人后,會影響臨床診療嗎?
有醫生曾坦言,臨床醫生并非都能了解復雜的法律法規?!坝袝r候規定還會變動,而臨床醫生接收的信息并未及時更新,非常麻煩。有些規則電腦會提示,但也有系統并不彈窗。除非對合規非常有把握,否則能不開的處方醫生盡量不開?!?/p>
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楊燕綏曾表示,相關制度對臨床工作產生的負面影響,是一種“陣痛”。規范治療與合理治療對患者有利,是醫務人員的職業倫理和應有素質。“以前醫療管理不到位,醫生主要關心技術,今后也要關注合規與成本,這是必須的。”
楊燕綏同時提出,這對醫保局和醫保經辦機構也是一個挑戰,作為甲方要首先做到全面履行醫保服務協議。還要給定點醫藥機構和醫務人員一個學習和適應的過程,用制度和系統劃清“紅線”,如醫保智能監控系統的事前提示功能,不能讓醫務人員自己去理解什么是“違約、違規,甚至違法行為”。
此外,還要有醫務人員參與討論和申辯的制度安排。“總之,不能由此導致醫務人員在臨床診療中縮手縮腳。”楊燕綏說。
另有多名醫生提出,這一類型管理辦法施行后,或倒逼醫院完善內部管理流程。醫療機構需要最大程度地減少醫生想達到合規需付出的時間、精力成本。
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韓丁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本次制度出臺,監管的顆粒度更細,北京協和醫院結合HIS系統的升級換代,同步也在建設和不斷完善一套實時、動態、可預警、可視化的管理系統,一方面主動配合醫保等行政部門加強“一人一檔”的資質動態監管、獎懲。另一方面關口前移,事前提醒,規范診療行為,規范計費收費,預警超量、超適應證診治和用藥,以及費用申報等等,為一線人員減負,建設一套容易做對、不容易出錯的系統,促進醫院的精細化管理和高質量發展。
醫客說
年度記分達12分將被終止醫保支付資格!
【文章來源】華醫網、 國家醫保局、醫學界、診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